-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毫米波

毫米波

- Advertisment -

是德5G測試工具套件推動裝置認證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宣布於2018年12月8日遞交了業界第一個 5G TTCN-31相符性測試案例給3GPP RAN52小組,以加速推動5G New Radio(NR)裝置認證。 藉由使用是德科技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套件中的5G協定相符性測試工具組套件,該公司順利提交了5G NR非獨立運作模式(NSA)的測試案例。這是業界首例在毫米波頻率(28GHz)下,透過OTA(Over-The-Air)測試方法建立的3GPP相符性測試案例。對於晶片組和裝置製造商,協定相符性測試是加速驗證新的5G設計效能之關鍵要素。 日前是德科技宣布旗下的5G RF相符性工具套件,是業界第一套通過PTCRB 5G New Radio(NR)裝置認證的產品。透過是德科技UXM 5G 無線測試平台,是德科技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套組,著重於協助裝置開發從早期設計到驗收和製造的工作流程。以輕便的解決方案支援整個裝置的認證過程,有規模的加速行動裝置在射頻、無線資源管理(RRM)和協定上的驗證及認證。此工具套件讓使用者能夠在FR1頻段(低於6GHz的頻率)和FR2頻段(毫米波頻率)驗核證新的設計。 1TTCN-3(測試和測試控制表示法第3版)是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使用的核心語言,用以指定各種通訊埠中不同類型的回應系統測試。2RAN5是3GPP工作小組,其主要任務是針對用戶端設備(UE)的無線介面,制定相符性測試規格。
0

是德科技/中國電信聯手加速5G技術商業部署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宣布將擴大與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的合作,以協助行動通訊業者加速5G技術之商業部署。 透過本次合作,中國電信將使用基於Keysight UXM 5G無線測試平台的5G NR網路模擬解決方案,對其5G New Radio(NR)裝置進行協定與射頻(RF)效能驗證。是德科技5G測試解決方案,使得中國電信及行動裝置生態系統能夠在新的5G裝置上市之前,確保其符合最新的3GPP 5G NR第15版標準的規範。 中國電信廣東研究院終端研發中心總經理李寶榮表示,中國電信正積極推動5G技術的商業部署。利用是德科技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可加速5G技術的開發和部署,進而鞏固市場領導地位。 5G NR的問世帶來更複雜的整合式設計,使得業界亟需可擴充的解決方案,以涵蓋從研發初期至驗收、製造的整個工作流程。這些通用工具必須能在各個部門、工作流程與生態系統之間共用,並加速測試案例的建立、執行與分析。在早期階段與領先業界的晶片組和裝置製造商合作,使得是德科技能夠推出支援低於6GHZ與毫米波頻率的5G解決方案,以協助客戶對在這些頻段運作的裝置,進行協定、射頻、相符性和效能測試。
0

2024年全球每月網路流量為2018年五倍

愛立信(Ericsson)發布《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指出,到2024年,5G將覆蓋全球40%以上的人口,其中,5G增強型行動寬頻用戶數將增加至近15億,這將使5G成為全球部署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5G的主要擴展動力來自其更大的網路容量、每1GB的成本更低以及新的案例需求。 5G裝置的進展被視為新一代技術潛在商機的關鍵指標。愛立信預計到2019年年中,市場上將有6種5G中頻智慧型手機,以及2種以上的5G高頻毫米波(mmWave)智慧型手機。其也預測在2019年底會有1種中頻與1種高頻毫米波的工業用5G裝置。 5G用戶數的成長亦備受關注,《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預測,至2024年,5G增強型行動寬頻用戶數預計達到15億。其中北美與東北亞地區可望引領5G市場發展。至2024年底,約55%的北美行動寬頻用戶將成為5G使用者,其次是東北亞地區,預期將有超過43%。而西歐地區則預計會有30%的行動寬頻用戶成為5G使用者。 2018年第三季行動數據流量相較2017年,成長近79%,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增幅。2018年,東北亞地區保持全球行動數據流量的最大占比。在2018至2024年間,行動數據總流量預計將增加5倍,而5G在2024年時將占其中25%的流量。影片所占的行動數據流量也持續增加,受到觀看時間、線上影片、串流服務和解析度提升的影響,2024年時,影片將占74%的行動數據流量,平均每月約136 EB。  
0

