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東芝

東芝

- Advertisment -

東芝推多路電源輸出IC實現車輛安全

東芝(Toshiba)推出通用系統電源積體電路(IC)TB9045FNG,該產品支援多路電源輸出及汽車應用的功能安全。新推出的IC提供四個版本,輸出電壓範圍在1.1V到1.5V之間。量產定於本月啟動。 電動輔助轉向盤(EPS)和自動煞車系統等汽車安全控制組件,須滿足ISO 26262功能安全標準中規定的最高車輛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D。 新款IC內建各種診斷功能,例如過高低電壓、過高熱及內部振盪器頻率異常等等,也能監視外部MCU的監視計時器(Watchdog timer)電路並判斷整體系統的異常狀態。這款IC還能自行檢查IC內部之硬體電路且診斷電路中的潛在故障,以確保更高的功能安全。 東芝亦能從外部電腦注入虛擬的異常狀態並模擬系統故障,將為客戶提供功能安全FMEDA等文件服務,以支援硬體/軟體/文件之三個面向的安全設計。
0

東芝供貨三相無刷馬達控制預驅動器IC

東芝(Toshiba)推出一款無需霍爾(Hall)感測器的三相無刷馬達控制預驅動器積體電路(IC)—TC78B009FTG,其適用於包含伺服器、鼓風機、無線吸塵器和機器人吸塵器中使用的高速風扇應用。即日起量產出貨。 近年來,伺服器容量和效能日益提高,需要更大型、更高速的風扇來排散設備產生的多餘熱量。鼓風機、吸塵器和泵浦同樣也在與需要功率容量的高速葉輪配合使用。因此,風扇驅動器IC需要能夠驅動外部場效應電晶體(FET)以提供更多功率。 新型TC78B009FTG搭載無感測器控制功能可驅動外部FET。可控制FET的閘極驅動電流,且適合與各種FET配合使用。此外,在動態功率波動和負載變化的情況下,閉環速度控制可調節並保持馬達轉速。速度設定檔的精確設定由內建的非揮發性記憶體(NVM)完成,無需外部微控制器(MCU)即可進行閉環速度控制。 產品主要特性包括無感測器驅動,透過感應電壓檢測旋轉位置,無需Hall sensor即可控制馬達旋轉。高速旋轉透過150度矩形波驅動器實現,減少霍爾感測器的安裝面積和成本及縮縮小馬達尺寸;干擾下轉速穩定,閉環速度控制功能可調節由電源電壓和負載變化引起的馬達轉速波動。不需外部MCU的原因在於這款IC配備有用於速度設定檔設定的內部NVM。此外,憑藉合適的外部FET可用於各種電源應用。由於FET閘極電流由內部NVM控制,因此可以使用各種FET。
0

東芝推出首款可重複使用電子熔斷器

東芝(Toshiba)推出首款電子熔斷器(保險絲)eFuse IC。TCKE8系列包括六款產品,支援電源線路中電路保護所需各類功能。其中兩款TCKE805NA及TCKE805NL已開始出貨。 此IC最顯著的特點是可重複使用。玻璃管熔斷器和晶片熔斷器等傳統物理熔斷器在過流狀態下實際切斷供電線路,以提供保護,但一旦熔斷就需要更換。而新產品在發生異常時,使用其內部電路關閉電源線且可重設後重新使用。 另一優勢在其IC能避免複雜線路設計,減少一定數量的元件。與使用分立式元件保障的安全功能相比,僅需較少數量的元件和較小PCB板面積,進而簡化電路設計。 TCKE8系列將過電流檢測精度提升至超過物理熔斷器的水準,實現可靠的線路保護。此外,eFuse IC還提供電流鉗模式和電壓鉗模式以防止發生過電流和過電壓,能將電流和電壓鉗制在額定值上,保護電路並維持供電,即使是在施加過電流或過電壓的情況下也可提供保護功能。除此之外,也提供過熱保護和短路保護功能,在發生嚴重過熱或意外短路的現象時,能立即切斷電源。 綜合以上,使該系列產品能夠為伺服器和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設備提供有力保護。該產品線提供兩類型的產品:一種是自動重設恢復型,即eFuse自行恢復線路;另一種是鎖存型,即通過外部信號進行恢復。讓客戶可依需求或設備尺寸選擇合適產品。
0

