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工業物聯網

工業物聯網

- Advertisment -

Molex/Contrinex共同強化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

Molex近日宣布與堪泰公司(Contrinex)達成協作關係,後者是一家位於瑞士的感應感測器和光電感測器的製造商,產品適合工廠自動化以及安全和RFID系統使用。由於感測器可以提供分析進階資料並將其傳送到基於雲的應用的必要步驟,此次協作可以進一步強化Molex在工業物聯網(IIoT)解決方案方面的產品,並將該公司定位為工業自動化領域一家端對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Molex將在工程上的專業經驗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完全的整合,針對需要整合式通訊的機器和網路平台,可以幫助客戶充分利用工業4.0的優勢。藉著結合起策略性收購、協作與研發,Molex繼續拓展工業自動化的產品供應,滿足客戶對於智慧製造和數位化轉型的要求。 Molex 現可為產品工程師們提供一系列形形色色的感應感測器和光電感測器,其中大多數的感測器都配有功能強大的ASIC,達到一流的工作距離與較長的感測器使用壽命。對於惡劣的環境來說,產品組合中包含了IP67、68和69K等級的產品,符合Ecolab的要求。感應感測器系列還含有特別牢固的設備,採用了一體的不銹鋼外殼,其中一些具備傳統上的耐鹽水性,而另一些則可良好耐受焊接溫度場的影響。廣泛的光電感測器系列則含有採用了專利的紫外技術的透明物體感測器以及顏色感測器和對比感測器。
0

IAR Systems/Secure Thingz/瑞薩合作開發工業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

IAR Systems是提供嵌入式系統開發軟體工具和服務,具備未來保證(Future-Proof)的供應商,Secure Thingz是全球設備安全、嵌入式系統和生命週期管理領域的專家,瑞薩電子則是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共同宣布合作,一起為工業物聯網(IoT)的應用產品提供防護。 此次合作項目之一是三家公司將開發新的解決方案──結合了IAR Systems領先群雄的軟體發展技術、Secure Thingz在先進物聯網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瑞薩電子的安全半導體解決方案。這項共同努力所產生的全新解決方案,將可以讓使用者充滿信心,開發強大且安全的IoT系統。 對於連線設備來說,安全性是一種固有的風險。在工業物聯網中,接踵而來的威脅和系統漏洞,可能會造成危及生命或高度風險的狀況。因此,該領域的嵌入式應用產品,需要非常強大的安全性和可靠度。為了滿足這些需求,Secure Thingz的Embedded Trust在2019年前進更廣闊的市場時,將會支援瑞薩的微控制器(MCU)。Embedded Trust是一套安全開發環境,利用的是IAR Systems的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這種全新的硬體加軟體解決方案,將讓組織機構更能夠保護他們的系統、智慧財產權(IP)和資料。
0

中國物聯網硬體布建將飽和 服務供應成未來商機

近日研究單位IDC發布了「 2018年上半年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其中小幅下調了對中國物聯網市場支出的預測;IDC預計,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支出預計將達2552.3億美元,占全球同期總支出的24.3%,僅次於美國(占比25.2%),位列全球第二。該報告同時預期,中國物聯網的硬體設備支出比重將逐漸下降,在未來,該如何轉型為服務供應商將是硬體設備製造商的重大考驗。 IDC中國物聯網研究經理盧春生預期,未來5年中國物聯網市場將從規模建設期,轉為進入優化提升期;也就是說大規模的設備部署即將結束。因此硬體支出的比重將逐步下降,而服務支出將進入高速成長期。對於物聯網相關業者而言,該如何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服務供應商,將成為未來的主要挑戰。 與2017年下半年的預測相比,IDC小幅上調了硬體支出,降低了軟體支出,儘管總體支出小幅下降,但年復合增長率仍然高達13.2%。硬體支出上調的主要原因,在於物聯網基礎設施相關支出略高於此前預期,軟體支出下降主要在於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基於開源軟體平台進行定制化開發,軟體採購支出轉化為軟體開發服務支出。 IDC提到,儘管目前硬體設備仍然是中國物聯網市場最大的支出,但是服務支出的成長更為迅速。預計到2021年,服務支出將超過硬體,成為物聯網市場第一大支出。服務支出的成長主要源於物聯網運維服務支出,以及軟體定制化開發服務支出的持續增加。 另一方面,IDC透過對20個產業的持續追蹤研究,並分析指出製造業的升級轉型,依舊是決定中國物聯網市場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在未來5年主流應用場景中,車聯網場景的成長速度最快,然而支出最大的依然是製造業。 物聯網不僅是智慧製造的關鍵技術,也是製造業企業實現數位轉型的重要途徑;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產品數據的高效採集和整合分析,企業可以為產品提供遠程故障診斷、預測性運維等加值服務,並通過數據價值深度發掘實現數據變現新的收入成長,變產品製造商為綜合服務提供商。在中國政府產業升級政策和企業數位轉型浪潮的推動下,工業物聯網支出將持續高速成長。  
0

