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熱門新聞

熱門新聞

- Advertisement -

快充設計有挑戰 70V LDO滿足寬電壓應用需求

電池續航力為一般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體驗中,最為在意的重點之一。在未來,USB PD 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結合USB Type-C將為手機、筆記型電腦等等多種設備帶來快充體驗,然而,寬電壓的應用需求也為架構設計帶來挑戰,立錡科技也為此推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立錡科技AD研發處技術副處長張煒旭指出,在待機功耗遲遲沒有辦法降低的情況下,當今許多高階機種,皆已將智慧型手機電池容量提升至3,500~4,000mAh,以提升使用者體驗。除了提升電池續航力之外,就是將適配器的功率提升,降低所需要的充電時間;目前已有新技術將充電功率提升至20W,近日Vivo更提出了50W的架構。   近來,USB-IF提出了架構在USB3.0之上的USB PD PPS規範,整合了高電壓低電流、低電壓大電流兩種充電模式,除使得電壓調節更為精準之外,也能支援PE4.0與QC4.0。   另外,張煒旭進一步說明,目前配備USB Type-C的設備越來越普及,支援USB PD PPS快速充電的設備也將越來越多。由於PD 3.0能夠支援到15V~20V電壓,因此在未來甚至不僅是手機的應用,也將取代傳統筆記型電腦的充電適配器。   儘管市場看好,然而未來在PD充電器的設計上,依然有些許挑戰待突破。穩定CV控制迴路便是挑戰之一。張煒旭指出,在以往適配器只須滿足5V、12V的電壓輸出,如今卻必需要支援到20V以上,由於電壓運作涵蓋範圍過大,控制範圍較寬,因此成為技術挑戰。為因應相關技術挑戰,立錡科技所推出的IC產品內含一70V的LDO(Low Drpout),以因應寬電壓範圍的應用需求。  
0

強化WLAN服務 IEEE發表802.11aq標準

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日前針對IEEE 802.11進行修訂,發布最新的802.11aq標準。此一標準為特點為讓網路業者與終端用戶在連接上無線區域網路(WLAN)前,便能知道有哪些可用的網路服務;希望藉此能為無線區域網路提供更好的服務可用性檢測,以提升終端用戶的使用體驗以及讓網路運營商更容易推動創新服務。 IEEE 802.11aq工作組主持人Stephen McCann表示,過往使用者在將裝置連接到無線區域網路之前,無法得知有哪些可用的網路服務,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困擾。為此,IEEE通過802.11aq標準,可透過裝置與無線網路存取點間的資訊交換,改善此一情況;這也代表802.11aq在競爭激烈的無線通訊技術市場中可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使網路運營商具有關鍵的競爭優勢。 據悉,IEEE 802.11aq修正案於2018年6月批准,該標準規定了無線網路與設備之間預連結參數的查詢,透過無線接入點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訊息交換,使用者可以在做出連結決定之前,迅速且毫不費力的得知此一無線區域網路支援哪種類型的服務,如此一來便可簡化使用者網路選擇過程,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IEEE指出,除此之外,802.11aq標準還具備儲存、快取可用網路服務功能,允許網路運營商將其服務與同一地區的市場競爭對手區分開來,藉此發掘更多的潛在營收機會。
0

