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德州儀器

德州儀器

- Advertisment -

TI新型電池充電器支援20mA截止電流

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新型開關電池充電器積體電路(IC),可支援達20mA的截止電流(Terminate Current)。與其他支援高於60mA截止電流的競爭裝置相比, TI的BQ25619充電器能夠提供超過7%的電池容量及更長的運作時間。 BQ25619電池充電器不僅提供三合一整合型轉換器及高速充電的功能,還能在 4.6-V和0.5-A輸出時提供95%的效率。此外,憑藉著業界最低靜態電流的優勢,新型充電器可讓電子產品的庫存壽命加倍。 BQ25619充電器能幫助工程師在設計小型醫療及個人電子裝置上更有效率,這些應用包括助聽器、耳機和無線充電盒、IP網路攝影機、病患監護以及個人護理裝置。 BQ25619為開關充電器提供業界最低截止電流,20 mA超低截止電流可使電池容量和運行時間提高7%。BQ25619可設定充電計時器(Settable Top-off Timer)能進一步延長運行時間,減少使用者頻繁充電的次數。BQ25619可在運輸節電機制(Ship Mode)下降低6uA的電池漏電,從而節省電池電量消耗,使裝置的庫存壽命延長一倍。在電池供電期間,僅消耗10uA 的電量以支援待機系統。 BQ25619具備整合的充電、升壓轉換器和電壓保護等功能,可支援尺寸受限的裝置並消除上一代充電器IC所需的外部電感器,達到高效設計。有了整合的雙向升降壓拓樸結構,BQ25619的充電和放電功能僅需一顆功率元件。 BQ25619擴展了TI領先業界的電池充電器解決方案產品组合,為高容量電池提供單電池(Single Cell)和多電池(Multicell)開關模式充電器,以及高度整合的線性充電器,以延長電池運行時間並減少整體解決方案尺寸。了解更多有關TI電池充電解决方案的資訊,以獲得準確、可靠和更快速、更好的充電選擇。
0

TI推出新款電流感測放大器及比較器

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業界體積最小的引腳封裝(Leaded-package)電流感測放大器 INA185,以及尺寸最小並具備最高精確度,內部參考電壓為1.2V或0.2V的比較器TLV4021和TLV4041。INA185電流感測放大器、開漏輸出(Open-drain)的TLV4021比較器與推拉輸出(Push-pull)模式的TLV4041比較器,都提供多種領先業界的封裝選項,使工程師能夠設計出更小、更簡單且整合度更高的系統,同時維持超高性能。此外,將放大器搭配任一上述的比較器,便能提供業界尺寸最小、性能最高的過電流偵測解決方案。 新裝置均已最佳化,適用於各種個人電子、企業、工業和通訊應用中,包括電腦周邊、擴充站和筆記型電腦。 INA185電流感測放大器在較小空間實現高精密度,此款放大器採用SOT-563小外型電晶體封裝(Small-outline Transistor, SOT),面積僅1.6mm×1.6mm(2.5 mm2),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的針腳封裝技術縮減了40%的體積。輸入補償電壓 55-µV可提高低電流狀態下的量測精確度,因此INA185可使用低阻值的分路電阻器,進而降低系統功耗。此外,INA185具備350-kHz的頻寬與2-V/µS的迴轉率,可透過相電流再製來強化馬達效率並節省系統電力。同時這款放大器裡具備精準對接的電阻增益網路,其最大的增益誤差值低至0.2%,有助於在各種溫度和製程條件下提升性能。本裝置的基本回應時間僅2 µS,能快速偵測故障並預防系統損壞。 利用TLV4021與TLV4041比較器,在相同尺寸增加更多功能,實現高效能設計。以微型封裝進行整合,可以提供0.73mm×0.73mm超小型晶粒尺寸球柵陣列封裝(DSBGA),這兩款比較器的整合參考電壓可節省電路板面積,同時支援精準的電壓監測,進而最佳化系統性能。這兩款比較器可監測低至0.2 V的內部參考電壓,低限準確度(Threshold Accuracy)高達1%,適用溫度範圍從-40°C~125°C。此外,靜態電流低至2.5-µA,能為智慧連網裝置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另外可快速回應,其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速度快,最低可達450 nS,可減少延遲發生,讓需要掌握功耗狀態的系統可以監測訊號並針對錯誤迅速做出回應。 這些新款裝置均屬於德州儀器的小型放大系產品組合,使工程師設計出尺寸更小的系統,同時維持高性能。這個產品組合提供領先業界的封裝選項,以及多款全球最小的電流感測放大器和比較器。 INA185目前可於TI store與授權代理商處批量購買,採用1.6mm×1.6mm、SOT-563封裝。在比較器方面,推拉輸出模式的TLV4041現已量產,開漏輸出TLV4021則可提供試產樣品,兩項產品均可從TI store與授權代理商處購買,採用0.73mm×0.73mm、超小型DSBGA封裝。
0