東芝新三相無刷馬達控制預驅動IC亮相

東芝推出最新搭載智慧相位控制(InPAC)技術的三相無刷馬達控制預驅動IC「TC78B027FTG」,其可在高速伺服器風扇、鼓風機和泵浦等應用中實現最佳工作效率。 近年來,隨著伺服器容量和性能的提高,需要更大型、更高速風扇來散熱。同樣地,小型鼓風機、真空裝置和泵浦也需要與大功率容量的高速葉輪配合使用,此款無刷馬達控制器,配備預驅動器,並可驅動多種外部MOSFET。 該產品也採用智慧相位控制(InPAC)和閉環速度控制技術(Closed Loop Speed Control)。InPAC透過同步驅動電壓和電流的相位來實現高效率驅動,進而為負載提供最大有效功率。如果缺少某種補償,通常無法實現此操作,而補償一般需要預先進行大量的馬達特性分析和即時調整操作,才能在整個速度範圍內獲得最佳效率。另一方面,InPAC是一項自動功能,需在設計過程中進行初始化,減輕調整負擔並縮短開發時間。 閉環速度控制功能可在動態功率波動和負載變化的情況下,調節並保持馬達轉速,這對伺服器風扇等關鍵型應用及其他散熱應用而言相當重要。速度的精確設定是透過內建的非揮發性記憶體(NVM)完成的,因此無需使用外部微控制 (MCU)即可進行閉環速度控制。 此款IC提供最佳解決方案,採用霍爾感測器進行轉子位置偵測;傳統型三個霍爾感測器馬達也可採其一霍爾(Hall)感測器使用,簡化用戶的馬達選擇方案。 低功耗應用,設計人員可考慮TC78B027FTG全面整合的驅動器版本,另一款TC78B025FTG,則涵蓋16V/3.5A應用。
0

東芝新款TVS Diode亮相

東芝推出兩款低電容舜態電壓抑制二極體(TVS Deido)(ESD靜電放電保護二極體),兩款二極體均支援Thunderbolt 3、HDMI 2.1和USB 3.1等高速通訊標準並已開始出貨。新推出的DF2B5M4ASL支援3.6V最大工作峰值反向電壓,而DF2B6M4ASL則支援5.5V。 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遊戲機使用10Gbps或48Gbps高速通訊標準,可將視訊資料或大型檔案的傳輸時間盡可能縮短。隨著此類高速通訊中使用的控制IC逐漸縮小化,ESD容差也在下降,因此必須加強措施以因應ESD和連接器的突波;缺少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嚴重故障,例如通訊錯誤和檔案損壞。 另外,連接到高速通訊線路的元件會對信號產生重大影響;印刷電路板上的電容器和電阻器等被動元件可能會使訊號波形失真。其兩款產品利用適合高速通訊的低電容來減少這些影響。加上製程最佳化,新產品的電容(典型值)可達0.15pF,約比當前產品低25%,有助於在高速通訊中保持電路穩定。
0

