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圖表
- Advertisement -
資料中心需求殷切 矽光子收發器出貨量大爆發
由於矽光子收發器(Silicon Photonic Transceiver)具有比傳統光收發器更高可靠度、低成本的優勢,在經過多年研發,完成量產前的必要準備後,矽光子收發器這項技術的應用市場終於進入起飛期。據Yole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預估,2019年矽光子收發器的銷售金額已達4.8億美元,其中資料中心跟長程光通訊兩個應用分別占了3.64億與1.17億美元,但到了2025年時,僅資料中心使用的矽光子收發器市場,營收規模就可達到36億美元,其市場成長力道十分強勁。
除了資料中心跟長程光通訊之外,矽光子收發器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應用市場,包含5G通訊設備、光達等。用光通訊來實現晶片互聯,也是矽光子技術一個頗具發展潛力的應用市場。
功率/化合物半導體廠資本支出下半年可望復甦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近日發布《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展望報告》,該報告指出,在下半年終端產品需求逐漸回升的帶動下,全球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元件之晶圓廠設備支出2020年下半年將有所復甦,2021年更將大幅躍升59%,創下69億美元的新紀錄。2020年下半年的回復力道有助減緩晶圓廠年度支出下跌的幅度,目前預估將跌8%;與此同時,預計在2021年,晶圓廠將隨著新冠肺炎後的經濟復甦浪潮,重拾成長動能。
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用於計算、通訊、能源和汽車等眾多產業不同設備的電能管控之上。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居家辦公」的規定廣為普及,連帶伺服器、筆記型電腦和其他線上服務相關的主要電子產品需求也陡然增加。
《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展望報告》列出超過800個功率及化合物半導體相關設施和生產線,涵蓋2013年到2024年12年中的投資和產能。2019年,報告共追蹤804個設施和生產線,整體裝機產能為每月800萬片晶圓(8吋約當產能,以下同)。預計到2024年,將有38個新設施和新產線開始運作,裝機產能累計增長幅度達20%,每月可產970萬片晶圓。
按地區別來看,2019年到2024年,中國的功率及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產能將分別增加50%和87%,幅度為各區之最。同一時期,歐洲/中東和台灣在功率半導體晶圓廠產能提升方面處領先地位;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產能提升則以美洲和歐洲/中東地區為主。
1Q’20平板出貨量衰退逾18% 可拆卸鍵盤機種占比上升
根據IDC最新公布的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追蹤報告指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全球爆發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平板電腦的出貨量比2019年同期衰退了18.1%,總出貨量僅有2,460萬台。前五大品牌廠中,蘋果(Apple)與華為的出貨量均呈現衰退,三星、聯想與亞馬遜的出貨量則略有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整體平板電腦市場的出貨量衰退,但搭配可拆卸式鍵盤的平板電腦,出貨量卻逆勢成長,年增率高達56.8%。這顯示可以當作NB來使用的平板電腦,相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疫情帶動搶貨熱潮 UVC LED供應商樂透
根據TrendForce LED研究(LEDinside)最新「2020深紫外線LED應用市場與品牌策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在防疫商機帶動下,波長小於280奈米,具備殺菌消毒效果的深紫外線(UVC) LED於農曆年後需求暴增,導致目前供應鏈出現全面缺貨的現象。由於UVC LED晶片極度短缺,若LED封裝廠商想承接UVC LED訂單,須謹慎選用晶片性能並承擔晶片缺貨的風險;市場缺貨也造成UVC LED晶片報價調整,甚至出現高價也買不到貨的狀況。
TrendForce研究經理吳盈潔指出,部分UVC LED廠商訂單已經排滿到2020年八月之後,且受惠於UVC LED訂單挹注,多數廠商今年的UVC LED營收都有機會成長一成以上,特別是過去多年持續經營UVC LED晶片與封裝的廠商,包括Seoul Viosys、Asahi Kasei(Crystal IS)、Stanley、研晶與光鋐共創品牌Bioraytron、三安光電;UVC LED晶片廠商則以三安光電、Photon Wave、光磊、光鋐等為主。
相較於過去UVC LED廠商須靠效率增加與價格競爭來獲取品牌廠商青睞,2020年在疫情影響之下,品牌與消費者對於殺菌淨化的意識大為提升,UVC LED市場需求自中國延伸至美國、歐洲與日本,造成市場需求達到爆發期,TrendForce預估2019-2024年UVC LED封裝市場產值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到60%。
在應用方面,為呼應防疫需求增溫,廠商陸續推出UVC LED相關產品,包含殺菌包、殺菌盒、母嬰產品、殺菌手電筒以及便攜式殺菌產品。此外,UVC LED廠商耕耘家電領域多年,隨著技術穩定與品牌接受度提升,2020年可望迎來成長爆發點,主要供應商包含Seoul Viosys、Bioraytron、光寶、三安光電等。TrendForce也預估,UVC LED今年將廣泛應用在商業空調、表面殺菌與淨水領域,主要供應廠商則包含Seoul Viosys、Asahi Kasei...