TI推出系統基礎晶片整合CAN FD控制器/收發器

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了一款汽車系統基礎晶片,為業界首款將控制器與收發器整合至具備靈活資料傳輸率的控制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with Flexible Data Rate, CAN FD)。為滿足車載網路高頻寬與資料傳輸率靈活性的需求,TCAN4550-Q1可以使用串列週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匯流排,與所有的微控制器中對接,以最少的硬體變動實現一個CAN FD介面,使系統輕易增加CAN FD匯流排埠。 設計人員過往必須將多個離散零組件整合至設計中,或在升級或擴展CAN FD功能時徹底更換微控制器,這通常耗時且成本昂貴。利用TCAN4550-Q1系統基礎晶片(SBC),設計人員可以保持其現有基於微控制器的架構,並簡化CAN FD在車身電子和照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汽車閘道設計的升級與擴充流程。 CAN FD通訊協定以原始 CAN 匯流排標準(也稱為「傳統CAN (Classical CAN)」)為基礎,能在整體車載網路的數據種類與傳輸速率不斷發展之下,確保汽車微控制器和連網的系統進行有效通訊。CAN FD協定支援高達5 Mbps的資料傳輸率和高達64 bytes的有效負載,使設計人員能夠在下一代汽車應用中更快地傳輸資料。 這款新裝置加入了TI不斷擴展的SBC產品組合,並將CAN...
0

德儀推出新型超高速類比數位轉換器ADC12DJ5200RF

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一款新型超高速類比數位轉換器(ADC),具有領先業界的頻寬、取樣率及最低的功率消耗。ADC12DJ5200RF可協助工程師實現5G測試應用和示波器的高量測精確度,以及應用於雷達的X頻帶(X-band)直接取樣。 ADC12DJ5200RF具有最寬的頻寬,在8 GHz頻率下,與其它競爭產品相比,ADC12DJ5200RF可讓工程師實現高於20%的類比輸入頻寬,使工程師能夠直接將非常高的頻率數位化,無需另外降頻進而影響功率消耗、成本和尺寸。以及最快的12位元ADC:在雙通道模式下,ADC12DJ5200RF取樣速率為每秒5.2 gigasamples (GSPS),並以12位元解析度擷取高達2.6 GHz的瞬間頻寬(IBW)。在 單通道模式下,新型的超高速ADC取樣速率為10.4 GSPS,可擷取高達5.2 GHz的IBW。 ADC12DJ5200RF 為第一款支援JESD204C標準介面的獨立GSPS ADC,其能大幅減少向可程式邏輯陣列(FPGA)輸出資料時,所需的串聯器/解串器之通道數量,進而讓設計人員能夠實現更高的資料速率。 ADC12DJ5200RF在電源供應變化範圍內具有最高的動態性能,即使在最低規格下也是如此,透過提供超高的接收器敏感度偵測最微弱的訊號,可提升訊號的智慧程度。此外,該裝置包括內部振動 (internal dither),可提高無雜波(spurious-free)性能。TI 新型的超高速ADC 顯著地降低了系統誤差,且偏移誤差低至 ±300 µV,以及零點溫度漂移 (zero temperature drift)。 設計測試與量測設備的工程師可以充分利用 ADC12DJ5200RF極低的程式碼錯誤率(CER,code error rate)實現高量測可重複性(repeatability),使其優於競爭裝置高於 100 倍。ADC12DJ5200RF 比離散式解決方案小...
0