東芝推出小封裝電壓驅動型光繼電器

東芝電子元件及儲存裝置株式會社(東芝)推出新款電壓驅動型光繼電器-TLP3407SR,提供更低功耗和業界最小封裝尺寸。TLP3407SR在電壓輸入時具有1毫安培的最大LED極限電流,約為上一代TLP3407SRH的三分之一。 新款光繼電器可將最大輸入功耗降至3.3毫瓦,從而為不同設備降低功耗提供支援,例如探針卡、自動半導體測試設備(ATE)、半導體測試儀,以及相關應用的板卡。 輸入5伏特或更高的高壓時,新款光繼電器可以透過添加一件串聯外部電阻器加以驅動,從而實現0.2毫安培的最大LED觸發參考電流設計。這種方法有助於在測試儀電路中實現低輸入電流設計。 TLP3407SR的小型S-VSON4T封裝尺寸為2.0×1.45mm,比目前的VSONR4封裝小27%,堪稱業界最小。有助於縮小探針卡等設備的尺寸,或安裝更多光繼電器。主要特性包括:低輸入功耗,3.3伏特時3.3毫瓦(最大值),ILIM (LED)= 1毫安培(最大值);業界最小封裝尺寸2.0×1.45mm(典型值);控制訊號採用兩個輸入電壓,DC3.3伏特(典型值)和DC5伏特(典型值)。
0

東芝發表適用於三相無刷馬達600V正弦波PWM驅動IC

東芝宣布推出新款三相無刷馬達驅動IC「TB67B000AHG」,其能滿足空調、空氣淨化器、除濕器和吊扇等家用電器的需求。新款驅動IC是TB67B000系列中新增的高壓產品,能在單個封裝中實現高效無刷馬達驅動,並降低雜訊。 市場對能降低功耗的高效三相無刷馬達需求日益成長,特別是對新興經濟體而言,其能更有效率地應對供電電壓波動問題。此類馬達需要更高電壓的PWM驅動IC來確保產品的可靠性。 東芝最新開發的600V TB67B000AHG驅動IC與現有的500V TB67B000HG引腳相容,可以輕鬆替換。此外,東芝還在開發更緊湊的TB67B000AFG版本,採用小型34隻腳位HSSOP封裝,該產品將於2019年11月上市。 該產品主要特性為:600V額定電壓確保產品可靠性,與現有的500V TB67B000HG相比,確保產品能更好地應對電壓波動,腳位相容可實現對現有IC的輕鬆替換;在單個封裝中實現額定電壓/電流(600V/2A)的正弦波PWM驅動;正弦波電機控制IC和IGBT(額定電壓/電流值為600V/2A)整合在單個封裝中。有助於減少安裝面積並改善電路板布局及降低整體系統成本;低雜訊和低振動,相對採用方波驅動系統的馬達而言,使用平滑電流波形的正弦波驅動系統有助於減小雜訊、減輕振動。
0

豐田車款搭載東芝高階影像識別處理器獲獎

東芝電子元件及儲存裝置株式會社發布採用本公司ViscontiTM4影像識別處理器作為關鍵零件的豐田汽車公司駕駛輔助系統,在評估新車道路安全性的政府計畫2018年日本新車評鑑(JNCAP)中創下業界領先的得分記錄。豐田Alphard/Vellfire摘得預防性安全性能的最大獎(Grand Prix Award),Toyota Crown和Corolla Sport均被評鑑為先進安全車輛的最高級別ASV+++。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正在推進無人駕駛汽車的問世,同時也引起人們對確保道路安全和減少交通事故的關注。東芝將繼續為安全車輛的未來貢獻力量,將公司在深度神經網路和感測器方面的專長及影像技術用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ViscontiTM系列影像處理器LSI。 JNCAP由日本政府於1995年發起,旨在提高國內外汽車製造商在日本推出之新車的安全性。該計畫整合日本國土交通省(MLIT)和日本汽車事故對策中心(NASVA)進行的車輛安全測試結果。包括預防性安全性能、碰撞安全性能和行人保護性能測試。預防性安全性能評估評鑑先進的安全科技,如減輕損害煞車系統。 東芝為豐田汽車提供ViscontiTM4作為電裝(DENSO)株式會社的前置相機主動安全系統的重要部分。LSI具備處理物體及其背景亮度差的能力,可在夜間和低光照條件下更有效地偵測行人,幫助豐田汽車在面對行人的避免碰撞煞車評估中獲得高分。整合該系統的Alphard/Vellfire榮獲126分的高分,獲得預防性安全性能評估的最大獎,並且所有整合ViscontiTM4影像處理器的豐田汽車車型均被評鑑為ASV+++。 東芝將繼續把資源投入ViscontiTM和其他創新汽車裝置,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貢獻力量。公司目前正在開發提供先進的深度神經網路IP的ViscontiTM5,預計今年9月開始樣品發貨。
0

