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印刷電路板

印刷電路板

- Advertisment -

2019年全球PCB產值小跌 5G或成產業強心針

受到終端需求下降,加上匯率貶值影響,2019年全球電路板產值為683億美元,較2018年691億美元微幅衰退-1.2%。手機是電路板最主要的應用出海口,在手機出貨連續第三年出現衰退,且衰退幅度高於前二年的情況下,整體電路板產值卻能維持平穩,5G前期基礎建設是一大關鍵。雖然新冠肺炎打亂了5G的進展,但全球電路板產業前四強,台、中、日、韓仍各自在5G競局中拼搏,等待疫情結束後的曙光。 據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協會的分析報告指出,中國電路板廠商在2018~2019的全球市占率從23.0%成長到26.5%,是2019年市占率唯一成長的族群,產值成長率達13.9%,其中最大關鍵就是5G基地台拉抬相關電路板供應商的高度成長。而從去年起,雖然美中貿易戰發起抵制華為行動,但以目前全球各國採用華為設備態度,華為在5G時代的市占率仍有成長的空間。 除了華為之外,許多大陸5G基礎設備也多採用如深南,方正,博敏,深聯、崇達等大陸電路板廠商產品,對於帶動中國電路產值有很大的助益。除此之外,中國在5G基礎設施供應鏈完整,同時當地的電路板材料廠商逐步實現材料自給化,中國的PCB產業已串起一條龍供應鏈。雖然全球現階段仍處於防疫控疫階段,但中國政府仍不斷加碼5G基礎建設與強推5G內需,有國家政策當助力,讓中國大陸在5G競局更是如虎添翼。 相較於台、中、韓在全球市占率的穩健,日本電路板2019年海內外總產值為118.2億美元,在2018~2019的全球市占率從19.1%下滑到17.3%,成為全球各國產值衰退最大的族群,衰退達10.4%。 從日本電路板產業的產品布局來看,日本軟板公司為了避免手機應用激烈競爭下,侵蝕到公司的獲利水準,而採用去手機近汽車、機器人、生醫等新興應用的策略,成果如何仍待觀察。但可以預期的是,在5G競局中,相對前期基礎建設及5G智慧型手機電路板商機,日本廠商更著重在5G普及後的各式新興利基型應用、如機器人、感測醫療。 另外,由於日本在材料端厚實的商業競爭力,未來5G環境下材料在電路板將扮演更重要的決定性角色,像是Panasonic、Hitachi Chemical均在高頻/高速材料端已有完整布局,包括載板、硬板及軟板都有相對應的材料,Murata、Kuraray、Kaneka各自在軟板材料進行開發,Mitsubishi Gas Chemical則是以BT發展高頻載板需求,以目前日本廠商在電路板 5G材料布局來看,無疑是全球最完整並具競爭力的國家,也讓日本電路板產業仍有放手一搏的機會。 韓國電路板產業在近年表現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受惠於國產品牌的加持,仍維持一定的市占率,2019年海內外產值92.2億美元,成長率-4.8%,然而韓國電路板主要廠商之一的LG Innotek因著眼於HDI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決定在2020年中正式退出PCB市場,SEMCO也退出在中國HDI的生產,所遺留之缺口是否能由其他韓廠全數承接有待觀察。 至於在5G競局的布局,三星在5G以毫米波28GHz為主要發展方向,藉此區隔華為以Sub 6G為主力的布局,預估將和Nokia及Ericsson爭奪歐美及日本市場。而以韓國電路板廠商的產品布局,初期基地台建設所能帶動的商機有限,但後續智慧型手機、或是車載等5G應用,將由韓國三星、LG、現代等品牌串連產業鏈進行團體戰。值得留意的是韓國5G設備的關鍵零組件幾乎皆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日韓兩國之間貿易制裁發展,勢必將影響到韓國的5G建置。 台灣電路板產業近年受同業競爭加劇,成長依舊持穩,2019年以31.4%占有率站穩全球第一的席位。在5G競局的發展上,台灣具備先進半導體、PCB高階技術製造優勢,如5G基礎建設中所需的晶片、ABF載板、IC載板、多層高頻硬板等高階產品已開始發酵,材料廠商在5G材料亦多有著墨,如欣興、台燿、景碩等廠商近年在台的投資計畫,均紛紛布局5G通訊高階與智慧製造新產能。不過隨著高階產品應用後勢持續看好,競爭者競相切入高階產品生產,可預期市場競爭將加劇,台灣以電子科技的先天優勢,對電路板產業可望帶動加乘效應。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體的影響尚未停歇,從最初在中國大陸點燃的缺料缺工危機,一路燒到歐美市場,拉起缺訂單警報,不過在疫情燃燒同時,新冠肺炎有別於2003年的SARS疫情監控模式,各國透過數位科技監控疫情發展,已提早預見5G、雲端及AI等『轉機』,如口罩媒合系統、遠端教學、智慧診療、產業風控AI化等未來數位生活情境因此提前啟動,就整體2020年的發展趨勢來看,5G仍舊是帶動產業經濟成長的關鍵動能,待疫情結束,相信5G可以再為全球產業注入一股活水。
0

