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感測

感測

- Advertisment -

這類元件也受波及 10年來首度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許多半導體元件需求都已陸續修正,就連已經連續10年皆呈現上揚走勢的光學-感測-離散(Optoelectronics-Sensors/Actuators-Discretes, O-S-D)元件,也不敵病毒肆虐。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最新報告預估,O-S-D元件市場營收將自2019年861億美元高峰,下滑至2020年809億美元,年減6%;然而2021年則可望谷底回升,營收上看881億美元。  
0

艾邁斯感測器轉變現代生活型態

如同艾邁斯半導體(ams)的願景:感測即生活,該公司將研究創造更好的技術如何帶來更好的生活,並最終幫助所有人建立一個更永續安全的環境。其中有些創新會很有趣,如有些ams技術如何增強攝影效果,一些會增加人們的舒適度,如汽車投影照明,以及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作為3D技術廠商,ams已成功在多個應用領域中使用3D技術,例如在手機中ams所扮演的先驅者角色,以致在門鎖,電子支付和存取控制等領域,甚至在汽車領域也正在興起用於駕駛身分驗證。 讓生活更美好的渴望推動當今的關鍵趨勢,如追求個人化設置、改善健康與健身、自動化功能增強,以及永續性等。ams是行動創新感測器解決方案商,日前已宣布推出半入耳式TWS的數位主動降噪技術並使用於行動領域。 同時,運用該公司的光譜感測技術進行色彩匹配和膚色分析以在電子商務市場開創新應用。整合光譜感測可執行食物分析,種種功能持續用各種方式改善人們的生活;在音訊方面,人們期望在助聽器材中採用增強聽力技術,強化人們真正需要聽到的聲音。 從位置感測器到成為固態LiDAR的廠商,以實現自動駕駛。在2019年,ams宣布與Ibeo和ZF的合作夥伴關係,以開發用於自動駕駛的固態LiDAR。該技術也正被汽車製造商和更多的一級汽車供應商所採用。在投射照明領域,該公司的MLA技術可為汽車提供個性化功能,而且已經進入生產階段。 同時針對醫學領域,ams已推出一種新的生物醫學感測設備,可以監測生命體徵。ams預估感測器將使未來的醫療行為更不具侵入性,並可以在家中舒適進行。醫生辦公室的某些治療將在家裡完成,而患者目前在醫院接受的其他護理將轉移到醫生辦公室。此外,還有更高品質的預防醫療,ams正在評估收集此類健康資料的方法,而毋需進行任何操作。 對於環境和安全性的擔憂推動了家庭和建築自動化中的許多應用。而門鎖和門禁管制的3D認證正在興起,從位置到VCSEL,該公司擁有用於家庭自動化的感測器解決方案及新應用。 至於ams在工業的應用,為了提高工業安全性和效率,機器人可以用3D技術掃描其環境,而ams的LiDAR和接近感測器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使用主動立體視覺的3D等技術可用於快速獲取物體的體積訊息,進而決定包裝方式以進行貨運評估,簡化物流、分類流程並降低錯誤率。此外,關於ASV 3D技術在工業上的應用也正進行廣泛的探討,特別是關於分類、運輸、根據演算法在定義的空間內移動、簡化物流、分類過程並降低錯誤率。
0

