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工業4.0,機械手臂,AGV,自動化轉型

工業4.0,機械手臂,AGV,自動化轉型

- Advertisment -

乘上數位化風潮 機器人轉型智慧工作站

機器人需求增 應用服務漸成熟 工業4.0風潮持續升溫,全球機器人市場也因此持續成長。根據研究機構IDC預測,2018年全球花費在機器人和無人機系統的支出將達到1,031億美元,比起2017年還要成長22.1%。IDC預計,到2021年,這一支出將成長一倍以上,達到2,184億美元,2016年至2021年之間的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為25.4%。 IDC預計2018年在機器人支出上,將達到940億美元,約占整體支付的91%,這一趨勢到了2021年之前都不會改變。其中,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占機器人支出的比例最高,超過70%;其次是服務機器人和消費機器人。 IDC表示,由於工業機器人變得愈來愈智慧化、更人性化、更容易協同合作。這加速了汽車製造業以外的廣泛製造業的快速採用。尤其是需要更高精度、靈活性、機動性和協作能力的輕型機器人的高科技製造業,表現最為明顯。 ABB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江敏秀(圖1)指出,工業4.0概念興起之後,帶動智慧製造、數位轉型等需求,在此狀況之下,供應商與終端業者、系統整合商的磨合期越來越短,使得機器人應用逐漸落實於各種領域當中,而不是仍停留在應用發想、測試檢視的階段。因此,未來機器人創新應用勢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圖1 ABB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江敏秀指出,工業4.0概念帶動智慧製造、數位轉型,機器人也逐漸落實各應用領域之中。 工業4.0推波助瀾 機器人方案百花齊放 工業4.0帶動智慧製造、自動化轉型需求增加,機器人市場也跟著水漲船高;為此,機器人供應商的解決方案也不停推陳出新,不僅藉此滿足各領域的應用需求,也希望能進一步搶食市場大餅。 看好協作型市場 UR新款e-Series問世 協作型機器人具備簡單易用且安全的特色,可幫助不同領域及規模的企業實現更全面的自動化轉型,已成為製造業自動化轉型中相當重要的關鍵,市場發展亦持續看俏。 根據Bis Research Analysis「2017~2022年全球協作型工業用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63.33%,象徵全球產業對協作型自動化導入的強勁需求。 以亞洲地區為例,Universal Robots(UR)東北亞總經理山根剛指出,2017年亞洲地區工業機器人市場成長37%,主要動力來自於中國大陸和台灣;而汽車、電機/電子和金屬仍為導入自動化技術的主要垂直領域。人類開始與機器人共享工作空間,以人機協作為核心的趨勢正持續發酵,為生產和非工業的應用開啟新的可能性。 為此,Universal Robots便宣布推出全新旗艦款e-Series系列協作型機器人,透過三大重點改良升級,協助企業朝協作型自動化轉型。新款e-Series協作型機器人具三大重點改良,首先是操作與部署機敏度再升級,從拆封、裝機到設定機器人第一項任務,過程僅需1小時,而且所有關節都能在6分鐘內更換完成;透過內建力矩感測器,進一步提升機器手臂準確度及敏感度。 第二是操作介面更直覺。使用介面和設定流程經過重新設計後,操作者只要在觸控式螢幕上簡單滑動與點擊方向鍵,就能輕鬆移動機器手臂到要求定點,降低了技術門檻加速開發,即便是沒有程式設計經驗的操作者也能快速上手。 第三是通過高規格安全標準。e-Series協作型機器人搭載17項安全功能,包括可自由設定機器人運作時間、最短安全距離等,進一步確保人機協作的安全性。所有功能皆通過德國驗證機構TÜV Nord認證,符合EN ISO 13849-1(Cat. 3 PLd)及EN ISO 10218-1等機械安全標準。 Universal Robots總裁Jürgen von Hollen(圖2)表示,產品技術平台的持續優化將是創新突破關鍵,先進的平台系統能針對企業所需的多元應用提供創新技術,將成為未來協作型自動化的關鍵發展重心。 圖2 Universal Robots總裁Jürgen von Hollen表示,產品技術平台的持續優化將是創新突破關鍵,為此該公司推出全新e-Series系列協作型機器人。 Hollen進一步說明,協作型機器人涵蓋很多面向,長久以來產業界提到協作型機器人率先想到的就是安全性。不過,安全只是協作型機器人其中一項要件,協作型機器人還須易於導入和安裝,以及容易編程與使用。換句話說,要能讓使用者自行DIY,才得以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靈活因應未來市場中的各項機會與挑戰。未來透過e-Series平台,期能在未來數年內實現更多樣化的應用可能,為企業發展和完善自動化進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援。 搭載雙視覺/AI Epson協作機器更智慧 另一方面,愛普生(Epson)則是於2018自動化工業大展上發布一系列新品,包括WorkSense W-01自主性智慧雙臂機器人、T6 SCARA四軸機械手臂、N6六軸摺疊式機械手臂,期能透過更優化的性能與荷重升級,可讓操作及產線應用更彈性多元,協助台灣生產製造業者接軌自動化轉型浪潮。 台灣愛普生產業科技事業部總經理王亮國先生指出,新推出的WorkSense W-01擁有「視覺辨識」、「力覺感覺」、「自主思考」三大特色,其搭載6個視覺及2個力覺感測器,可快速辨識3D立體空間內的物件、偵測其位置與方向並精準掌控操作力道;該產品還擁有十五軸關節的雙臂末端,設有靈敏的夾持工具,有助於各種形狀、大小的物件取放,可勝任高難度的組裝任務。 另一款新發布的T6四軸SCARA機械手臂,則搭載簡易輸出/輸入控制埠(I/O Port)及內建控制器,使安裝及布線工程精簡化,工廠空間利用效率亦加倍提升;馬達模組無需電池,可省去購買、汰換電池的成本並縮減停機維護時間,讓機械運作順暢不間斷。此外,該產品能以100VAC~240VAC電源運作,降低耗電量,臂身長度可負荷高達6公斤的物件,適合執行簡單、重複性高的取放動作。 至於N6六軸摺疊式機械手臂,擁有1,000mm的手臂長度,可負荷高達6公斤的物體,獨創摺疊式設計,有利機器於空間狹隘的作業環境中,完成更高的位移幅度與更廣泛的動作。此外,該機械手臂可自行規畫作動最短路徑,再藉由其手臂旋轉功能,靈活地於六軸之間自由移動並縮短位移距離。 讓生產更彈性 AGV後勢看漲 機器人需求持續上揚,除了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型機器人之外,AGV的應用也逐漸增加。目前AGV主要應用在倉儲物流,可以按照程式設定和預先規畫好的軌道進行檢貨、卸貨、上下料。 對此,安川電機業務改革室協理黃啟昌指出,為了讓生產彈性更大,發展「會移動」的機器人是必然趨勢,AGV搭載協作型機械手臂,不僅能協同人員作業,也可應用於產線間的物品運送,減少搬運人力,讓生產流程更有彈性。 也因此,眾多業者也紛紛發展AGV解決方案,像是佳世達攜手ABB,打造智慧自主移動機器人。該產品整合AGV及機器手臂,並結合視覺技術。機器手臂與人員之間的協作,能延伸機器手臂自由度及工作範圍;而搭載視覺技術,則讓機械手臂彷彿有了眼睛,能夠實現精細的鎖螺絲工作或是3D立體視覺,大幅提升機器手臂的應用。 除了佳士達與ABB合作推出自主移動機器人外,身為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KUKA,旗下也有KMR iiwa無人搬運車。KMR iiwa由LBR...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