產學攜手創佳績 A-SSCC重要性逐年提升

近年亞洲諸國在半導體製造與晶片設計不僅已成為國際上的重要成員,更是未來成長幅度最大之區域。因此,兼具學術與產業影響力之IEEE亞洲固態電路會議(IEEE A-SSCC),亦成為晶片設計領域之重要國際會議。 IEEE A-SSCC台北分會主席張孟凡指出,亞洲的半導體產業日趨強盛,除了台灣在IC設計與晶圓代工具備堅強實力,日本在汽車電子的發展亦不容小覷,韓國則是在記憶體領域拔得頭籌,中國更在近年於半導體領域急起直追;使得A-SSCC會議的重要性更為顯著。 2018 IEEE A-SSCC會議在今年即將邁入第14屆,且為台灣第四度主辦。由於近年來行動裝置與人工智慧晶片的普及應用,造就市場渴求更深化融合的前瞻行動智慧裝置,因此今年度的主題聚焦在「Silicon Enabling Mobile Intelligence」將針對半導體趨勢、5G、人工智慧(AI)等主題有更多的探討。 舉例而言,近年來雙鏡頭、三鏡頭系統逐漸出現在智慧型手機應用之中,除了提供了更好的拍攝品質之外,更能實現AR、VR、事後對焦等應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朝宗便率領團隊,提出了「FPGA低功耗光場廣域深度處理器」論文,發表五鏡頭的影像捕捉方法與系統展示。 黃朝宗說明,五鏡頭系統與硬體的成本、功耗皆和傳統方案無太大差異,然而在五年前開始投入該研究時,市場上尚未出現雙鏡頭手機,因此廠商對於多鏡頭架構多有所保留;然而時至今日三鏡頭架構亦將開始導入手機,相信五鏡頭的市場接受度也將逐漸提高。 另外,張孟凡也提到,台灣近年也由於晶片系統國家型計畫(NSOC Program)、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以及射月計畫的推動而有所斬獲。在未來,學界也將持續與產業界攜手共同發展技術。 2018年台灣在產學研界的熱切參與及大力推動下,在A-SSCC再創佳績。共被大會接受16篇論文。其中學界部份,清華大學獲選5篇論文、台灣大學4篇論文、交通大學4篇論文、成功大學1篇、台科大1篇;業界部份,台積電有1篇入選。由此可見,台灣過去於晶片設計領域之研發技術的投資逐漸開花結果,將引領台灣半導體晶片設計領域邁向從技術跟隨者與低成本取向,轉型為技術領先者與高利潤之優勢。  
0

100~2,400W進駐廚房 無線充電中高功率戰鼓響起

無線充電發展十年磨一劍,受惠於三星(Samsung)與蘋果(Apple)相繼將無線充電技術導入手機應用,刺激消費性市場的成長。趁此趨勢,WPC聯盟亦開始鎖定中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企圖開拓無線充電新版圖,將100~2,400W功率的無線充電導入智慧廚房中,為無線充電產業開啟新契機。 WPC聯盟主席Menno Treffers表示,看好智慧廚房發展潛力,該聯盟正積極開發一種新的無線充電規範,為廚房內的電器設備供電,其功率範圍界定在簡單100W小型電器(如榨汁機),到需要輸出功率高達2,400W(如水壺和平底鍋)的加熱設備,預期創造一個標準、安全與智慧兼具的無線充電生態系統。 安富利(Avnet)產品管理經理暨WPC聯盟大中華區推廣組聯合主席楊士緯談到,在高溫高濕情境中使用廚房電器用品,無形中會產生一些觸電或失火的風險,而該聯盟希望藉由無線充電,實現家電防水概念,讓消費者們可以很安全在廚房內使用帶電產品。 整體而言,磁感應(MI)設計從低功率提升至高功率有幾個挑戰,包含成本、效率、對位、金屬異物干擾,以及當無線充電市場開始普及時,延伸出專利戰等問題。 基於能量不變定律的概念,提升無線充電效率的過程,能量損失往往會轉換成熱能。換言之,雖然無線充電瓦特數可以很高,但無線充電系統是否能承受效率轉換伴隨而來的熱能問題,進而影響電池或其他相關元件,是開發商設定產品瓦特數的考量要素之一。 不過,雖然效率的好壞,會影響無線充電能耗及熱能產生多寡,但開發商依舊積極尋求提升效率的解決之道;除了仰賴新的原物料導入外,打造出更整合型的系統單晶片(SoC)主晶片,以自然的方式提升效率,更成為無線充電供應鏈積極努力的方向。而在熱能改善部分,則可透過增加風扇或其他零組件的方式,將熱能對整體系統損害減到最低。 楊士緯透露,由於廚房屬於特殊的應用場域,為了與消費型5~15W的產品做區隔,WPC聯盟將賦予智慧廚房無線充電全新的Logo,稱為Ki,預計最快2019年年底將會確定。 據了解,目前已有方案商利用既有零組件、控制器,並整合自己韌體,開發相關的解決方案,預計不久將有相關產品面世。  
0

