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
人是英雄錢是膽 綠能發展還需金融服務牽成
雖然再生能源設備的成本已不再像過去那麼高不可攀,但企業若要建置再生能源容量。資金投入規模仍十分可觀。如何讓金融業者願意共襄盛舉,提供資金挹注,將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隨著國際趨勢從節能減碳走向淨零碳排,供應鏈業者對再生能源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這不僅促使能源產業的綠色轉型腳步加快,許多原本只是能源使用者的廠商,也必須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然而,即便能源科技在最近幾年突飛猛進,許多新技術或技術應用概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能源使用者而言,投資再生能源還是要面臨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錢從哪裡來?
以半導體跟電子製造相關行業為例,不管是晶圓代工、封裝測試、面板製造或終端產品組裝,都是做產品出身的,對於擴產、蓋廠房這類跟本業有關的事情,大家心裡都有個底,但若是要投資風力、太陽能或儲能系統,等於是跨入電力這個全然陌生的領域,不只要學的事情多如牛毛,如何籌措資金,更是一大問題。
綠色金融挹注 再生能源欣欣向榮
靠著推動公民電廠計畫,在台灣再生能源產業闖出一片天的陽光伏特家創辦人馮嘯儒就說,一個再生能源投資案要成功,除了要有解決技術跟工程問題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財務工程的能力。再生能源的建置成本高,回收期又長,如果沒有完善的財務規劃能力,很難走得長遠。
以公民電廠為例來說,這個概念一開始的宗旨,是要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置成本分散給社會上的廣大投資者,讓更多人能參與太陽能發電建設。但既然是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就必然要具有提供投資者獲利回報的能力。如何確保參與公民電廠的投資人能夠獲利,就不只是技術跟工程問題,同時也是財務規劃的問題。
而談到財務工程,銀行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表示,金融服務是促成產業向前邁進的東風,但東風要吹起來,是需要時間醞釀的。永豐從2013年進入綠色金融這個領域,當時大家都很糾結,因為銀行的傳統授信評估不適合應用在再生能源專案上,銀行若要承作相關融資業務,評估的工具跟項目都要徹底調整。
這八年多來,永豐對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的評估項目,一直在精進跟完善,例如一個太陽能案場的融資案,銀行要先檢視EPC的過往開發紀錄、專案使用的設備品牌,甚至是案場的防震、防災設計,都要斤斤計較。而且,每一個案場都是獨一無二的,要關注的重點不盡相同。銀行必須在這些細節上投入大量精力,才能做出正確的評估。
而為了掌握這些細節,永豐除了自行摸索,也花了很多時間跟專家學習與再生能源有關的技術細節,才建立起相對完備的再生能源融資授信評估機制,讓綠色金融的業務規模得以起飛。
從2017年起算,銀行對太陽能專案的授信餘額,只占銀行對法人授信餘額的0.28%;到2021年底,預估將達到2.8%;到2025年,則可達到6.8%。這個占比已經是非常高的數字,因為台灣的銀行對包含半導體在內的整個電子產業鏈,授信餘額占比也不到10%。
儲能風險因子有待全面釐清 大規模布建還需醞釀
在銀行的綠色金融服務挹注下,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越來越高。那麼,與再生能源相輔相成的儲能系統,是否也能受到綠色金融的嘉惠,進而蓬勃發展呢?
馮嘯儒認為,從陽光伏特家的立場,在公民電廠上軌道之後,發展公民儲能是很自然的結果,公司也在密切觀察,評估推出公民儲能的時機。但現階段儲能系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它的財務模型中還有很多參數不是很明確。唯有儲能技術的商業模式確立、各種風險因子獲得釐清,讓財務模型更清楚之後,才是推出公民儲能的適當時機。
事實上,也因為大型儲能是相對新的應用,在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近年來儲能系統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的案例,其實相當頻繁。也因為風險係數高,儲能專案要從金融機構取得啟動資金,或是跟保險公司談到漂亮的保險費率,是相對困難的事情。
UL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陳宗弘表示,隨著鋰電池儲能設備在全球快速發展,安全事故接踵而來,取得安全認證成為產品被國際接受的首要門檻。回顧全球發生的大型儲能設備災害,如韓國至今就累積超過30起儲能系統事故,其他如美國、歐洲、澳洲,甚至台灣都發生過儲能事故,因此如何提升儲能安全是各國共同面臨的燃眉之急。
電池是電化學產品,由於其特性,不論有沒有在使用,本身都有能量儲存,除非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使用,也因此倘若使用不當,很容易因電壓、電流或是溫度過高而造成起火爆炸的風險。另,即使是設計良好的電池,放在有缺陷的系統或充電器中也會發生故障,所以除了電池本身,也必須從整體系統考量各個關鍵性零件和電池之間運作協調的安全。
藉由安全評估將儲能系統的風險壓到最低,除了可以避免災害外,也跟融資、保險等財務環節息息相關。據保險公司Marsh最新調查指出,儲能系統的防火功能已成為保險公司評估受理的重要條件,具國際級安全認證的儲能系統不僅能彰顯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同時也為雙方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對儲能設備製造商而言,取得保險公司高度信任的國際安全機構認證,將創造財務融資的雙贏局面。不但業者本身,採購與使用電池儲能產品的企業用戶,都更有可能獲得銀行、保險業者在資金和融資上的協助。
善用金融服務方可為用電轉型推一把
投入再生能源建置,已經是製造業者滿足ESG要求的必要投資項目。如何為這些投資計畫找到資金來源,將是大多數企業都必須思考的課題。台灣的金融業有很高的意願為這些再生能源投資計畫提供融資,但就如同一般的企業融資,金融業者對專案項目內隱含的種種風險因子,都會用十分謹慎的態度進行評估。
因此,企業在制定相關投資計畫時,千萬不可以用滿足客戶或法規要求即可的心態來進行規劃。做好風險控管,不只是讓自己的綠能資產更安全,同時也可以讓投資計畫更容易籌措資金,早日達成企業用電轉型的目標。
2019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將恢復兩位數成長
產業研究機構IHS Markit發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太陽光電(Photovoltaic, PV)市場將從2018年的個位數成長反彈至2019年的25%成長,達到129千兆瓦的太陽能裝置。這種複甦的成長主要來自中國以外的市場,預計2019年將成長43%。西班牙、越南和其他國家的項目完工期限為2019年,因為2018年底模組價格下降導致需求增加。
鑑於目前發展活動的跡象,全球最大的太陽光電市場中國在2018年達到45千兆瓦後,2019年將成長2%。根據最新情況,這些裝置大部分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IHS Markit認為,目前中國的前景仍然有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新的太陽光電支援計劃尚未公布,若計劃中政策無補貼比例提高,可能會減緩近期部署。
預計美國將在2019年超過印度,再次成為第二大太陽光電市場。由於30%的投資稅收抵免(ITC)今年結束,部分投資急於今年完成。然而,2018年導入的安全港規定要求在2019年底之前投入5%才能享受全部ITC費率,並將預計安裝從2019年轉移到稍晚的幾年。歐洲是過去一年中成長幅度最大的地區。2018年裝機容量成長了23%,達到12千兆瓦,預計2019年將超過19千兆瓦。僅西班牙復興的公用事業規模市場就使該地區的安裝量成長了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