穿戴式裝置商機竄起 感測/電源/眼球追蹤有前景

在蘋果(Apple)、小米等電子品牌業者透過手環、手錶與耳機等產品,為消費性穿戴式裝置成功打開市場後,社會大眾對於利用穿戴式裝置收集生理訊號,結合手機App來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或運動數據,已經有了很高的接受度。而這類消費性產品所創造的龐大市場需求,也反過來吸引晶片供應商投入更多資源,研發感測精度更高、更省電與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使得穿戴式裝置這個應用市場踏上正向循環的發展道路。 消費性穿戴式裝置的成功,同時也為生醫、長照或其他專業型穿戴式應用的發展打下更穩固的基礎,並使得相關產品的開發者得以挑戰技術難度更高的穿戴式產品,例如智慧衣物、醫療設備等。另一方面,眼球追蹤等新一代人機介面技術的進展,讓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視線來與穿戴式裝置互動,也為穿戴式裝置未來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半導體技術持續進步 穿戴裝置進軍生醫 成功大學電機系李順裕教授(圖1)指出,收集各種生理訊號,再結合手機App等資訊軟體來追蹤使用者的生理狀況,是目前絕大多數消費性穿戴式裝置的主要應用情境。生醫或長照所需要的穿戴式裝置,核心功能大多也都跟這些消費性產品雷同,只是為了取得更精準的數據,或貼近某些應用場景的特殊需求,而必須在外觀上做一些改變。 圖1 成功大學電機系李順裕教授表示,穿戴式裝置在生醫跟長照領域,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智慧衣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藉由將感測電極與紡織品結合,加上低功耗放大器、濾波器、微控制器以及藍牙等穿戴式裝置所使用典型元件,以及手機App,就能構成一套完整的穿戴式裝置。不過,也因為感測電極必須跟布料整合,所以智慧衣的開發者必須找到有相關技術的紡織業者合作,這反而是比較大的挑戰。 李順裕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在開發智慧衣的專案中,配合的紡織業者是台南當地的廠商。他表示,台灣有很強的紡織業基礎,因此台灣要發展智慧衣這類專業型的穿戴式裝置,具備不錯的先天優勢。 相較之下,專業型穿戴式裝置所需的電子元件,基本上已經相當成熟。以李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為例,該團隊所研發的各種穿戴式裝置,如智慧運動衣、智慧寵物衣,甚至具有醫療功能的癲癇腦波監測與刺激治療裝置,絕大多數元件都是由亞德諾(ADI)供應。 安馳科技應用工程師范育彰(圖2)表示,誠如成大李教授所言,穿戴式裝置的核心元件不外感測、電源、控制與通訊四大類,其中又以感測最為特殊,因為穿戴式裝置需要感測的物理量大多是生物訊號,其他像電源、控制與通訊,都屬於通用元件。但由於穿戴式裝置的外觀通常非常緊湊,沒有空間安裝大電池,因此不管是感測、電源、控制或通訊元件,都必須做到非常省電。 圖2 安馳科技應用工程師范育彰指出,亞德諾在穿戴式裝置應用有很完整的布局,特別是在感測與電源方面。 亞德諾目前的產品布局著重在感測跟電源兩大領域。針對穿戴式裝置所需的感測技術,目前已推出超低功耗加速度計、測量心跳用的光學模組及支援單端量測的心律感測前端等,都具備小封裝、低功耗的特性。至於在電源方面,亞德諾也已透過購併凌力爾特(Linear),獲得完整的電源管理跟充電IC產品線。 因此,對穿戴式裝置的開發者而言,亞德諾確實有足夠的產品線涵蓋範圍,能實現一站式採購,省去四處尋找適合元件的麻煩。此外,針對某些穿戴式應用,亞德諾還能提供完整的電子系統參考設計,進一步協助開發者縮短產品設計時間。 超低功耗 帶來電路量測挑戰 為了滿足使用者對穿戴式裝置電池續航力的期待,元件供應商在針對這類應用開發產品時,都將超低功耗列為主要的設計目標,並導入各種休眠模式,盡可能壓低靜態電流消耗。但對穿戴式裝置的設計者而言,這些功能雖然有助於壓低系統功耗,卻也使得穿戴式裝置的電源量測變得更具挑戰性。 克達科技資深應用工程師馮育隆(圖3)指出,提到電源量測,工程師最常使用的量測工具,不外數位電表跟示波器兩種工具,但對穿戴式裝置的電源量測來說,這兩種工具其實並不理想。 圖3 克達科技資深應用工程師馮育隆認為,數位電表跟示波器這兩種常用的測試儀器,不適合用來量測穿戴式裝置這類電流非常小的應用。 數位電表有足夠的動態範圍,可量測到奈安(nA)等級的電流,對於有深度休眠模式的穿戴式裝置來說是足夠的,但數位電表的取樣率通常只有10KHz,當快速暫態事件發生時,很容易錯失訊號;示波器則正好相反,其取樣率足以捕捉到各種暫態訊號,但其動態範圍不足,通常只能量測到微安(mA)等級的電流,當待測物處於深度休眠模式時,會量不到訊號,因此,不論是數位電表或示波器,在開發穿戴式裝置時,都不是理想的功率量測儀器。 有鑑於此,是德(Keysight)特別開發出在動態範圍跟取樣率間取得更佳平衡的元件電流波形分析儀CX3300,搭配N6700系列電源供應器跟對應的測試軟體,可以讓穿戴式產品的開發者精準取得各種微小的電流波形,並對產品的整體功耗進行更全面的評估。 眼球追蹤 突破人機互動難題 目前絕大多數的穿戴式裝置,本質上都是將感測器設計成適合穿戴在身上的形式,以便隨時擷取各種生理數據。目前穿戴式裝置的發展狀況如此,跟科技的局限有關,因為穿戴式裝置非常小巧,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實作太複雜的人機互動功能,因此只適合用來當作被動的資料擷取設備。但如果有人機介面技術能有所突破,穿戴式裝置的發展道路肯定更加寬闊。 見臻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簡韶逸(圖4)認為,眼球追蹤技術就是穿戴式裝置目前還欠缺的人機互動關鍵技術。有了眼球追蹤技術,使用者就能用視線來與穿戴式裝置互動,這會為穿戴式裝置的設計帶來許多突破性的發展,例如智慧眼鏡、虛擬實境(VR)跟擴增實境(AR)等會占用人類視覺感官的穿戴式裝置,都將因眼球追蹤技術的突破,在使用體驗方面更上一層樓。 圖4 見臻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簡韶逸認為,眼球追蹤將是穿戴式裝置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眼球追蹤技術,大多使用多顆發射不可見光的LED來進行眼球定位,這種架構過於複雜,不僅墊高了原物料成本,產品在量產時的校正也非常花時間,更嚴重影響系統的電池續航力,並使得產品外觀更加笨重,因而阻礙了眼球追蹤技術的普及。 這些問題讓見臻看到突破的機會,並發展出只需要雙眼各一顆LED的硬體方案,再搭配見臻自行研發的軟體演算法跟ASIC,搭載眼球追蹤技術的頭戴式產品將可有一整天的電池續航力,而且成本跟體積都比現有的解決方案更理想。
0