揮軍臉部辨識市場 歐司朗首款VCSEL產品亮相

臉部辨識前景看好,為搶攻此一商機,光電半導體大廠歐司朗(OSRAM)不久前宣布收購美國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供應商Vixar,並於近期宣布推出首款VCSEL產品「Bidos PLPVQ 940A系列」,該系列產品主要針對包括3D感測在內的創新應用領域,像是手機臉部辨識、機器人、無人機、擴增時性(AR)和虛擬實境(VR)等。 根據Inkwood Research的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臉部辨識市場規模為11.1億美元,2017~2025年複合成長率預期達到23.1%,目前VCSEL技術主要應用於行動裝置身分識別,或是醫療、工業、汽車等領域的手勢識別和距離測量。 VCSEL結合了兩種照明技術的顯著優勢,既有IRED的高功率密度和簡單封裝方式,也同時具備雷射的光譜寬度和開關速度。VCSEL晶片在終端應用中更易於安裝,可以使用LED的現有封裝,也可以用作陣列(每顆VCSEL晶片由數百個單獨的發光孔組成)。 使用VCSEL作為光源,其發射的紅外光可均勻地照亮面部,隨即攝影鏡頭可捕捉使用者臉部的重要特徵。所拍攝的圖像與預先存儲在系統中的使用者圖像做對比——兩者匹配後設備解鎖。 而隨著臉部辨識應用興起,VCSEL需求也開始快速增加,為此,歐司朗在收購Vixar不久後便推出首款VCSEL產品--Bidos PLPVQ 940A;該產品特色包含封裝尺寸僅為1.9 mm × 2.20 mm × 0.85 mm、輸出功率為300 mW、照明角度為65° x 78°等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紅外/雷射器/感測器事業部市場經理Bianka Schnabel表示,與其他紅外線技術相比,VCSEL的光束品質、聚焦更好,體積也更小,目前該公司的紅外線產品組合包括IRED、邊射型雷射以及VCSEL,客戶可依其應用需求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
0

穿戴裝置前景看俏 高階智慧手表扮推手

在整體穿戴式裝置市場中,智慧手環與智慧手表因應用情境明確,是目前接市場接受度最高者。隨著應用市場逐漸成熟,高階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也帶動穿戴式裝置市場持續成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報告,全球可穿戴式裝置市場在2018年第二季(Q2)已達到2790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5.5%;而在高價的智慧手表帶動下,市場產值漲幅更大,較去年同期成長8.3%,市場產值達48億美金。 針對穿戴式裝置2018 Q2市場概況,IDC穿戴式裝置團隊研究主任Ramon T. Llamas表示,高階智慧手表需求逐漸成長,而基本型穿戴式裝置成長逐漸趨緩,是值得關注的現象。這意味著,消費者對於穿戴式裝置的功能需求不斷提升,進而帶動高階智慧手表市場需求。 進一步分析不同地區的市場概況可發現,市場成長驅力主要來自亞太地區(不包含日本)、中歐、東歐以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與2017年同期相比,出貨量成長14%。IDC指出,這些新興市場對於基本的智慧手環仍有一定的需求,同時,高階智慧手表的市場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而穿戴式裝置在北美、日本與西歐這些成熟市場出貨量則呈現下滑,比2017年同期下降6.3%。這些市場在2017年主要由基本的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環)所主導,而隨著智慧手環的市場漸趨成熟,消費者開始轉向智慧手表這類更高階的穿戴裝置,然而,智慧手表成長幅度並不及智慧手環市場萎縮幅度,導致整體出貨量下滑。 不過,IDC穿戴式裝置資深分析師Jitesh Ubrani表示,不須對於成熟市場出貨量下滑感到擔憂,因為這只是市場轉向高階智慧手表的過渡期。過去,基本的智慧手環主要提供計步等描述性數據,未來智慧手表的性能與準確性將不斷提升,以作為診斷工具。而與高階智慧手表應用相關的產業,包括電信營運商應用程式開發商、元件製造商與醫療保健機構,也都有望在未來幾年興起。 儘管基本型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在過去幾季中逐漸下滑,但其仍維持一定的市場占比。Llamas說明,進一步細分市場,可觀察到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偏好功能簡單、低價的穿戴式裝置。
0