TI發布最新電池管理系統參考設計

德州儀器(TI)近日發布經過充分測試的電池管理及牽引逆變系統參考設計,以及具備先進監測與保護功能的最新類比電路,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並延長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的行駛時間和距離。 TI最新電池管理系統(BMS)參考設計可擴充管理6~96組電池電路,內含BQ79606-Q1精密電池監控與平衡器。工程師運用BMS參考設計後,可將電池監測器進行串聯(Daisy Chain)配置,提供3S~378S、12V~1.5kV鋰離子電池組準確又可靠的系統設計,進而縮短產品研發時間。 高度整合的BQ79606-Q1監控器能準確地監控溫度與電壓,使電池續航力及行駛時間最大化。此外,BQ79606-Q1電池監控更具備安全狀態通訊功能,可協助系統設計人員依據ISO26262道路車輛標準,達到「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 D(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 D, ASIL-D)」最高功能安全標準。 當大量電力通過電動車牽引逆變器與電池時,所產生的高溫可能損害昂貴又敏感的動力系統元件,而有效的系統熱能管理不僅攸關汽車性能,也能保護駕駛及乘客。 為避免如48V啟動發電機等動力系統過熱,TI推出TMP235-Q1精密類比輸出溫度感測器,此款低功耗、低暫態電流(9µA)裝置具備高準確度(在-40°C~150°C的工作溫度範圍內,典型誤差±0.5°C、最大誤差±2.5°C),協助系統因應溫度突增而控制節流閥或啟動水冷機制。 除了電池管理及溫度感測裝置,再加上近期推出的UCC21710-Q1和UCC21732-Q1,設計人員可打造體積更小、效能更高的牽引逆變器。這些裝置為首款整合感測功能的隔離式閘極驅動器,適用於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與碳化矽(SiC)FET,並為1.5 KVRMS應用提高系統可靠度,進一步達到快速偵測,避免過電流及確保系統安全關閉。此外,這些裝置也提供快速偵測時間,以防止過電流事件發生,同時確保系統安全關閉。 為了從12V汽車電池直接支援IGBT及SiC閘極驅動器,TI推出IGBT及SiC閘極驅動器偏壓供電與功率級參考設計,內含反極性保護(Reverse-polarity Protection)、電力暫態箝位(Electric-transient Clamping)、過電壓/低電壓保護電路,這項小巧設計包含最新100V、1A同步降壓轉換器LM5180-Q1,其採用一般常見極低的 10-µA備用暫態電流。
0

成本/效能雙管齊下 2022年高頻毫米波雷達起飛

由於自駕車對感測器感測距離、解析度與精準度的要求不斷提升,77GHz毫米波雷達取代24GHz毫米波雷達已成不可逆的趨勢,但是77GHz毫米波雷達要普及甚至取代24GHz毫米波雷達仍有其挑戰,未來若能克服成本與效能的瓶頸。預估在2022年高頻77GHz毫米波雷達將逐步放量,並展現取代24GHz產品的態勢。 德州儀器CMCU技術應用經理王盈傑表示,2018年整體來說,主要是24GHz毫米波雷達技術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77GHz毫米波雷達開始發展的階段。77GHz毫米波雷達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開始出現更多新興應用,如更短距離的盲點偵測,或是車內的雷達,用以偵測駕駛的生理狀態與姿態、乘客數量等等,甚至利用車內雷達判讀手勢。 由於77GHz毫米波雷達頻寬較寬,頻率也是24GHz毫米波雷達的三倍,偵測距離也比24GHz毫米波雷達來得遠。77GHz毫米波雷達主要用於長距離的巡航、防撞等功能。而24GHz毫米波雷達則用於短距離的一般盲點偵測或軌道偏移應用。 王盈傑也提到,自駕車功能要求只會越來越多,必須掌握路況和所有突發狀況,也須要靠感測器來輔助。以現在的77GHz毫米波雷達技術大概能偵測到200~250公尺左右的距離,但未來的需求一定會更高,甚至可能會達到300~400公尺。為了提升77GHz毫米波雷達的感測距離、範圍和效能,目前德州儀器提供的解決方案有疊加雷達,在同一個模組中整合兩顆毫米波雷達,疊加感測訊號,達到更遠的距離和更細膩的角度解析度;另外也有廠商提出影像雷達解決方案,整合毫米波雷達與影像感測器,結合兩種感測器的訊號,以感測融合(Sensor Fusion)的方式提升感測效能。 77GHz毫米波雷達目前成本仍然高居不下,由於77GHz毫米波雷達相較影像感測器或是超聲波來說是新興、前瞻的技術,在製造、生產、測試等都較為困難,所以成本還是偏高。須要更多廠商投入,降低技術瓶頸,同時導入更多應用提升出貨量,才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對此,王盈傑針對台灣77GHz毫米波雷達發展提出了建議,目前77GHz毫米波雷達在台灣發展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天線設計、演算法的開發、製造測試等方面都是全新的領域。因此也有許多的可能性,以台灣來說,現在只有大學電波組實驗室在研發77GHz天線,並沒有太多公司投入設備和測試。原先做24GHz天線或手機天線的廠商,可以考慮開始投入77GHz的研發設計。另外,在製程上如何克服測試的問題也是可以投入的方向。至於演算法的開發,如用於姿態辨識和生命跡象等等,結合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來進行計算,也是可以開發的新領域。
0

