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標籤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 Advertisment -

把握交通事故應變時間 緊急道路救援系統非測不可

行動通訊系統(如GSM)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如美國的GPS、歐洲伽利略和俄羅斯的GLONASS)的商業化營運已經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可用基礎設施。2015年4月,歐洲議會投票贊成eCall規定,要求所有新車從2018年4月開始配備eCall技術(圖1)。如果發生嚴重交通事故,eCall會自動撥打歐洲的單一緊急救援號碼112,即便駕駛員失去意識或無法撥打電話,也可將車輛的確切位置、事故發生時間和行駛方向(高速路上一個重要因素)傳送給緊急服務。迄今為止,eCall實現乃基於ETSI和CEN標準,使用帶內調變解調器透過GSM或UMTS語音通道以音訊方式傳輸(使用類似於傳真機的鳴音)eCall最小資料集(MSD)。 圖1 發生交通事故時,eCall會撥打緊急救援電話。 俄羅斯聯邦有一類似的緊急道路救援系統,稱為ERA-GLONASS,目標是減少交通事故應變時間。它與歐洲的eCall系統協調一致,使用相同協定和原理,但增加了一些功能,如利用SMS作為備援通訊通道。 汽車快速緊急應變系統可靠性須重視 該項雄心壯志值得稱讚,但這些系統是否真的有效?在俄羅斯聯邦,ERA-GLONASS系統已經在37,000多起事故中被啟動,向緊急應變服務傳輸資料的平均時間約為19秒,相較以前的應變時間大幅減少。 顯然,這些系統只要能夠可靠運作,就具有很高價值。如果這些系統不能可靠運作,其導入可能會降低道路安全性,造成一種虛假安全感,導致緊急服務提供者削減為農村地區提供服務的其他方式。 作為一個安全系統,帶內調變解調器必須高度可靠,並能夠正確傳輸MSD資料。這在針對GSM或UMTS語音傳輸而優化的蜂巢網路中尤為關鍵。 對於新車型的批准時程,測試這些系統符合相關標準以及性能要求之能力已經成為非常重要一部分。 這種測試可能很複雜,開發人員須要檢查IVS是否符合eCall要求,它們與行動通訊網路互動的能力,它們從可用GNSS星座獲取準確位置訊息的能力,以及整合這些訊息並可靠地協調這些服務以構成完整緊急服務的能力。 這些測試須要在各個不同層面進行。任何設計用於構成IVS模組一部分的客製化元件和電路板都需要在研發、驗證、生產和維護時程中進行測試。在一致性和接受度測試期間,設備還需要進行測試,以確保它們能夠與其他系統相容。在系統層面,開發人員需要測試IVS輻射性能,與車身的相互作用,與其他系統相容的能力,免受干擾(Desensitized)的能力,以及整體的室內和室外性能。 測試應使用模擬完成 大多數測試最好使用模擬來完成,因此可以不用考量真實世界中的複雜變數,如射頻干擾和蜂巢網路管理策略的影響等。業者透過將各種工具整合在一起,可以為eCall和ERA-GLONASS配置端到端測試解決方案。 以羅德史瓦茲(Rohde&Schwarz)的工具為例,R&S CMW500(圖2)無線電通訊測試儀能夠類比要使用的蜂巢網路。R&S CMW500可透過RF鏈路連接到IVS,以測試傳呼設置和語音連接等訊令事件。此外,R&S SMBV100B向量訊號發生器可以類比用於IVS定位的GPS或GLONASS等GNSS訊號。 圖2 無線電通訊測試儀能夠類比要使用的蜂巢網路,而向量訊號產生器則可以類比用於IVS定位的GNSS訊號。 對於eCall驗證,R&S CMW-KA094軟體包能夠模擬公共服務存取點,並在CMW上為eCall設置正確參數。它還可遠端控制R&S CMW500和R&S SMBV100B,因此可以協調測試兩個關鍵方面服務。R&S CMW-KA095軟體包提供了實現ERA-GLONASS的測試協調能力。 類似軟體也可提供用於SMBV(R&S SMBV-K361用於eCall,R&S SMBV-K360用於ERA GLONASS),據此可測試GNSS性能參數,例如定位精度、追蹤靈敏度、資料獲取靈敏度和首次定位時間等。 然而,隨著網路營運商計畫在未來十年逐步淘汰GSM技術,下一世代eCall(NG eCall)被定義為eCall面向未來的技術(圖3),它利用4G-LTE和基於IP的網路能力,並且在未來也可使用5G基礎設施,同時增加了以前不可能支援的功能。 圖3 NG eCall傳呼更快、更可靠,可以透過IP傳輸MSD而毋須中斷語音傳呼。 NG eCall還有進一步優勢,能夠實現更快、更可靠傳呼,透過IP傳輸MSD而不中斷語音傳呼,以及傳輸超過140bytes資料之能力,這是目前eCall的局限。NG eCall使用LTE等最高階基礎設施進行連接,IP多媒體子系統(IMS)能夠為NG eCall服務提供巨大支援,這在LTE中被稱為LTE語音(VoLTE)服務。 目前已有的對基於GSM eCall解決方案的綜合測試解決方案非常通用,甚至可以擴展到NG eCall。為了應對NG eCall測試,R&S CMW-KA096軟體已添加到測試套件,能夠與基於R&S CMW500和前面討論R&S SMBV100BGNSS的eCall測試系統結合使用。 有效的緊急服務需要高水準的協調。eCall、ERA-GLONASS和NG eCall等系統的目標旨在透過仰仗複雜的基礎設施(如蜂巢網路和GNSS)之間有效地協調,來提高應急服務的有效性。要確保這些系統能夠兌現其性能承諾,需要進行複雜測試進行有效協調,而借助於廠商的測試硬體及其支援軟體可以完成這些測試。
0