既有產線升級工業4.0 落實資料透明最關鍵

工業4.0、智慧製造等概念,已經成為許多製造業所追求的目標。以台灣的電子跟機械製造業為例,許多新產線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已經把工業4.0的元素納入其中。即便無法一步到位,至少日後的升級路徑是相對明確的。相較之下,既有產線要升級工業4.0,因為當初在規劃時並未將相關需求納入考量,如今要朝工業4.0升級,所遇到的問題遠比新產線來得棘手。 另一方面,對企業主而言,導入工業4.0的目的在於提高生產力,但每家製造業者的生產瓶頸跟問題不同,因此在實踐工業4.0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解決方案跟對策也不一樣。如果主事者沒有意識到這點,想要複製其他業者的成功經驗,會遇到許多問題。 資料是工業4.0核心 做為工業4.0概念的主要倡議者,德國工業大廠博世集團(Bosch Group)除了是工業設備的供應商,同時也是工業設備的使用者。也因為本身就是製造業者,加上其工業4.0的實踐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可供參考的範例,因此該集團如何摸索出一條將自家產線升級為工業4.0產線的道路,是一個頗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範例。 博世力士樂工廠自動化協理陳俊隆(圖1)指出,導入工業4.0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化解生產瓶頸,提高生產力。對製造業者來說,提高生產力不是今天才出現的新目標,只是因為網路跟感測技術日益成熟,讓製造業者有更多新的工具跟方法來化解生產瓶頸,提高生產力。換言之,製造業者不能把工業4.0當作未來發展的目標,而是要把它視為工具。 圖1 博世力士樂工廠自動化協理陳俊隆指出,工業4.0是落實資料驅動營運模式的手段跟工具。 就博世的觀點,製造業者如果要有效提高生產力,最重要的工作其實是建立完善的文件記錄(Documentation)制度。博世集團在全球有超過兩百座工廠,且每家工廠、每個作業流程跟生產參數都有詳盡而標準化的記錄。這些資料對製造管理者有很高的價值,不僅能據以分析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有助於讓管理者精準評估任何生產過程上的變動,對生產力究竟會造成何種影響。 在網路跟感測器還沒那麼發達的時代,博世就已經在做這件事,只是以前要靠人工紀錄,成本高昂且無法取得即時資料,資料量也有限。隨著網路跟感測器技術日益成熟,現在製造業者可以用更自動化的方法取得這些資料。這也是博世發起工業4.0變革最原初的用意--降低資料取得的成本、提高資料的即時性跟涵蓋範圍。 因此,如果要說工業4.0跟工業3.0有何不同,就博世而言,差別在於資料取得的自動化程度高低,還有資料的即時性、涵蓋率與通透性。工業4.0最大的特徵,就在於降低人工作業的比重,利用感測器跟工業網路,將所取得的資料自動上傳到企業的資訊後台。 這也是多數製造業者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所在。因為工業設備的生命週期很長,一套設備使用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案例比比皆是,而這些老設備在設計時,通常沒有把資料擷取的考量納入其中,或是其所使用的通訊協定、資料檔案格式是封閉的,很難跟其他設備對接。遇到這種狀況,製造業者勢必要對機台進行翻修或改造,把感測功能整合到機台上,或是設法讓原本採用封閉架構的機台能與其他設備對接。 同為德系工業大廠的西門子(Siemens),跟博世的觀點相當接近。西門子數位工廠事業部客服處副協理蘇郁喬(圖2)指出,資料的取得是製造業實現工廠數位化轉型一個很關鍵的議題,對新設備來說,資料的取得通常不難,但如果是既有設備,或是設備供應商眾多,問題就相對複雜。 圖2 西門子數位工廠事業部客服處副協理蘇郁喬認為,製造業要推動數位轉型,資料的通透性是最關鍵的基礎建設。 如果既有設備在出廠時就沒有採集某種資料的功能,添加外掛感測器將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但如果既有設備原本就能提供相關感測資料,則問題會上升到資料整合的層面,也就是跨設備的資料能否互通。 既有設備整合的資料通透性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對於既有安裝西門子系統的設備,因為上下層系統溝通使用相同語言,故其整合更加容易。反之,若製造業者使用的系統來自眾多品牌,非使用西門子系統的異質性環境下,從下層到上層的整合會是一個痛點。西門子也知道,目前全球並無單一的標準通訊協定可以整合所有廠牌系統,因此,該公司提出從下往上的資料整合方式,建立可行及明確的架構解決方案。 該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確認所有的通訊介面已準備妥當 .進行差異分析以及提出解決方案 .上層系統和生產設施協作資料交換,以確定數據型態的格式內容,包括數據類型,儲存位置和採樣頻率等。 .與現有設備的供應商一同討論資料整合的相關議題 .