克服工業影像系統挑戰 德儀新推數位微型反射元件

為了滿足工業成像和印刷不斷成長的需求,製造解決方案必須能夠高速生成品質一致的複雜高解析度2D影像,德州儀器新推出數位型反射元件(DMD)「DLP650LNIR」,克服工業影像系統的挑戰。 德州儀器副總裁暨DLP產品總經理Ane Sacks表示,提到DLP就不得不提起另一著名AR投影顯示技術LCOS,儘管現在兩大投影顯示技術成本差異不大, 但DLP在亮度與色彩飽和度表現都比LCOS更好。而關於DLP的晶片,她說,以前的最高解析度只有做到nHD,即Full HD的九分之一。但最近TI已經開始量產一款晶片尺寸為0.3英吋的Full HD晶片。 Sacks說明,DLP技術過去已經可見於使用紫外線光源的高處理能力3D列印和印刷電路板(PCB)光刻。如今,DLP技術對近紅外線(NIR)光源也已具備高速印刷、高解析度和即時適應性等相同優勢,拓展了工業印刷的應用。 例如,現今NIR雷射廣泛地被應用在各工業成像領域,用於3D列印的選擇性雷射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雷射刻印、數位列印以及雷射剝離(Ablation)。而DLP650LNIR支援高功率NIR雷射,並能提供TI迄今為止推出的最高光功率處理能力(最高可達500W/cm2)。 又或是醫療和食品產業的產品標記也是工業影像系統的一個例子。法規要求在每個包裝上都印上更多的資訊,好用以追蹤商品通過供應鏈的路徑,而數位標記的應用就能在製造過程後期為每個對象加上獨特的圖案或影像。這些系統必須在不犧牲產量目標的前提下,即時客製化和處裡更複雜的資訊及圖案。 透過DLP技術,雷射印刻系統可以一次完成2D區域的熱曝光。如此一來,即使在生產大型複雜的城市碼和圖案時,標記率也能保持穩定;而新推出的DLP650LNIR擁有超過100萬個微鏡,可同時大面積曝光到雷射上,進而列印出比現有技術更精緻的細節和更一致的結果。 簡而言之,新推出的DLP產品提供了工業級製造和NIR雷射成像所需的高速和穩定性,也擴展了可應用 DLP 技術的工業印刷範圍,包含選擇性雷射燒結3D列印、熱感應塗層的動態雷射光刻、數位彩色油墨列印,甚至隨著材料學家的新發現而出現的新技術等。  
0

布局自駕車/電動車市場 TI新款電池管理系統亮相

自駕車與電動車不斷發展,全球汽車產業在未來十年將發生顛覆性的轉變。同時,電動車電池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因應此趨勢,德州儀器(TI)於2019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上推出最新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參考設計,幫助促進電動車電池效能。 德州儀器類比應用經理林詠進指出,近年來,如何減少碳排放已儼然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而各國政府也紛紛開始積極推動電動車的布局。TI創新的精巧電池管理解決方案,可提供全方位的熱能管理與安全保護,不僅具備減低碳排放、減輕重量、提高效能等諸多優勢,還能提升油電混合與電動車系統穩定性,進而帶來更長的行駛時間和距離,以及更安全的駕駛體驗。 此創新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參考設計,可以擴充管理6~96組電池電路,依照客戶需求彈性調整,最高電壓可達1500Kv。此一BMS參考設計內含BQ79606-Q1精密電池監控與平衡器。工程師運用BMS參考設計後,可將電池監測器進行串聯配置(Daisy Chain),提供3S~378S、12V~1.5Kv鋰離子電池組準確又可靠的系統設計,進而縮短產品研發時間。 德州儀器半導體行銷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總監詹勳琪也表示,在數位化、智慧化等趨勢持續推波下,以及全球節能減碳及環保意識抬頭等,展望2019年,包括自駕車(Autonomous Driving)、汽車電氣化技術(Vehicle Electrification)、未來駕駛座艙系統(Digital Cockpit)及車聯網(Connected Car)將是重塑汽車產業版圖的關鍵。因此,該公司未來會更深入與台灣在地廠商密切合作,提供高品質、高可靠度與高效率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身電子元件與照明、混合式/電氣動力系統及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與儀錶板等車用解決方案,力促未來智慧駕駛與自駕車的發展。
0