2018羅德史瓦茲年度科技論壇圓滿落幕

無線通訊量測儀器大廠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 R&S)於日前在台北大直典華及新竹國賓飯店舉辦年度科技論壇「2018 R&S Technology Week in Taiwan」。 本年度的科技論壇共分為5G行動通訊、毫米波暨OTA技術以及汽車電子應用等三大主軸,分別探討5G標準技術理論與發展現況、因應未來微波暨寬頻應用而產生的技術與最新的研發及生產量測解決方案、和車載通訊及汽車雷達技術規範暨驗證方法介紹。 台灣羅德史瓦茲除了邀請來德國總部的技術專家之外,同時也請來台灣通訊產業及半導體大廠的業界菁英進行技術分享交流,從不同的產業角度切入探討,使議程內容更具豐富性。 此外,台灣羅德史瓦茲也規劃了解決方案主題區,包括R&S ATS1000天線測試系統合及車用毫米波雷達Turn-Key測試解決方案,並在會中首次展出最新第五代行動模擬基站R&S CMX500,因應未來5G開發在Sub 6GHz與毫米波的測試需求,是在5G NR產品設計的最新利器。 本次的技術論壇兩場共有來自行動通訊裝置製造商、電信系統營運商、產品研發技術人員、學校及研究單位近六百人報名參加,現場反應相當熱烈,台灣羅德史瓦茲也期望透過與不同產業的多方合作,在5G的發展上激起更多的火花,並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0

是德/SK Telecom簽署MoU加速5G網路部署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宣布與韓國SK Telecom簽署備忘錄(MoU),共同展開5G設計部署和測試技術方面的合作。 此備忘錄包括5G裝置效能驗證技術之測試案例與程序,讓新產品能在行動通訊網路中達到預期效能。此外,兩家公司也會在大規模MIMO和波束成形領域保持密切合作,以因應未來5G應用所需的高資料傳輸速度和低延遲。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行動通訊業者開始在毫米波頻率上使用5G技術,因而需要解決高射頻傳播的損耗以及複雜的信號衰減情況。是德科技在毫米波的專業知識,加上全方位的網路及通道模擬解決方案套件,為早期部署5G網路的行動通訊業者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援。 是德科技副總裁暨射頻裝置與運作部門總經理Kailash Narayanan表示,很高興能與SK Telecom合作,協助他們在毫米波頻率上加速5G早期部署。是德科技與市場領導者的早期合作、對3GPP標準制定的貢獻,以及可擴充的5G測試和量測解決方案的問市,全都是加速5G部署、完成行動系統連結的關鍵要素。 SK Telecom是韓國最大的行動通訊業者,其營業額和用戶數在韓國均排名第一。根據2017年12月發布的統計資料,該公司的市占約50%,擁有3千多萬的行動通訊用戶,其中有2千多萬為LTE用戶。SK Telecom 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 7.52兆韓元,並且在2G到4G的轉移計劃中居領導地位,為其5G發展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0

是德推5G基地台製造測試方案加速5G網路部署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宣布推出Keysight S9100A 5G多頻段向量收發器(S9100A)。這款小型且可擴充的5G基地台製造測試解決方案,讓網路設備製造商(NEM)能夠簡化5G New Radio(NR)基礎設施的容量測試,進而加速5G網路部署。 該解決方案使用通用的硬體和軟體平台(包括Keysight的PathWave),以支援最新的3GPP 5G NR Rel 15.2.0標準。如此一來,無線設備製造商可輕鬆地從研發設計驗證,順利推展到整合和驗證階段,最後進入量產階段。它還提供 NEM 所需的擴充性,以便在空中傳輸(OTA)和傳導測試環境中,快速且經濟有效地驗證在低於6GHz(FR1)和毫米波(FR2)頻段中運作的複雜5G設計。 Keysight S9100A採用是德科技全新的M9410A PXIe向量收發器(VXT),因此可透過小型的模組化設計,提供領先業界的射頻效能,進而增進製造測試的效率和可擴充性。是德科技的VXT提供高達1.2GHz的頻寬支援,並結合高效能毫米波收發器頭端,可在小型FR1和FR2中提供同級產品最佳的差錯向量幅度(EVM)和相鄰通道洩漏比(ACLR)效能。 台灣是德科技總經理張志銘表示,在是德科技推出5G基地台製造測試解決方案後,全球網路設備製造商可充分提升5G設備的製造水準。S9100A具備從6GHz和毫米波頻率的可擴充性、輕巧的設計,以及卓越的射頻效能,讓使用者能明確而快速地從設計驗證,一路推展到大量生產的最後階段。  
0

