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
德州儀器推出全新BAW嵌入式處理/類比晶片
德州儀器(TI)近日宣佈推出全新基於體聲波(Bulk Acoustic Wave, BAW)的嵌入式處理和類比晶片,非常適合建構下一代網路連接和通訊基礎設施。透過BAW技術,TI開發的兩款裝置分別為SimpleLink CC2652RB無線微控制器(MCU)與LMK05318網路時鐘同步器。它們能協助系統設計師簡化設計邏輯、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實現穩定、簡化和高性能的數據傳輸,從而減少潛在的整體開發和系統成本。
具有分離式計時和石英晶體裝置的通訊和工業自動化系統可不僅成本高昂,且開發過程複雜、耗時,通常性能還會受到環境壓力的影響。採用TI BAW 諧振器(resonator)技術的新裝置整合了參考計時諧振器能以小系統尺寸提供最高頻率。此裝置的高度整合性能夠有效提升性能並增加對於機械應力(mechanical stresses)的抗壓性,例如震動和衝擊等。由於BAW技術能夠實現穩定的數據傳輸,使有線和無線訊號的數據同步更為精確並能進行連續傳輸,這將代表其可以迅速且不間斷地處理數據,以達到效率最大化。
SimpleLink多重協定標準CC2652RB無線MCU具有更小的電路板面積,CC2652RB在QFN封裝內整合了一個BAW諧振器,因此無需外加高速48-MHz 晶體。CC2652RB單晶片上能支援Zigbee、Thread、低功耗藍牙及2.4-GHz自定義的連線解決方案,是一款超低功耗的多重標準裝置。有別於市場上其他石英解決方案,CC2652RB可在-40°~85°C 寬廣的溫度範圍內正常運作,進一步在更廣泛的應用與環境中實現更多設計選項和靈活性。
TI搭配BAW諧振器的新型單通道網路同步器時鐘,適用於400 Gbps 傳輸,有助於系統更快地傳輸更多數據,同時還提供比同類競爭裝置更高的系統訊號抖動(jitter)預算容限。憑藉極低的抖動和業界最佳的無中斷切換(hitless switching)性能,LMK05318更針對56 Gbps和新興的112 Gbps 四階脈衝振幅調變(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4 links)提供了最低位元錯誤率,以實現更佳的網路性能。相較於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由於無需系統內程式設計、簡化的電源供應需求及減少的輔助零組件的材料零件清單(BOM),LMK05318大幅精簡了印刷電路板設計階段,同時提供更高的時鐘性能。
加速工業4.0應用步伐 TI三管齊下打造完善生態系
工業4.0浪潮席捲全球,如何讓生產過程更智慧、高效成為工業領域最受重視的關鍵議題。為此,半導體業者也致力推出相關解決方案,例如德州儀器(TI)便三管齊下,旗下新款工業處理器「Sitara AM6x」、60GHz毫米波感測器「IWR6x」,以及乙太網路實體層(PHY)收發器「DP83825I/DP83869HM」相繼亮相,期能藉此打造完善生態系,加快工業4.0應用腳步。
德州儀器系統暨應用經理 Matt Chevrier表示,虛實整合是工業4.0一大特色,也因此,工業通訊、工業感測、工業控制三大基本要素可說是不可或缺,再輔以資安、能源、機能安全等技術支援,才得以達到雲端和現場設備間的虛實整合,實現工業4.0目標。
Chevrier進一步說明,為滿足市場需求,該公司持續研發工業通訊、感測和控制相關產品,例如2018年年底推出的Sitara AM6x」工業級處理器與60GHz毫米波感測器,還有近日新發布的兩款乙太網路實體層PHY收發器,透過多樣的產品線打造更完善、成熟的生態系,加速工業4.0應用發展。
據悉,Sitara AM6x處理器可在單一網路上匯合乙太網路和即時數據流量,滿足工業4.0應用所需的即時通訊;且該產品整合內建隔離雙核微控制器( MCU ) 子系統,設計師可以利用AM6x處理器創造更加可靠、具功能性安全認證的產品,同時簡化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 PLC ) 和多軸馬達驅動應用的整體系統層級的複雜性。
IWR6x系列毫米波感測器則是整合計算處理晶片,能提供即時決策和訊號處理以及高達4GHz的超寬寬頻,並能以高於24GHz窄頻達16倍的準確度來偵測物體和動作。藉由毫米波感測器,工程師可以將毫米波技術整合到各種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和建築自動化設計中,同時運用ISM頻帶進行廣泛部署。
最後,為滿足工業4.0通訊需求,TI近日新推出DP83825I和DP83869HM兩款全新乙太網路實體層收發器,以擴展設計師在設計空間受限的應用程式和時間敏感網路(TSN)時的連接選項。