提供封閉系統整合替代解決方案,藉由增加額外硬體或物聯網的架構 侵入式改造手段應設法避免 如果要對既有設備進行工業4.0升級,某種程度的改造是無可避免的情況,但如果是要對現有設備進行侵入式改造,亦即要對設備的軟硬體結構進行變更時,製造業者或承包商最好三思而後行。 陳俊隆認為,如果只是為了取得資料,通常都可以用外掛設備的方式來解決,不必冒著影響機台穩定運作的風險進行侵入式改造。舉例來說,如果機台本身沒有擷取某種資料的能力,通常只要在機台上外掛感測器即可,不必為了取得資料去修改硬體的出廠設計;如果機台本身已能提供所需資料,只是通訊介面或資料格式無法與其他設備互通,也不需要去修改設備內建軟體,只要在既有設備外面再安裝一台橋接設備,把介面或資料格式轉成想要的規格,便可滿足需求。 蘇郁喬也表示,在進行機台改造的工作時,西門子的原則是盡可能不要改變任何現有運作良好的系統,這也是客戶或業主比較能接受的作法。若是為了實現數位化轉型而進行設備改造,最常見的情況想讓封閉式系統進行開放式溝通。這時,透過額外的硬體裝置或以舊機改裝來橋接資料,通常就可以滿足需求。 但實務上,有時候還是難以避免要對設備本身的軟硬體進行修改的情況。此時,西門子建議企業,要搭配公司本身的長期數位化策略來作精算。設備大改需要更長的施作時間,會對企業營運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最好先從新的或次要產線開始做為試作線,之後再擴散到主要生產線。 第一線人員參與攸關轉型成效 除了找到正確的升級路線跟解決方案之外,製造現場第一線人員的參與程度,也是產線能否順利完成數位轉型或工業4.0改造的關鍵。這些第一線人員不僅是設備的直接使用者,同時也是最熟悉製造流程中諸多細節的人。如果製造業的數位轉型計畫完全是由管理層由上而下推動,基層人員的想法或建言沒有納入,會很容易出現盲點。 陳俊隆就指出,以博世自己的工業4.0轉型實踐經驗來看,在現場的第一線人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條產線要推動改造計畫的時候,工作小組的成員裡,一定要有該產線的主管,因為他們最熟悉現場的狀況,知道哪些環節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如果產線改造完全是由上而下推動,改出來的結果很可能會跟真正的使用者需求有落差。 因此,陳俊隆建議製造業者,如果有意推動產線工業4.0升級,務必把第一線人員納入工作小組中。舉例來說,有部分台灣的企業主對工業4.0的認知被某些很先進的示範生產線影響,認為一定要導入ERP、MES或雲端服務,做很多絢麗的儀表板,才是推動工業4.0,其實不然。工業4.0固然是要實現資料驅動的製造業,但不代表每家企業都需要導入大規模的後台系統才能做事。有時候,產線的真實需求沒有那麼複雜,就不必把系統搞得太複雜。 蘇郁喬也有同樣觀點,並指出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推動,由下而上跟由上而下兩條路線同等重要。由上而下的推動,重點在讓全體員工了解企業數位轉型的大方向要怎麼走;由下而上的推動,則是要為了抓緊細節,避免企業的數位轉型計畫不接地氣。 另外,如果要推動數位轉型,企業必須有長期計畫,還要有計畫必須時時修正的心理準備。西門子數位工廠事業部客服處的主要業務就是設備售後的維護跟改造,多年下來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標準作業流程。但在數位轉型領域,很多專案的目標是一直滾動更新的,因為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變化、第一線人員提供修正意見等因素,都會使原本制定的轉型計畫必須跟著調整。 推動數位轉型從改變觀念著手 也因為第一線人員的參與,對企業數位轉型的成敗十分關鍵,如何讓公司從上到下都了解數位轉型的真實面貌,進而為組織轉型做出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某台系電子製造業的主管就表示,資料透明化是實現工業4.0必要的基礎建設,但資料透明不是人人都喜歡的事情。資料透明意味著企業的管理階層可以清楚掌握製造現場的狀況,甚至做到即時管理,這對基層員工來說是有壓力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沒有人希望自己上班時的一舉一動都被老闆盯著看。 另一方面,做產線主管的人,在資料透明化之後,自己的管理思維也得跟著改變。看到蜂擁而來的即時資料,其實管理者也不輕鬆。因為有資料,當中階主管的人會比過去更容易落入微觀管理(Micro Management)的陷阱。製造業固然是非常講求工作紀律的產業,但如果主管不分大小事都要介入,結果肯定是吃力不討好。 總結來說,企業要進行工業4.0或數位轉型,不只是導入工業物聯網(IIoT)或是把資料傳到雲端去做大數據分析就好。技術面的問題容易解決,組織文化跟管理風格的問題比較難解。因此,如果企業內部已經有資料驅動的文化跟機制,只是資料的取得還沒有那麼自動化,推動工業4.0會比較單純。但如果企業本身還沒有建立起重視文件記錄跟用資料做決策的文化與運作機制,導入工業4.0就會牽涉到組織文化的變動,這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
0