天線/訊號處理越靠越近 設計模擬面臨新挑戰

對無線通訊設備而言,天線是一個必要卻必須小心處理的元件。傳統上,為了避免訊號收發受到干擾,天線周圍多半會有淨空區,讓天線跟其他電子元件或金屬保持安全距離。而隨著技術進步,天線周圍的淨空區越來越小,甚至發展出無淨空區的天線方案,使得天線得以跟其他元件比鄰而居。然而,天線跟訊號處理單元越靠越近,在工程上仍是一大挑戰。 安矽思(Ansys)產品管理總監Larry Williams表示,相信所有從事無線通訊應用開發的工程師都能感受到天線跟訊號處理單元越靠越近的產品設計趨勢。展望即將到來的5G通訊時代,由於導入毫米波通訊技術,巨大的線路損失使得天線必須跟射頻前端(RF Frontend)整合在同一個封裝中,這為晶片設計跟封裝業者帶來極大的設計挑戰。 Williams進一步解釋,因為採用Antena in Package(AiP)技術,工程師在開發毫米波通訊解決方案時,將更依賴精確的模擬工具,而不是等到產品設計完成,原型(Prototype)裝置生產出來後再來針對實物進行量測。因為這種整合了射頻前端跟天線的複雜模組,除了只能用OTA手法來測試之外,還有很多行為參數根本無法用實測的方式取得,只能靠模擬工具估算。 事實上,回顧無線通訊的發展歷史,模擬跟模型在工程師研發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的。在西元2000年前後,無線通訊業界開始探討用CMOS設計RF電路的可行性,但當時由於缺乏準確的模擬工具跟模型,設計工程師很難掌握RF CMOS元件的行為模式,因此設計開發的速度難以取得突破。直到可靠的RF CMOS模型出現後,RF CMOS元件的開發才得以加速。如今,用CMOS製作RF電路,對業界已經幾乎不成問題。 Williams認為,AiP將會循著RF CMOS發展的歷史軌跡前進。因為目前讓業界感到棘手的AiP設計難題,答案也是模擬工具跟模型。有鑑於此,Ansys早早就已經投入開發相關工具跟解決方案,並已經有產品可以提供給客戶。 目前對Ansys來說,下一個挑戰是天線、射頻前端跟訊號處理單元的終極整合。有些走得比較快的毫米波通訊技術開發商,已經在著手挑戰這個難題。Williams也坦言,目前Ansys還沒有對應的工具可以滿足這類客戶的需求。但這是無線通訊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因此Ansys將會跟這些前瞻型的客戶密切合作,以推出相關對策。
0

是德/Motorola Mobility合作推出毫米波5G NR裝置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是推動全球企業、服務供應商和政府機構網路連接與安全創新的技術領導廠商,該公司日前宣布與聯想子公司Motorola Mobility LLC建立合作關係,雙方將使用是德科技的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進行早期的5G晶片組原型設計、開發和裝置設計驗證,以加速推出業界首見的毫米波5G New Radio(NR)裝置。 5G技術帶來了嚴峻的裝置開發挑戰,包括新的毫米波頻率、波束成形,和採精密封裝的複雜射頻前端設計。藉由與業界公認的5G領導廠商是德科技合作,Motorola Mobility等國際裝置製造商可立即取得最齊備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全球支援,以便簡化裝置開發流程並加快上市速度。 是德科技無線裝置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裁Scott Bryden表示,隨著業界不斷加快5G裝置設計流程,盡早與主要的5G晶片組供應商合作,使得是德科技能夠率先提供業界首見的5G解決方案。 2017年,是德科技首次發表其5G網路模擬解決方案套件,包括5G協定研發和射頻設計驗證工具套件,以支援新的3GPP 5G NR非獨立標準,讓裝置生態系統能夠簡化從早期原型設計和開發,到設計驗證和製造的整體開發流程。這些解決方案利用通用的開發工具來減少分散而獨立的資料,如此一來,晶片組和裝置製造商便可加速將新的5G NR產品推出問市。
0