解決問題要從貼心著手

  文 | 萬岳憲 資策會MIC產業躍升事業群總監 這兩項建議的切入觀點不同,前者是空間改造,後者是行為教育。想要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重新劃設斑馬線的困難度很高;若是只要求行人閃避,又可能引起行人用路權被侵犯的抗議聲浪。 大多數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所形成的學習脈絡,往往是解決問題的經驗多於提出問題,逐漸養成針對問題,尋找相對解決辦法的直覺式思考,長期使用這樣的思考模式就會形成慣性。腦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思維就像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而思考路徑,就像是在這片草原裡走過以後,所留下來的痕跡。痕跡被經年累月的踩踏,就會形成一條每天習慣行走的既成道路,將這條路放在大腦裡面,就是所謂的習慣性思考。 很多人知道習慣性思考的道理,但是要發現自己落入習慣性思考卻不容易,因為被習慣性思考綁架的人,根本不會察覺自己正走在習慣性思考的既成道路上。要改變這樣的思考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與學習,就像是在大草原中,再踩踏出第二條路徑,以避免思維受到單一路徑的框架約束,要訓練自己擁有正反合的思考能力,除了對立思考,還有合併與比較的多元思考,才能讓自己脫離習慣性思考的束縛。 再試試用多元的角度來思考「斑馬線」的問題,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改善方向,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行人,擁有更安全的馬路穿越空間?我曾經引導學員們運用設計思考概念,針對這個問題激發各種創意構想,剛開始得到的答案,多數都還是規規矩矩的從現況與環境思考,直到我向學員們揭露幾個與改善斑馬線問題無關聯性,只是很特別、很有趣的科技應用案例後,跟「改善斑馬線」有關聯的創意發想就突然紛紛湧現。 有人說,只要掃描到行人要過馬路,斑馬線兩側就會升起數道擋車欄杆,直到行人安全走過以後才降下;有人說,如果偵測到行人等待過馬路時,正好站在大型車輛轉彎的視線盲區,就要發出警告聲提醒行人;還有人說,有視線盲區的大型車都要加裝感應器,看到方向盤不斷閃紅光,就不能轉彎;更有人說,要在斑馬線兩側加裝鋼釘,行人還踩踏在斑馬線上,鋼釘就不能收降,想要硬闖的車輛就準備要爆胎。 這些有趣的創意都較偏向管理或工程思維,我再試著引導學員從「人」的核心思考為出發點,運用同理心想想,自己在走斑馬線的時候,會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服務。立刻就有學員說,目前台北市部份斑馬線,附加繪製「向左看」、「向右看」的中英文警語,入夜後就不容易辨識,如果能夠在地面裝設長條形狀的紅綠灯警示,除了提升警示效果,還能提醒邊走邊滑手機的「低頭族」留意灯號;還有人想到,斑馬線仍有下雨天讓機車打滑的風險,若改成不同顏色的柏油路面,或許可以讓馬路更平坦,也增添城市的繽紛色彩。 隨著不同的思維發想,我觀察到學員提出的構想逐漸朝著「替人著想」的方向發展,提案內容也越來越貼心。日本品管大師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在1984年提出狩野模型(Kano Model)理論,以顧客主觀的「滿意度」為X軸,以產品客觀的「功能齊備度」為Y軸,將顧客使用產品與服務後,在四個象限中所產生的「品質感受」,區分為「一維品質、無差異品質、當然品質、反向品質、魅力品質」等五個類別,而「魅力品質」則是其中最重要的觀察指標。 產品或服務的魅力品質,來自於消費者親身體驗後的貼心感受,也就是說廠商不能提供消費者魅力品質,但是可以藉由強化服務內容,來催化消費者心中的體驗感受,提供消費者「沒想到」或「會想要」的服務品質,讓消費者感覺這是個「好貼心」的服務,就會提高對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 運用這樣的思維來想想,一個擁有魅力品質的城市,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貼心服務,讓市民及觀光客喜歡在戶外流連,享受城市每個角落的貼心體驗。例如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哈姆濱湖城」(Hammarby),利用配備真空吸取裝置的地底管線,與住宅建築相結合,設置7×24小時的公用垃圾桶,市民可以隨時扔垃圾,真空管會以時速90公里的速度,將垃圾收集到兩公里外的集中處理站,沒有垃圾車在路上跑,也沒有溢滿垃圾桶,影響市容觀瞻的問題;日本大阪街頭的廢棄公共電話亭,被改造成水族箱裝置藝術,不但美化市容,還成為國中小學生的戶外教學體驗教材。 歐洲城市也有許多提供給市民的貼心設計,例如將人們使用公園飲水機喝水時,必然會流失的水,再收集成為寵物的飲用水;或公園座椅的椅面可以轉動,當雨天過後,人們將沒有淋雨的乾燥下層椅面,再旋轉成上層椅面,就可以很輕鬆的坐在乾燥的椅面休息;或將公車等候站的廣告燈箱,改裝成為自動販賣機,充份利用人們等公車的零碎時間,同時也增加業者的產品銷售量。 這些案例多半都需要科技應用的協助,但切入點都是從「人」的貼心使用體驗著手,不是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也沒有一定要財團參與,只是一點點「為人著想」的巧思,就會讓市民感覺很現代又很貼心。 或許我們應該認真的建議電信公司,想想要如何改造城市裡,老舊廢棄的公用電話亭,如果改成一個可以讓行人坐在裡面,悠閒安靜講手機的獨立空間,算不算也是一個貼心的公共設施呢?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