以大自然為師 OnRobot發表小型壁虎夾爪

機械手臂終端工具領導廠商OnRobot近日宣布,其Gecko無痕壁虎夾爪系列產品將增添一款全新的輕巧型單接點(Single-pad)夾爪Gecko SP,適用於面積較小、負重較輕的新型自動化應用。Gecko SP夾爪提供三種尺寸:SP1、SP3和SP5,均以負重公斤數來命名,能吸取各式各樣平坦、光滑或帶有多孔表面的物件。使用Gecko壁虎夾持技術進行物件取放時,即便是高光澤的表面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可省略製造過程中的清潔步驟,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提高產能。與其他Gecko夾爪功能相同,Gecko SP能抓取印刷電路板、鋁網或墊片等多孔物件。 機器手臂除了使用多指型夾爪來夾持物品之外,也可以使用真空吸盤來吸取物品。但真空吸盤的應用有其局限,倘若要吸取的物體表面凹凸不平或帶有孔洞,吸盤將因為失去氣密性而喪失吸住物體的力量。對電子產業來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已經打好穿洞的各種印刷電路板。Gecko壁虎夾持技術則是使用數百萬個微型纖毛來取代真空吸盤。透過強大的凡德瓦氏力(Van der Waals Force)將物體跟夾爪吸取起來,其工作原理跟壁虎腳趾上的吸盤一樣。 圖 以凡德瓦氏力吸取物品的OnRobot Gecko SP夾爪,即便帶抓取的物體表面凹凸不平,也能正常工作。 這項受到大自然啟發的技術,因無須使用壓縮空氣或外部電源,能節省維修成本,透過OnRobot的單一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全面整合的軟體平台,Gecko SP能快速部署於機械手臂上,幾乎不須程式編寫,便可提高大多數協作型或輕型工業機械手臂的生產彈性。 OnRobot執行長Enrico Krog Iversen表示,Gecko壁虎夾持技術能實現其他夾爪無法辦到的流程自動化,此次推出輕巧具彈性的版本,能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更多選擇。Gecko SP是一款貨真價實的隨插即用夾爪,履行了我們提供全系列簡便、符合成本效益且具有彈性之終端工具的承諾;讓顧客能專注於發展應用,而不必費心研究複雜的機器人。
0