肺炎衝擊全球景氣 IC Insights看淡2020年市場需求
IC Insights近日發表最新報告,預期2020年IC出貨量將衰退3%。由於2019年全球半導體業IC出貨量已下降6%,今年若再衰退3%,將寫下史上首次全球IC出貨量連兩年下滑的紀錄。
IC Insights表示,從1980年開始有統計數據以來,半導體史上共出現過5次全球IC出貨量下滑的年份,分別是1985年、2001年、2009年、2012年及2019年。
2008年全球IC出貨量較前1年僅成長2%,但因市場沒有太多的庫存需消化,當年下半年受金融海嘯衝擊,使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造成2009年全球IC出貨量衰退7%。但從2013年到2018年連續六年間,全球IC出貨量持續呈現增長走勢,直到2019年因為貿易戰影響,導致IC出貨量出現6%年衰退。
IC Insights預估,衰退後會有成長的走勢不會發生在2020年,因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衰退,終端需求下滑,預期除了日前將全球IC產值從成長8%調降為衰退4%之後,今年IC總出貨量將下降3%,這也是史上首次出現全球IC出貨量連續兩年出現下滑的情況。
各路人馬競相卡位MicroLED 中、韓、台專利數居全球前三
市場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Yole Developpement近日發表2019年MicroLED顯示報告,並對全球MicroLED相關專利進行分析。回顧整個2019年,全球MicroLED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比2018年暴增近40%,其中又以中國業者的專利布局動作最為積極,目前中國業者手上所擁有的MicroLED專利家族數量已達450個,居全球第一;南韓跟台灣廠商手上握有的專利家族數量則分別為246個與205個。以個別廠商手上所持有的專利數來看,京東方是專利布局動作最積極的業者,光2019年就申請了近150個專利家族。
若進一步分析這些專利家族涵蓋的領域,可以發現巨量轉移相關的專利占比數量仍是最多的,顯示巨量轉移仍是各家廠商研發投資的重點項目。而在研發與購併相關投資金額方面,蘋果(Apple)仍獨佔鰲頭,但三星、樂金、友達與群創等傳統面板廠,在MicroLED領域的投入力道也在增強中。
記憶體價格回檔 英特爾重登半導體王座
市場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近日發表2019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營收排名,由於2019年記憶體價格走跌,使得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記憶體業者的營收均出現明顯下滑,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也因而在僅維持小幅成長的情況下,重新奪回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的寶座。
除了記憶體之外,擠進前十名榜單的半導體業者,營收規模也普遍呈現小幅下滑的局面,如通訊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以類比和車用元件為主的德州儀器(TI)、意法(ST)與恩智浦(NXP),2019年營收也都比2018年小幅萎縮。
前十大半導體業者中,只有蘋果(Apple)的營收規模出現超過10%的成長,但蘋果所設計的晶片並不對外銷售,僅供自家產品使用,因此其情況不能與其他半導體業者一概而論。
整體來說,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營收規模比2018年減少12%。
疫情衝擊波來襲 研究機構下修半導體出貨
武漢肺炎全球蔓延,已對整條科技供應鏈造成衝擊。由於歐美各國為了對抗COVID-19病毒,目前均已祭出各種軟性封城措施,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必須裁員、減薪因應,使得當地的消費市場需求急凍。骨牌效應影響所及,許多亞洲的電子組裝廠在歷經二月無工可復的窘境後,到三月底已經演變成無單可接。
身處科技供應鏈最上游的半導體產業,在這個情況下也難以獨善其身。據IC Insights最新發表的預估數字,2020年全球半導體元件出貨金額預估數字已從年初的3,848億美元下修至3,458億美元,年成長率也從原本預估的正成長8%修正為衰退4%。其中,類比元件所受到的衝擊最小,邏輯元件跟記憶體的衰退則較為明顯。
無獨有偶,Gartner最近也修正其2020年半導體市場預估,從原先預估的正成長12.5%下修為衰退0.9%。但Gartner的看法與IC Insights有所出入,Gartner認為,記憶體價格回穩,將使得記憶體成為支撐半導體市場的中流砥柱。
各家研究機構的看法或有不同,但整體來說,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景氣,在整體經濟受到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恐已不容樂觀。
手機多鏡頭潮流擋不住 CIS市場需求熱呼呼
2019年全球手機市場萎縮,使得各手機品牌廠都推出人像、夜拍與變焦能力等多樣功能來刺激買氣,預計2020全球CIS市場將持續成長。根據TechnoSystem Research(TSR)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CMOS影像感測器年產值159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18%,銷售量量則為62億顆,年成長15%。
儘管2020年受到疫情與市場飽和影響,智慧型手機需求恐將呈現負成長,不過手機搭載雙鏡頭/三鏡頭的趨勢還在持續發酵,手機搭載的CIS數量將會增加,可支撐CIS產業繼續成長。
在供應商市占率分布方面,Sony與三星仍是全球最主要的CIS元件供應商,兩家公司聯手拿下近七成市占率。但排名第三、第四的豪威(Omnivision)、安森美(On Semi),在車用攝影機市場上卻有很好的表現,特別是安森美,在車規CIS市場上,市占率高達40%,豪威的車規CIS市占率亦超過兩成。市場老三跟老四在車用市場上表現不俗,或將促使Sony在車規CIS上,進行更多布局。
自駕交通工具帶動感測器市場起飛
汽車等交通工具搭載自動駕駛功能,將是擋不住的趨勢。而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各種感測技術,也將因為這股風潮,成長為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系統。研究機構Yole Developpement預估,未來15年內,自駕車上所撘載的各種感測器總市場規模,將出現 51%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屆時,與機器人車輛生產相關的總收益將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的40%將來自於車輛本身,28%來自於感測硬體,28%來自於運算硬體,剩餘的4%則來自系統整合。
Yole的分析團隊對2024年感測器市場規模的預期是,光達將達到4億美元,雷達為6,000萬美元,攝影機為1.6億美元,IMU為2.3億美元,GNSS設備為2,000億美元。不同類型感測器之間的分配情況在未來15年內或許會發生變化。無論如何,感測硬體的總收益將在2032年達到1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