Moxa展示TSN乙太網路之未來潛力

工業通訊及網路設備領導廠商Moxa日前於2018年德國紐倫堡國際自動化工業展(SPS IPC Drives)中,展示其時效性網路(TSN)專業技術,讓與會者一窺採用TSN技術的標準乙太網路,如何以精確的低延遲,在自動化架構中即時進行並聯或串聯資料交換,充分展現了工業物聯網(IIoT)和工業4.0的無限可能性。 TSN技術的願景是在整合式與大規模IIoT網路中,在指定時間將重要資料傳送到指定地點,讓製造業的大規模客製化夢想能夠成真,並可迅速且即時地改變生產模式,而不只是降低總體成本。Moxa展示了具保證服務品質(QoS)及精確低延遲環境的統一標準乙太網路基礎設施之使用案例,包括機器內對監控即時通訊、機器對機器即時通訊,以及基於標準乙太網路的機器內延遲保證通訊。 Moxa並於展會中參加邊緣運算產業聯盟(ECC)、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Labs Network Industry 4.0(LNI 4.0)以及Ethernet POWERLINK標準化組織(EPSG)等多個技術和標準組織舉辦的互通性展示,讓與會者能親眼目睹Moxa TSN切換器,如何與其他廠商的設備,在標準乙太網路基礎設施中交互運作,以便推動工業自動化的未來發展,並開啟IIoT和工業4.0的無限可能性。
0

Moxa/趨勢科技攜手開發IIoT資安應用

工業通訊及網路廠商Moxa與網路資安解決方案廠商趨勢科技進日宣布簽署雙方合作意向書,聯合成立一家新公司--TXOne Networks。致力解決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環境的資安需求。 傳統工業環境中的資訊技術(IT)與營運技術(OT)通常是分開運作的,各自有獨立的網路、維運團隊、目標及需求。此外,工業環境中也充斥著許多原本設計上並非與企業網路連線的機具和裝置,因而要做到及時安全更新或安全修補的難度極高。因此這類裝置非常需要妥善的安全防護及釐清資安責任歸屬,同時還需要將企業內日益擴大的潛在資安挑戰進行全方位檢視。 擁有TXOne Networks多數持股的趨勢科技,意識到IIoT應用將面臨一些潛在的安全挑戰,因此對從資料中心至個別裝置的整體生態系中各個安全領域已耕耘許久。結合Moxa在工業網路及通訊協定的產業經驗,雙方的專業強項將可讓TXOne Networks解決工業領域中日益提升的資安需求。 除了投入智慧資產、資金及專責人力之外,兩家母公司也將提供彼此互補的通路資源與專業能力;趨勢科技將為新公司帶來IT通路合作夥伴,而Moxa則有OT通路合作夥伴協助。兩者的結合將進一步強化TXOne Networks業務經營及全球布局的優勢。
0