DP83825I具備體積小、低功耗和電纜傳輸距離長(距離可達150公尺)等優勢,可減少IP網路攝影機、照明、電子銷售點(Electronic Point-of-sale)和其他空間受限型應用的體積和成本;DP83869HM則具有高工作溫度、靜電放電(ESD)抗擾與支援媒介轉換的特點,能顯著提高性能且有助於提升工廠自動化、馬達驅動與電網基礎設施的設計靈活性。
大聯大推出高畫質圖像數據四合一解串器方案
致力於亞太區市場的領先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近日宣布,旗下世平集團將推出以德州儀器(TI)DS90UB964-Q1為基礎的高畫質圖像數據四合一解串器解決方案。
功能包含FPD-Link III~MIPI解串器集線器,將FPD-Link III 4個獨立串流影音接口接收到的串流攝影機數據整合並符合MIPI CSI-2標準,且能與下游廠商處理器輸出端連接。也可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解決方案搭配使用,提供車載360°全景高清晰環視功能
其重要特性包含DS90UB964-Q1具有4個FPD-Link III解串器,每個均可透過50Ω單端同軸或100Ω差分序號STP電纜進行連接。同時,DS90UB964-Q1符合AEC-Q100汽車應用標準。也支援100萬畫素感測器,可在30Hz或60Hz幀速率下支援高畫質解析度。
貿澤電子提供TI多樣化原廠授權現貨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為Texas Instruments(TI)解決方案的全球原廠授權代理商。貿澤庫存超過44,000種TI產品,包括4,000種以上的開發套件,除了供應最多樣化、最新的Texas Instruments半導體解決方案,每天也都有新產品入庫。
貿澤所供應的最新的TI產品包含TI TAS5760M/TAS5760M-Q1為立體聲I2S輸入Class-D放大器,其中包含由硬體和軟體控制(I2C)的控制模式、整合式數位截波器、多個增益選項,以及寬廣的電源供應運作範圍,能使用在各種音訊與影片應用。TAS5760M-Q1裝置符合AEC-Q100標準,適合汽車應用。
貿澤另也提供MSP430FR215x和MSP430FR235x嵌入式微控制器,屬於MSP430微控制器產品組合,其搭載了效能強大的16位元RISC CPU、16位元暫存器,和常數產生器,有助於實現最高的程式碼效率。MSP430FR235x微控制器整合四個可設定的訊號鏈模組,其中每個模組均可作為12位元數位類比轉換器(DAC)或可設定的可程式增益運算放大器使用。
貿澤也提供BQ27Z561 Impedance Track電池電量計解決方案為高整合度且精準的1節電池電量計,採用快閃記憶體可程式的自訂化RISC和適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的SHA-256驗證。bq27z561電池電量計透過I2C相容介面和HDQ單線介面進行通訊,內含多項重要功能,有助於執行精準的電池電力量測應用。
實現進階工業/通訊應用 TI推出高精密數據轉換器
過去幾年,應用的發展不斷推動半導體技術演進。自動化工廠、自駕車、行動通訊以及消費性電子等應用領域,紛紛導入大量的分散式感測器節點,同時,其對於感測器的精準度、功耗與尺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謹,使得半導體廠商必須研發更精密的數據轉換器,以實現進階的應用。
德州儀器(TI)數據轉換產品副總裁Karthik Vasanth表示,自動化工廠對於分散式感測的布建需求尤其明顯,除了導入更多感測單元針對各個節點進行溫度、溼度、壓力與聲音等環境監測,目前也有許多工廠業者,擬在設備中安裝感測器以進行預防性維護。在偵測到設備運作異常時及時介入,以減少停機時間,並提升工廠運作效率。
而在行動通訊的應用上,Vasanth提到,5G行動通訊將採用大規模陣列天線(Massive MIMO)技術,基地台的天線數量從過去的8通道增加到64通道,導致基地台的尺寸與功耗增加;再加上5G採用主動式天線系統,因此對於效能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在上述發展趨勢下,如何在不增加產品尺寸與功耗的情況下,提供更良好的產品性能與量測精準度,遂成為數據轉換器設計重點。
因應此勢,TI也在近日推出四款極小型高精密數據轉換器,包括兩款8通道高精密數位類比轉換器數位類比轉換器(DAC),分別提供16位元和14位元解析度;以及兩款24位元高精密類比數位轉換器(ADC),分別提供雙線I2C相容介面及雙線UART相容介面。
Vasanth進一步說明,新推出的DAC與ADC裝置均提供內部參考電壓,其中,DAC均採用2.5-V、5-ppm/°C內部參考,而ADC裝置均具備低溫漂2.048-V、5-ppm/°C內部參考電壓,因此開發人員無須再建立外部精密參考,藉此提升系統的集成度並縮減產品尺寸。
而在精準度的部分,DAC裝置提供最低1個有效位(LSB)的積分非線性誤差,以實現在16位元和14位元分辨率的最高準確度;ADC裝置則透過內建的2%精密度振盪器,改善電源週期(Power-line Cycle)雜訊抑制能力,進而在雜訊環境中實現更高的準確度。