東芝推出新低電壓驅動系列光繼電器

東芝推出新系列五款光繼電器產品,該系列光繼電器均採用業界最小型封裝S-VSONR4 (2.0mm × 1.45mm)。其適用於自動測試設備、記憶體測試儀、SoC/LSI測試儀和探針卡。產品已開始出貨。 TLP34xxSRL系列(兩款元件)和TLP34xxSRH系列(三款元件)均具備輸入電壓驅動特性。TLP3406SRL和TLP3407SRL系列均支援1.8V(典型值)-3.3V(典型值)直流電壓,而TLP3406SRH、TLP3407SRH和TLP3412SRH支持3.3V(典型值)~5V(典型值)的直流電壓,有效提高了與當今低電壓FPGA產品的相容性。 這些新型光繼電器採用小型S-VSONR4封裝,所需安裝空間為2.9mm2,與東芝上一代VSONR4 (2.75mm × 1.45mm)封裝相比,封裝尺寸縮小近27%。此外,這些元件均配有內建輸入電阻器,無需外部輸入電阻,有效節省空間。該小型封裝及其空間需求有助於設計人員設計更小型的測試板,特別是探針卡。除了便於增加電路板上光電繼電器的數量,也可實現更高密度的解決方案。 即便新型光繼電器均採用小型封裝,然而,斷態電壓30V、導通電阻Ron 0.2Ω(最大值)的TLP3406SRx可驅動高達1.5A的大電流,斷態電壓60V、導通電阻Ron 0.3Ω的TLP3407SRx可驅動高達1A的大電流。TLP3412SRH可驅動高達0.4A (VOFF = 60V/Ron = 1.5Ω)的電流。因此,非常適用於驅動一系列測試設備的電源應用領域。所有這些新元件的工作溫度均高達110℃(最大值)。 即便新型光繼電器採用最小封裝的電壓輸入控制光繼電器:安裝空間 2.9mm2 (典型值),控制訊號採用的兩種輸入電壓:直流1.8V(典型值)和直流3.3V(典型值),VOFF支援30V/60V,ION支援0.4A-1.5A。應用場合為自動測試設備(ATE)、記憶體測試儀、SoC和LSI測試儀以及探針卡。
0