Lattice sensAI打造AI應用解決方案

萊迪思半導體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今日揭示Lattice sensAI的擴展功能,這一備受市場歡迎的技術堆疊旨在幫助機器學習推理的開發人員更加靈活且快速地推動消費性和工業物聯網(IoT)應用的上市時間。萊迪思在sensAI超低功耗(1mW-1W)特性的基礎上發佈全新IP核心、參考設計、產品展示和硬體開發套件,為即時線上的終端AI應用提供更靈活的性能和功耗優化。   萊迪思半導體產品與行銷資深總監Deepak Boppana表示:對於使用電池供電、散熱要求較高的網路終端設備而言,靈活、低功耗、即時線上的終端AI越來越重要。sensAI經優化的全新特性可應對這一挑戰,不僅精度更高、性能可擴展、便於使用,而且功耗僅為數毫瓦。有了這些增強特性,sensAI解決方案現在支援各類低功耗、靈活的系統架構,實現即時線上的終端AI。     sensAI 解決方案支援的基礎架構包括基於獨立運行的iCE40 UltraPlus/ECP5 FPGA的即時線上、整合解決方案,具有低延遲、高安全性、小尺寸等優勢。同時,使用iCE40 UltraPlus作為即時工作處理器的解決方案,可檢測關鍵字和各類目標,且只有在需要時才喚醒高性能AP Soc/ASIC進行資料分析,降低系統整體功耗。利用ECP5的性能/功耗平衡優勢實現神經網路加速的解決方案,高度靈活的I/O可無縫連接至感應器、低端MCU等原有板載設備,實現系統控制。
0

NXP與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策略合作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在「2018恩智浦未來科技峰會」上宣布,與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oxconn Industrial Internet, FII)策略合作,為工業富聯提供工業物聯網平台的解決方案及技術支援。 基於該合作,恩智浦將憑藉其在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全面的產品組合,提供工業富聯多方位的技術與解決方案支援。雙方將攜手搭建具充分適應性及安全性的工業物聯網生態平台,幫助製造企業實現智慧化生產與管理,催生全新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創新。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冠棋表示,工業富聯在中國A股上市以來,正在加速布局科技服務業務,建構以雲端運算、行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網路及機器人為驅動的跨產業跨領域工業物聯網應用平台。 恩智浦半導體全球銷售暨行銷執行副總裁Steve Owen則表示,恩智浦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產品組合,能夠為工業4.0及物聯網應用的開發部署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該公司很高興能與工業富聯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工業物聯網生態圈,賦予傳統製造產業創新動能,幫助推動產業邁向智慧製造的發展。
0

數位化到來 機器人×聯網成趨勢

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變革,正加速著產業進行數位轉型的腳步,此一風潮也吹至機器人產業,各大機器人供應商正致力實現工業機器人數位化資訊服務。ABB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江敏秀表示,機器人應用已逐漸成熟,而機器人供應商的產品銷售模式已不再只是單純販賣硬體為主,而是要將機器人聯網,實現眾多功能如數據擷取、設備監控,打造一個完善的「子系統(Subsystem)」。 江敏秀進一步解釋,由於缺工、人口高齡化等因素,使得不論是工業機器人或是協作機器人需求都明顯攀升,各式機器人的創新應用將會越來越多;而為了實現更多應用,機器人供應商不能在以單純「銷售硬體」的做法,也就是純粹賣機械手臂的作法因應市場變遷。而是要從打造「Subsystem」想法出發,也就是如何透過機器人,以及結合周邊輔助工具,協助客戶(如製造業者、工廠端)規畫一個完整的系統,提升整體生產效率,這也是未來ABB主要的發展方向。 也因此,ABB便推出ABB Ability Connected Services工業機器人服務,陸續將工業機器人連上網路,為提供設備聯網服務預作準備。截至今日為止,在全球40多個國家中,已有超過750個用戶端,導入40,000多台內建連網功能的ABB工業機器人,當中有7,000餘台工業機器人連至ABB Ability Connected Services平台。 透過此一服務,即可啟用設備狀態監控及設備健診功能,透過myRobot多媒體數據分析平台網頁,掌握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運轉資訊。此外,該平台還有隨選服務選單,包含線上技術支援、程式編寫諮詢、設備遠端監控、運轉資料備份管理、設備優化分析、機隊效能分析(Fleet Management)等,協助用戶最佳化工業生產績效。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