Vasanth指出,高精密ADC與DAC裝置適用於小體積、高性能或對成本敏感的工業、通訊和個人消費性電子等眾多市場,涵蓋光學模組、現場傳送器(Field Transmitters)、電池供電系統、建築自動化及穿戴式裝置等。
TI拓展毫米波雷達應用 IWR6x進軍工業市場
工業4.0熱潮席捲全球,而毫米波雷達(mmWave)可利用無線電波準確偵測物體的位置、方向、距離與速度,不受外在惡劣環境的影響,使其除了在車用市場之外,在工業應用中的需求也逐漸浮現,毫米波雷達供應商開始推出相關解決方案,如德州儀器(TI)於近日宣布推出用於工業系統的高解析度CMOS單晶片60GHz感測器產品「IWR6x系列」。
TI指出,為了實現智慧工廠,需要更智慧、更準確的感測能力,而毫米波雷達可以更準確的感知工業現場的物體位置、設備運作的速度和角度,以及場內設備與人員的分布範圍等,提供工業環境所需的高分辨率,工業設計人員對此需求大增。
據悉,新推出的毫米波感測器整合了計算處理晶片,能提供即時決策和訊號處理;並採用包含天線的封裝技術(Antenna-on-Package),此一功能可克服過往射頻(RF)設計相關的挑戰,大幅縮小產品體積(和24GHz相比縮小75%),降低整體開發成本。
另外,新推出的感測器特性包含智慧型邊緣自主運算,其整合的處理能力讓感測器能減少誤報並做出即時決策,免除了在許多系統中尚需使用額外微控制器或處理器的需求;且此感測器的解析度為24GHz感測器的16倍,能偵測到物體、人及非常細微的動作(例如呼吸和打字);還能在擁擠的空間,或各種照明和環境條件下,穿透玻璃、塑料和石膏板等材料進行運作,強化了現有系統的準確度。
TI表示,毫米波技術擴展了建築和工廠自動化能力,藉由新推出的毫米波感測器,工程師可以將毫米波技術整合到各種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和建築自動化設計中,實現了更智慧的人員計算、動作偵測、安全防護和生命跡象監測等應用。
雙箭齊發 TI全新隔離收發器強化工業/車用通訊保護
為提高工業和車用系統的通訊可靠度和保護功能,德州儀器(TI)近期推出兩款新型隔離控制器網路(CAN)靈活資料速率(FD)收發器「ISO 1042/ISO1042-Q1」,新產品整合更高的匯流排故障保護、更高共模瞬間抑制能力(CMIT),和最低電磁放射,且尺寸縮小了35%並具備更高工作電壓;可提供更好的低壓電路保護,並提高如電網基礎設施、馬達驅動和建築自動化等工業應用,以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HEV/EV)的通訊輸送量。
TI隔離系列市場產品經理Neel Seshan表示,隔離是為了避免系統內兩區域的DC與不需要的AC相遇,且仍然能同時在這兩區域之間實現數據與功率傳輸的一種方式,提升系統設備的穩健性和可靠性,以因應高電壓和惡劣的工作環境。
Seshan進一步說明,隔離保護很少用於個人電子產品當中,因為這類產品電壓不高,但是在工業傳輸、工廠自動化、汽車、電網基礎設施及馬達驅動等領域中,高電壓十分常見,而為了避免儀器設備受到損壞,便需要隔離方式以保護操作人員、處理通訊子系統之間的接地電位差異,以及改善雜訊抑制能力(Noise Immunity),特別是在工業4.0和電動車熱潮興起後,隔離產品的需求更是向上攀升。
新推出的兩款隔離CAN FD收發器特性包括:工作電壓提高18%,達1,000 Vrms,耐受電壓為5,000 Vrms,具備更長的使用壽命,進而有效提升系統可靠度;具備±70V的高匯流排故障保護,對Short-to-DC容許範圍提高20%,可在發生高壓短路時保護12V、24V和48V電池或電源系統;兩款產品共模瞬變抗雜訊抑制能力為最低的85 kV/us,具備+/- 8 kV的高ESD保護,可幫助工程師設計出能夠在嘈雜環境下仍保持正常運作的電子設備;具更低的電磁相容性(EMC)放射,可有效保證系統訊號的完整性;以及支援高達5Mbps的CAN靈活資料速率(FD),迴圈延時短,僅為215 ns,因此與傳統CAN相比,可實現更快的有效負載。
貿澤低功耗車用收發器開始供貨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開始供應Texas Instruments(TI)的DP83TC811S-Q1收發器。符合AEC-Q100標準的DP83TC811S-Q1收發器為汽車用的乙太網路實體層(PHY)收發器,可讓設計人員透過乙太網路連線將更高的智能加入到汽車應用之中。DP83TC811S-Q1為首款支援串列十億位元媒體獨立介面(SGMII)的100BASE-T1裝置,適用於車身電子裝置、資訊娛樂和叢集,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應用。