克服毫米波傳輸耗損 5G RF前端朝模組/IC發展

目前6GHz以下頻譜擁擠且可用的頻段相當破碎,為獲取更大頻寬,使得5G開始朝毫米波(mmWave)發展。然而,毫米波訊號具衰減快、易受阻擋且覆蓋距離短等特性,使得5G基地台與終端開發面臨技術挑戰,也進而影響天線與射頻(RF)前端的設計。 ADI通訊基礎設施業務部中國區策略市場經理解勇指出,5G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使之對於射頻元件的整合度、頻寬與成本具更高的要求。5G頻段包含6GHz以下的低頻頻段與高頻毫米波頻段,支援的頻段比4G LTE多且複雜,因此,若要達到5G RF性能指標要求,將為相關RF元件製程與電路設計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以往RF前端多採用離散式元件(Discrete Components),透過印刷電路板(PCB)上的RF走線(Trace)連接收發器(TRx)、功率放大器(PA)、低雜訊放大器(LNA)及濾波器(Filter)等主被動元件。不過,隨著RF元件用量的提升,Qorvo產品行銷經理陳慶鴻指出,目前4G高階手機RF元件模組化已是必然的趨勢,而5G將更進一步加速元件整合的趨勢。其中,模組的型式包括封裝、低損耗板材SMT、軟板SMT等等,但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都必須解決熱集中、高功率消耗的問題。 Anokiwave亞太地區銷售總監張肇強進一步說明,5G毫米波訊號易耗損、受干擾,為降低訊號在PCB傳遞過程中耗損,須將RF元件與天線整合在一起,以縮短RF走線。此外,隨著頻率變高,天線尺寸及每個天線間的距離都會大幅縮小,難以直接將離散式元件整合在天線間,因此須將RF元件加以整合。因應此趨勢,該公司利用矽製程技術將RF元件整合成四通道的毫米波IC,再將之與天線整合成模組,以解決訊號傳輸耗損問題。 此外,張肇強也談到,基地台散熱問題對於RF元件與天線設計是一大挑戰,過往毫米波雷達與波束成形等技術主要被運用在軍事國防,尺寸與成本都並非設計上的主要考量,因此若要運用相關技術實現商用基地台,除了要克服尺寸問題,基地台散熱所帶來的龐大成本也是一大問題。而Anokiwave也嘗試從封裝來改善散熱問題,其第一代IC採用QFN封裝技術,但考量塑膠封裝散熱效果差,因此第二代產品改採晶圓級晶粒尺寸封裝(WLCSP),在改善散熱問題的同時也能進一步縮小封裝體積。
0

R&S推出車用雷達回波產生器

雷達感測器是自動駕駛的重要組件,有助於保障行車及用路人安全。隨著自動駕駛各個階段的漸進發展,每輛車搭載的雷達感測器數量顯著增加,OEM廠商和一級供應商都需要可靠的測試解決方案,以用於雷達輔助駕駛系統安全相關設備的大量生產。 羅德史瓦茲(Rohde&Schwarz, R&S)與汽車產業密切合作,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後開發出新型汽車雷達回波產生器R&S AREG100A,這是量測專家R&S集毫米波技術領域數十年經驗,因應汽車產業測試需求所設計的量測儀器。 R&S新開發的汽車雷達回波產生器R&S AREG100A,專門用於OEM廠商和一級供應商生產線的最終檢測和檢驗。生產過程中品質的持續監控對於確保雷達感測器的功能不受限制,以及自動駕駛的最終安全性至關重要,該產品是一款應用於產線終端的客制化解決方案,滿足關於可靠運作的所有需求且易於操作。 該產品主要用於24GHz ISM頻段和77GHz或79GHz E波段雷達感測器的可靠度測試;其可模擬多達四個固定距離的雷達目標回波,使用者可預先指定所需的固定距離,並可另配置都卜勒偏移以模擬物體的徑向移動。該產品主要用於測試先進的長距雷達和短距雷達,支援E波段的頻寬高達4GHz;若射頻前端與待測物之間的距離為80公分,則可模擬最小距離為4公尺的雷達目標。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