AI語音觸發技術發威 聲控辨識反應一清二楚

然而,由於聲控所需之系統效能與一般語音辨識截然不同,因此,聲控專用演算法必須重新設計才能夠滿足客戶需求,因此掀起目前All-in-one聲控方案研發熱潮。 為此,半導體業者便開發出一套優異抗噪能力之語音觸發詞聲學模型,與ARM處理器及MEMS麥克風結合且毋須連接網路,也毋須回音消除的專屬DSP晶片之低成本聲控方案;其模型經由深度學習演算法訓練並加強噪音辨識能力,成功提升SNR=0dB的高噪音環境下觸發詞辨識率高達98%,並且在160毫秒之內做出反應,此模型適用於智慧空調或汽車導航等喧鬧環境下的聲控系統。 聲控應用增 AI-base語音觸發技術亮相 本文將以東芝半導體為例,圖1表示東芝在過去半世紀如何發展影像以及語音方面的AI技術,也列出相關產品的主要成果。經過三次人工智慧研究的熱潮期,自動辨識的主流技術從人工的Rule-base經由半自動的Model-base,進化成全自動的AI-base,後者之優勢是利用Big Data與超級電腦的巨大演算能力,快速訓練出數學模型之隱藏層的內部變數,模擬人類大腦所具有之非線性問題的推論能力,突破性的改善自動辨識率。 圖1 東芝AI技術發展圖 雖然語音自動辨識技術採取了上一段所提及的AI-base,但其產品的行銷策略與影像不同。因此,東芝把「聲控」視為語音辨識應用當中的「藍海」,自行研發離線式語音觸發(Voice Trigger)相關軟體技術,並推出第一代解決方案。此演算法所需之CPU能力遠低於影像辨識,雲端所訓練之聲學模型也不需經由硬體IP化,可直接載入軟體Library至ARM-A9或M4等級的微處理器平台。 舉例而言,亞馬遜推出的Echo或是Google Home等智慧音箱,無論是詢問天氣狀況還是搜尋附近咖啡店的地址,這些所謂「語音助理」服務不外乎是辨識使用者發出的語音內容,在網路上找尋答案,並把資料格式轉換成語音之後播放給使用者聽。 此時,讀者也許會試想,為何不將智慧音箱的語音辨識能力,直接用於「聲控」家電?智慧音箱也可以瞭解使用者的指令,並透過Wi-Fi而控制客廳的燈泡開關,甚至調整空調的室溫或風向等。那麼,這種智慧音箱+無線聲控的方式與「語音觸發」模組的差異在哪?聲控模組又適合何種情況或應用方面?以下將說明兩者差異。 如圖2上方所示,當使用智慧音箱並想變更空調溫度時,使用者會發現空調端的反應並不即時。主因是極為複雜的控制流程;智慧音箱本身不支援語音辨識功能,反而需要雲端AI幫忙,這意味著使用者所發出的語音資料(步驟1)需要先上傳至雲端(步驟2),經由雲端AI處理語音並辨識出其內容(步驟3)之後再度下載到智慧音箱(步驟4)。 圖2 智慧音箱vs語音開發 由於智慧音箱與空調機之間有一定距離的存在,所以還需要經過Wi-Fi或其他無線通訊協定並傳送指令至空調機之後才能完成室溫調整的工作(步驟5)。該方式除了反應緩慢之外,也必須經過外線網路,這不僅容易遭遇駭客入侵並增加個資外洩的風險,還會產生雲端之間的通訊費用以及無線通訊模組成本的增加。 如圖3下方所示,語音觸發與智慧音箱的不同在於,空調本身內建一套具有「語音觸發」能力的聲控模組;輸入使用者語音(步驟1)後,便不須經過遠端AI設備並直接辨識語音內容(步驟2),立刻完成室溫調整的工作(步驟3)。原本需要五個步驟的聲控流程,省下雲端之間的來回路徑。除了提升反應速度及網路安全,也節省了通訊費用與無線模組的成本。 圖3 語音觸發軟體縮短反應時間 透過語音觸發提升聲控反應時間 為此,東芝的語音觸發軟體採取了各種效能優化的措施,除了能避免外線網路所造成的延誤時間之外,還能進一步縮短聲控的反應時間。如圖3上方所示,一般語音辨識通常必須經過四個步驟:(1)偵測並暫存語音、(2)語意分析、(3)得分評比,以及(4)答案判斷。若使用者的目的不是AI對話而是聲控,則可讓語音辨識步驟更為簡化,以不影響其辨識效能之方式進而改善反應速度。 首先第一步廢除Talk Switch。