貿澤電子所供應的TI DP83TC811S-Q1為支援SGMII的100Mbps單對乙太網路實體層收發器,可連接多重交換器與介面,提高設計彈性。此收發器具有低耗電量,發熱更少,進而可縮小元件之間所需要的空間。耐用的DP83TC811S-Q1收發器亦內含實體介質相依(PMD)的濾波器和端子、MII終端和供電濾波元件,因此不需外部電路。此收發器具備的高整合度讓開發人員有更多空間來整合其他功能,增加高效能汽車應用的設計彈性。
TI DP83TC811S-Q1汽車收發器具備整合式診斷工具組,透過多項即時監控功能整合測試模式與偵錯工具。其診斷工具組內含纜線診斷、溫度與電壓感測器和靜電放電(ESD)監控器,有助於開發可耐受高電壓故障和ESD事件的設計。
DP83TC811S-Q1收發器符合IEEE 802.3bw標準和OPEN Alliance認證,可採用無屏蔽的單根雙絞線銅纜,進而降低電纜總重量和成本。此裝置採用6mm×6mm可潤濕側翼封裝,可縮減50%解決方案尺寸,同時亦方便對可焊性進行目視檢查,縮短了檢查時間。
大聯大世平推77GHz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
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近日宣布,旗下世平集團將推出以德州儀器(TI)AWR1642為基礎,可應用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77GHz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
世平集團推出以德州儀器AWR1642為基礎的77GHz雷達單晶片模組解決方案,主要是適用於車輛輔助駕駛等應用,包括車輛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車道變換輔助(Lane Change Assistance)、停車輔助(Parking Assistance)、簡易手勢辨識(Simple Gesture Recognition),以及車輛開門裝置應用(Car Door Opener Applications)。
毫米波雷達工作頻率範圍為30~300GHz,此外,24GHz的頻率有時也被歸為毫米波雷達。60~61GHz目前僅日本使用。通常24GHz應用於短/中距離,76~79GHz應用於中/長距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測量距離、速度的精準度就越高。
滿足工業電源傳輸需求 TI從五大面向著手
在資料中心、車用電子、工業等眾多應用驅動之下,全球能源使用量大增,如何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是產業界共通的發展課題。為此,德州儀器(TI)將從工業自動化、能源效率、功率密度、分散式與再生能源,以及大數據儲存與傳輸等五大面向著手,透過各種創新技術,提升能源管理效率。
在工業管理方面,TI指出,工業自動化能夠提升產能及製造效率,但安全疑慮也隨之而來,自動化工廠內常設有沉重又龐大的機器設備,需要高電壓操作,為工廠操作員帶來困難與危險。因此須採用隔離技術,讓感測節點和操作員在高電壓環境下,仍能有效且安全地工作。
而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興起,全球對快速存取資料的需求與日俱增,儲存與取得資料所需的能源也隨之攀升,如何管控相關成本及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將成為一大挑戰。
TI表示,資料中心的雲端儲存/運算需求增加,導致其耗電量也因而提高;預估至2020年,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將突破730億度,相當於超過千萬戶的家庭用電。換言之,資料中心存放的資料愈多,冷卻所需的能源便愈高,對電網造成的負擔也會愈大。
也因此,全球對於提高發電與配送能源的需求顯而易見,如何實現高效率的能源轉換已成當務之急。因此,新材料和新技術趁勢崛起,像是運用共振與混合式DC-DC變壓器等新技術,達到尺寸縮小、效能提升、升溫減少等目標;再結合演算法,便可減少系統閒置時所需耗費的電力,壓低能源需求。或是運用氮化鎵(GaN)與碳化矽(SiC)等新興功率半導體,實現高電壓、高效能、小尺寸目標。
另一方面,隨著半導體技術導致功能增加後,也帶動能源需求提升。TI指出,而在電池容量與效能成長之際,功率密度也須跟著提升,才能增進使用者體驗。
德州儀器工業系統解決方案應用經理孔令梅表示,工業自動化、大數據儲存與傳輸及分散式再生能源等應用興起,市場對於電源設備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更加要求,該公司也持續推出創新參考設計,如新一代主動鉗位反馳式控制器UCC28780和LLC諧振控制器UCC256301等,滿足工廠電源傳輸設備、UPS、通訊與伺服器電源、DC-DC設備、無人機電池組等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