PCBECI標準搭橋 電路板產業邁開智慧製造步伐

PCB產業朝工業4.0邁進,是整個產業的共同目標,但由於這個產業中小型企業林立,除了少數幾家領導大廠已經進入工業3.0之外,大多數廠商的生產線都還僅停留在自動化階段,而且人工作業的比重依然不低。為解決這個問題,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協會(TPCA)與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合作,共同制定出專為PCB設備互聯需求所設計的PCBECI標準,並以此為基礎,希望帶動整個PCB產業從工業2.0走向工業3.x。 TPCA專案經理張致遠表示,台灣的印刷電路板產業普遍都已經進入工業2.0,也就是導入自動化機台的階段,但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向前行,將遇到許多挑戰。 目前還在工業2.0階段的廠商要走向工業2.5,也就是打破設備孤島,讓機台彼此互聯、擷取資料,最大的挑戰有二:一是缺乏導入的動機,因為不知道收集好這些資料之後,該如何進一步應用;二則是機台設備沒有標準化的、經濟的通訊介面。有些新一點的機台所採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採用的是供應商自己發展出來的專有通訊標準;有些舊機台則只有非常陽春、甚至沒有通訊介面。事實上,很多PCB板廠使用的設備,機台年齡都已達20~30年,比平常操作它的作業員年紀還大。 至於從工業2.5走到工業3.0,甚至進一步提升到工業3.0+,大多數業者所面臨的問題則是缺乏足夠的IT人才。因為在實現機台互聯,取得大量資料之後,業者必須要具備相對應的IT開發能力,才能做好資料整合、分析的工作。有些已經走到3.0階段的業者,下一步要面臨的挑戰則是要建立數據模型分析、預測的能力,同時也要開始思考企業流程改造,以及和外部供應商資料流程整合等更棘手的問題。 簡言之,從工業2.5開始,IT人才、資料科學家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同時企業主事者也必須開始思考企業內、外部作業流程的改善。對於缺乏IT相關人才是常態的PCB產業而言,智慧製造是一條漫長且考驗眾多的道路。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PCB產業的智慧製造升級,必須優先解決機台聯網的問題,後面才能進一步談資料採集跟分析,最後才能進展到數位決策。也因為如此,TPCA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合作,將半導體機台互聯所使用的SECS/GEM介面標準簡化成適合PCB設備使用的PCBECI標準。 不過,張致遠也提到,半導體產業花了20年時間,才讓設備聯網全面普及。PCB產業即便可以學習半導體製造業的經驗,也不會在短短一兩年內就看到機聯網在PCB產業全面普及。也因為如此,最近TPCA才會與多家設備、系統整合業者合作,推出20家中小型板廠、100台機台互聯的示範計畫,希望藉此點火,讓PCB機台聯網的概念能夠開始擴散到中小型板廠。台灣有數百家PCB業者,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因此,讓中小企業開始動起來,是讓PCB產業整體向上提升的重點。 至於大型PCB或大型軟板廠,則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例如2017年TPCA就跟廠商攜手,結合政府計畫,成立了PCB A-Team跟PCB智慧製造軟板聯盟兩個示範性計畫。 A-Team是PCBECI的第一個應用實例,由研華、迅得、欣興、敬鵬跟燿華組成,主要是針對單一廠商內部的智慧製造,提出示範性的數據整合平台跟解決方案服務平台,包含產線動態排程、良率預測、設備監診與預防性維護等應用,展現出PCB製造智慧化的一個可能發展路徑。 軟板聯盟則是以跨企業的資訊整合為主,由嘉聯益、聯策跟柏彌蘭金屬化三家廠商參與。其中,柏彌蘭金屬化是嘉聯益主要的原材料供應商之一,其所提供的原料對嘉聯益的軟板製程良率會產生影響,但因為每批原料在特性上多少都會有些差異,因此嘉聯益的生產線必須因應來料的特性調整生產參數。三家廠商藉由開發智慧預處理技術與建置跨公司聯網平台,實現了製程參數動態調整,讓產品良率明顯提升了50%;當良率下降需要排除狀況時所需的時間,也縮短了50%,從而讓相關業者得以藉由智慧製造技術擺脫競爭者的威脅。 上述兩個示範性計畫是從工業2.5走向工業3.0、甚至工業3.5的領導計畫,目前執行起來的效益相當顯著。因此TPCA相信,很多中小型板廠可以藉由這兩個由大廠帶頭執行的計畫,對自家的智慧製造產生更具體的想法跟目標。
0

PCB智慧製造拉出三大主軸 20家板廠展開測試

PCB智慧製造紮馬步,設備聯網示範團隊成軍,將協助台灣中小型20家板廠做100台設備機聯網IoT升級。經過1年籌備,PCBECI設備聯網示範團隊於2月21日正式啟動。示範團隊是由沃亞科技、志聖工業、東台精機、揚博科技、群翊工業共同組成,並在工業局楊志清副局長蒞臨見證下,宣示以共同的PCB設備通訊協定(PCBECI)協助台灣中小型板廠做智慧製造升級,並在政府支持下,強化本土設備商之技術研發能力,進而穩固台灣在全球PCB領域之領先地位。 PCBECI是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共推的產業標準。因為PCB製程繁複,設備種類繁多,為解決底層設備溝通的問題,因此有PCBECI的產生,並在台灣本土設備商率先採用下,以示範團隊形式做產業的扎根推廣,於此同時,團隊在2018年更獲政府計畫支持,加速協定的普及。 整體來看,目前PCBECI四家廠商設備廠商(志聖、東台、揚博與群翊)所推出的智慧型PCB製造設備,除了最基本的機聯網功能外,多還將資料可視化、設備監診及配方/製程參數中央管控列為主打功能。由此也不難看出,PCB的智慧製造設備定義已經越來越明晰。 台灣電路板協會梁茂生副理事長指出,機器聯網收集資料象徵PCB智慧製造正在打通任督二脈,也希望透過此次計畫能建立一個有效且具效益的商業模式,未來能很快地在PCB業界複製擴散,讓業界共獲其利。 PCBECI示範團隊中唯一的一家系統整合商(SI)--沃亞科技,則是整個示範團隊的代表。沃亞總經理郭一男表示,20家中小型板廠的機聯網升級只是PCB智慧化的起點,後續示範團隊將與整個產業鏈攜手合作,擴大PCBECI的應用範圍,以提供產業更好的服務內容。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