TI智慧AC/DC線性穩壓器突破效率/功率密度設計限制

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首款智慧AC/DC線性穩壓器,擴展了其500多款線性穩壓器的廣泛產品組合。此裝置效率提升75%,且功率密度為其他線性穩壓器的兩倍,因此可於高效率與超低雜訊間取得最佳平衡,同時縮小電源尺寸。高度整合的 TPS7A78 線性穩壓器採用獨特的開關電容架構,免除了包括外部電感器、變壓器、小型斷路器和遮斷器等離散零組件,進而用於電網基礎設施和建築自動化中電子計量等應用的防篡改設計。 德州儀器於美國加州Anaheim舉行的應用電力電子大會(APEC)的攤位上展示 TPS7A78 線性穩壓器。TPS7A78 為一款非隔離式線性穩壓器,可利用更小、更少的零組件提供從AC到DC高達0.5 W的功率。此項智慧設計憑藉著主動電橋(active bridge)、開關電容和整合低壓差穩壓器(low-dropout regulator, LDO)等,實現了穩壓最佳化。與採用齊納二極體 (Zener Diode)的傳統電容降壓(Capacitor-Drop)解決方案中的線性穩壓器相比,此設計可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電容器尺寸。 TPS7A78有低待機功率,獨特的動態主動橋式鉗位元(dynamic active bridge clamp)可對輸入電壓進行預先調壓,以實現最佳性能,從而將待機功耗降至 10 mW。與傳統的電容降壓解決方案相比,功耗可降低75%。也具備更高的功率密度,開關電容架構可免除包括橋式整流器等多達 26 個離散零組件。與傳統電容降壓解決方案相比,此架構可將電容器尺寸縮減 25%。另外,TPS7A78有防篡改設計,TPS7A78 不具備昂貴的磁遮罩,因此符合電子計量等應用所要求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1000-4-8的標準。
0

德州儀器推出寬輸入電壓同步DC/DC降壓轉換器

德州儀器(TI)推出寬輸入電壓(VIN)同步DC/DC降壓轉換器,具備業界出色的輕載效率、簡化設計和降低整體電源解決方案成本等優勢。100V、1-A LM5164降壓轉換器縮小了電池供電的強固型工業和車用電源的電路板空間。此款新型DC/DC轉換器與德州儀器的WEBENCH Power Designer搭配使用,可實現更簡單、更快速的電源轉換設計。 LM5164是一款易於使用的超低靜態電流(IQ)同步降壓穩壓器,具有恆定導通時間(Constant On-Time, COT)控制架構,並整合了高側和低側功率MOSFET。高效降壓轉換器可運作於6V~100V的寬輸入電壓,並提供高達1A的直流負載電流。此外,COT架構無需外部補償,且內部 VCC 偏壓電源和自舉式二極體(bootstrap diode)也無需額外的電容。進一步閱讀設計人員如何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機車實現更長久的13S、48V鋰離子電池組,並下載精確測量和50μA待機電流的 13S、48V 鋰離子電池組參考設計。 同時,TI 也推出LM5164-Q1車用級降壓轉換器。LM5164和LM5164-Q1 加入德州儀器高度整合的寬輸入 DC/DC 轉換器產品系列後,將讓設計人員能於最小的封裝實現供電能力最大化。 LM5164的熱效率、採用5 mm×6 mm小外型積體電路(SOIC)PowerPAD封裝,尺寸與競爭者產品相比減少30%。設計人員可以使用LM5164打造105 mm2的完整電源設計,且產品尺寸比競爭者小10%以上。 LM5164有最高的輕載效率,提供極低的10-μA典型待機靜態電流。與競爭者的解決方案相比,其不僅可於1-mA負載時實現24 V至5 V轉換,且輕載效率達10%,進而延長電池壽命。其簡易、符合成本效益的設計採用標準的8針腳SOIC封裝、少量的外部零組件,以及WEBENCH Power Designer簡化了設計並降低了成本。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