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
西門子/北科大/中正高中聯手推動北市AI教育
台北市中正高中於日前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灣西門子(Siemens)簽立三方合作意向書,首創高中教師、大學講師及業師協同授課的AI教育「三師學堂」。同時,北市高中職可透過與中正高中簽約,或加入北科大「AI School計畫」,成為本次MOU聯盟學校,共享中正高中「AI學程專班」籌備經驗、北科大AI教育專家諮詢服務及台灣西門子產業資源。
台灣西門子公司總裁暨執行長艾偉表示,人工智慧是21世紀產業升級轉型關鍵,本次很榮幸與台北市政府、中正高中和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合作,從高中階段培育學生前瞻思維,強化台灣人才實力和競爭力。
為促進台灣AI蓬勃發展,人才培育自大學向下扎根,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將協助中正高中規畫AI學程教學計畫,並將大學系所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課程,轉化為適合高中生學習的內容;西門子亦承諾將為中正高中提供業界講師入班授課AIoT智慧物聯網專題實作、業界實力專題實作及師生短期培訓專班,以厚植北市新一代科研人才。
中正高中自108學年度成立「AI學程」,不同於漫談AI發展史、資料蒐集、資料庫分析的AI科普教育,該課程自高一遴選具備數理學科性向學生,108學年度招收22名高一學生,爾後每學年遴選25名學生參與。「AI學程班」學生以跑班選修方式,接受校方將AI教育融入部定必修、課後輔導、暑期輔導及加深加廣、彈性學習合計20學分課程,接觸資料探勘、機器學習、視覺辨識、類神經網路相關知識,從演算法、線性代數、系統平台、巨量資料、資料科學等切入點,認識人工智慧科技未來在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及自動駕駛系統、AIOT等技術體現,為未來就讀大學相關科系先行準備。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專訪 瞄準需求產學不脫鉤
3C轉4C 車用電子帶動研究主題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認為,與學術型大學相比,北科大更重視實習課程規畫,研究主題的設定也會較為務實。老師們所開出的論文題目,多為了解決現下產業遇到的問題,汽車電子便是其中一例。
近年來,科技部與教育部皆積極推動各國家型計畫,期許藉此推動前瞻科技發展。其中,汽車電子被視為傳統3C產業(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之外,的「第4C(意指Car)」,正積極將汽車電子領域納入各種政府計畫之中。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亦有所投入,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能夠取代共享單車的自駕三輪車。
黃育賢說明,由於早期的半導體產品皆是以消費電子為主,如今若要跨足汽車電子將會面臨相當的轉型門檻,其中,除了汽車電子對於可靠度、穩定性的高要求之外,高電壓、大電流的能源管理也是重要課題。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也將時時針對這樣的產業趨勢調整課程內容。期許能使學生與產業接軌,學以致用。
與時俱進 AIoT中心即將落成
在北科大電資學院,大部分的同學依然是畢業於高工;然而,亦有透過學測成績招收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因此,該學院針對普通高中學生需求,成立電資學士班。不僅如此,北科大更在2018年,由電資學院搶先試辦大學四年不分系的教學方式,期盼學生能培養更扎實的跨領域知識。
在人工智慧(AI)的時代,除了軟硬整合將會日趨重要之外,許多周邊的技術也將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應用。黃育賢舉例,如在大眾印象中與軟體產業關聯較淺的光電領域,在未來也將會在製造過程中有許多的演算法、程式設計需求。更會因光感測、光通訊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IoT)的眾多應用,而使得研究學術單位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樣貌。
有鑑於產業對於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重視,北科大將在2019年初成立AIoT中心,以因應相關的技術開發需求。在北科大電資學院,有三分之一以上教師具備足夠的AIoT軟體知識,期盼藉由該中心的建立使得教學與研究的力道更加聚焦。黃育賢也提到,要發展AIoT,必須加強人才軟硬整合與系統整合的能力。但台灣科技產業長期以代工為主,因此系統整合的概念較為不足,這也是未來必須要從學院教育慢慢補足的。
補足中階人才缺口 五專學制強勢回歸
北科大在過去以「台北工專」名聲為人熟知,在1997年升格成為科技大學之後,睽違20年,五專部在2018年再次成立。
儘管如今高等教育普及,大學錄取率居高不下,然而,黃育賢表示,在科技業界對於中階科技人才的缺口依然非常大。因此,在政府政策推動與校友的支持之下,台北科技大學五專部在2018年8月首度招生。在首屆招募的30名五專部學生中,有9名學生的應試成績可以進入第一志願普通高中就讀,招生成績相當亮眼。
最後一哩課程加持 科大/產業合作積極
正由於北科大電資學院對產學接軌的重視,更針對此需求規畫了「最後一哩」課程,該課程內容中,有高達三分之二課程時數是由產業中的專業人士講授。
黃育賢說明,人工智慧的發展不但牽涉到處理器、記憶體、電源管理的發展,半導體製程也必須跟著進步,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半導體製程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北科大電資學院便與台積電合作,讓產業界的專業人士在「最後一哩」課程中,直接與同學分享業界目前正在使用的製程技術。除了台積電之外,該學院亦與友達光電、研華科技合作,開設不同科技產業領域的「最後一哩」課程。
目前,許多科技大學皆已逐漸降低校外實習的教學時數,轉而偏重理論教學課程。然而,北科大認為與產業充分接軌才是科技大學最大的優勢與特色,該校學生的校外實習依然是全校必修課程。
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認為,與學術型大學相比,北科大更為重視實習、實驗類型的課程規畫,對於研究主題也會較為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