艾邁斯半導體於CES展示感測最新技術

為因應未來重重挑戰全球領先的高效能感測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於2019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多種針對行動設備、電腦、消費電子和汽車產業的領先技術。 在位於威尼斯人酒店(The Venetian)29樓的「感測即生活」展出空間中,可以親身體驗突破性的感測解決方案,包括:監控血壓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可用於智慧手機、電腦、汽車及機器人的最先進3D技術;用於無邊框手機的OLED解決方案;將圖片提升到專業水準的色彩感測器;提供更愜意ANC體驗(數位和類比)的小巧但強大耳塞式的技術。 也能了解ams的業界領先3D技術如何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從固態光達(LiDAR)到3D汽車啟用及操控,再到3D解決方案以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先進聽取能力。 艾邁斯半導體執行長Alexander Everke表示,ams,感測就是生活,該公司創新的感測方案存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此外,該公司更持續投資以保持技術最前沿的地位,繼續引領新的市場趨勢,提供客戶超乎預期的實用技術並協助其實現差異化。
0

瑞薩/MM Solutions齊推整合式開放影像訊號處理器解決方案

瑞薩電子宣布,推出一整合型開放式影像訊號處理器(ISP)解決方案,以進一步簡化與加速基於瑞薩高性能R-Car V3M和R-Car V3H系統級晶片(SoC)的汽車智慧型攝影機應用的開發。   藉由在R-Car V3x SoC上整合ISP,並利用MM Solutions所提供的汽車攝像機開發套件(Automotive Camera Development Kit, AutoCDK),R-Car SoC的開放式ISP解決方案,讓一線汽車廠商得以簡化其攝像機應用的感測器校準和調整過程(包括前端和環景),以便在此競爭激烈的產業中實現高靈活性和更快的上市時間。   此開放式ISP解決方案能支援廣泛的開發需求,包括讓具有深入ISP專業技術的使用者,透過開放式介面進行的低階編程ISP能力;或是讓使用者能夠運用MM Solutions所提供的工具和影像品質專業技術,快速啟動開發的AutoCDK。   無人駕駛時代的車輛,必須要能感知環境,而智慧型攝像機(包括前端攝像機和環景攝像系統),在交通號誌、車道、行人、車輛、和其他障礙物的即時偵測上,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以提供一安全可靠的駕駛環境。同時,駕駛人會希望能看到逼真的汽車周圍視覺表現,而ISP在影像調整上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瑞薩與MM Solutions合作開發了此開放式ISP解決方案,可協助客戶調整和控制其感測器,以實現人類視覺和機器視覺。將ISP視覺處理軟體整合到高性能R-Car V3x SoC上,提供了一種非限定攝像機(Camera-Neutral)的方案,讓攝像機製造商和一線客戶能自由地使用他們所挑選的ECU和感測器解決方案。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