一般語音辨識裝置如iPhone Siri會搭配一個Talk Switch,使用者按下其開關之後才能啟用語音辨識功能,其目的為不使用時以關閉相關功能而降低消耗電流。東芝的聲控模組不採用Talk Switch,當使用者啟動機器,整個聲控模組以及語音觸發功能也會自動開啟。此模組會一直保持待機狀態並不會進入休眠模式,當模組一接收到語音就會立刻「觸發」模組,並開始辨識內容,聲控反應更加敏捷。 第二點是不使用緩衝記憶體。語音辨識主要目的通常是辨識句子。因為句子是由多數單詞所組成,所以聲控模組必須先把整個句子暫存到緩衝記憶體,再利用語法解析器分解成一個個的單詞,才會開始進行語意分析並辨識句子的內容,這演算法勢必會產生緩衝時間,延誤反應時間。但聲控時所使用的語句,與一般語音辨識不同,是少數、預先定義而不變的觸發詞,因而不採用緩衝記憶體結構而立刻進行語意分析,進而達到反應速度大幅改善。 第三點是不做得分評比。Model-base或AI-base的語音辨識法,包括東芝的語音觸發,都是以相似度分數的高低來表達答案的正確性。相似度分數越高,正確性也就越高。得分評比通常被使用在多數觸發詞的聲控機器;它的作用是在FRR(False Rejection Rate,使用者發話,機器卻無反應)較高的環境之下,先降低「門檻指數」讓機器容易同時偵測到多數的可能答案,再依照相似度排列所有答案並選擇相似度最高為正確答案。 接著,將此得分評比的步驟改為選項;若使用者的機器只須辨識兩到三個少數觸發詞的話,語音觸發軟體可省下此步驟,直接選出大於門檻指數的觸發詞作為答案,進一步加快語音觸發的處理速度。如圖3下方所示,東芝的聲控模組經由以上三個加速措施而在160毫秒內做出反應,在相同的辨識率條件之下,目前優於任何聲控方案商的反應速度。 聲控效能驗證結果 圖4為東芝模組的聲控效能實驗結果。我們選用了圖中的十個中文喚醒詞,並調整過靈敏度門檻指數,設置本機於空調機器旁邊,再將空調風量設為最大值來進行實驗。在S/N值約為0dB的實驗環境中,邀請了十個人,從距離空調1、3、5公尺的地方發出10種喚醒詞各三次,並重複此實驗。實驗取得了300次取樣母數,再將其辨識成功次數以百分比呈顯在圖表上。 圖4 語音聲控實驗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模組雖然只使用Knowles製的廉價MEMS麥克風,也沒有做任何麥克風相關的設計優化,卻呈現了良好的辨識率(AC_High_1M:98%)。這是因為AI-model在雲端被訓練時,已將各種類型的風切聲加入至聲學模型中,使其有萬用型抗噪能力,相信此一成果將會改變語音辨識的設計概念。現在的聲控模組,融合了類比麥克風及數位演算平台,為了噪音消除,類比麥克風負責波束增強,雜訊濾波等語音處理的前端工作。若後端演算法的抗噪能力不夠理想,就必須加強前端類比麥克風的抗噪功能來輔助後端的不足。 但問題在於,一般類比元件的電氣特性易受其材料的影響而難以實現品質控制,聲控優化於是成了一項難題,更成為了系統研發上的瓶頸;而此一聲控模組方案,方便系統製造商就近享有與類比麥克風同等的噪音消除效果。 圖5表示東芝的語音觸發聲控模組所採用之高階及中低階處理器。TZ2100可扮演一顆聲控晶片的角色,也可負責智慧家電的系統處理,如顯示面板、錄放多媒體資訊等。圖5左方所示,智慧家電的系統開發者一旦採用TZ2100聲控模組方案,便可取代原有家電MCU的所有功能,也能進一步降低整體系統的硬體成本。另一款中低階處理器TMPM4G6則具備兩項優點,分別是低成本及Time-to-Market。在晶片成本方面,雖然TMPM4G6模組保留可足夠於執行語音觸發軟體的記憶體容量以及MEMS麥克風的連接介面,卻也犧牲了較少使用的各種IP並降低晶片的製造成本,故成了針對聲控用途的另一低成本選擇方案。 圖5 語音聲控模組基本架構 (本文作者為台灣東芝電子技術行銷處新事業部副協理)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