收購OmniPHY NXP再拓自駕車聯網版圖

為提升未來自駕車聯網功能及強化市場競爭優勢,恩智浦(NXP)近期宣布收購汽車乙太網子系統技術提供商OmniPHY。OmniPHY的專業技術包含汽車乙太網,此技術能實現自動駕駛所需的快速資料傳輸,透過整合OmniPHY的先進高速傳輸技術與NXP在車載網路領域的產品與經驗,將為汽車製造商提供新一代資料傳輸解決方案。 恩智浦半導體汽車微控制器暨處理器事業部亞太市場總監易生海表示,「互聯網+人工智慧」已逐步滲透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汽車已成為搭載多種智慧晶片的智慧移動終端,並透過V2X技術與其他車輛和基地台實現無線通訊,將車輛周圍的資料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這也代表著汽車須要傳輸、處理更多訊息流量。 換句話說,隨著對更高資料容量與速度的需求增長,汽車網路正經歷一場變革,以滿足自動駕駛程度日益提高的互聯車輛要求。全新的先進自動駕駛系統將需要千兆級以上的資料傳輸速度,未來自駕車上的所安裝的攝影機、高解析度雷達、光達(Lidar)及V2X功能,都將為汽車網路帶來嚴峻的數據傳輸挑戰。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汽車業務執行總監Ian Riches指出,在自動駕駛時代,如何以最快速度傳輸汽車相關資料是個棘手問題。到2020年,攝影機及顯示螢幕將使汽車的高速鏈結(High-speed Link)數量增加至1.5億,而在2030年前,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高速鏈結數量將飆升至11億。   因應此一趨勢,許多製造商開始使用企業網路解決方案作為臨時措施以進行功能測試。然而,長期解決方案將須達到車用級規格,且尺寸及重量也須減少以便於實施。在被NXP收購之前,OmniPHY已經開始為汽車領域提供1000BASE-T1的車用乙太網技術,而NXP在購併OmniPHY後,預計將旗下的汽車電子產品組合與OmniPHY的介面IP、通訊技術相結合,組成汽車乙太網一站式解決方案,兩家公司的技術合作效應將針對進階流程的1.25~28Gbps PHY設計及10、100與1000BASE-T1乙太網展開,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優勢。
0

導入失效模式設計觀念 鋰電池風險不失控

鋰電池應用無所不在,從人手一支的手機到各種電動載具,乃至廠辦甚至電網等級的能源儲存系統,都看得到鋰電池的身影。但各種電子設備的設計開發者跟使用者,對鋰電池的風險往往認識不足,導致因鋰電池而釀成的火災意外頻傳。UL認為,產品設計者看待鋰電池的態度必須有所改變,方可降低相關意外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UL研發總監王凱魯表示,由於材料跟結構的緣故,鋰電池先天上就是一種存在相當風險的儲能裝置,但電子系統產品的設計工程師往往將鋰電池當作一般的電子元件看待。太過掉以輕心的結果,就是因鋰電池而產生的火災、爆炸事故頻傳。小從手機、行動電源的電池爆炸起火,大到電網級的大型儲能系統付之一炬。 當鋰電池發生火災事故後,若進行深入調查,常可發現電池供應商在設計或生產上確有瑕疵,但導致災情擴大的原因,則往往是因為產品設計上沒有做好萬全對策所導致。以先前三星(Samsung) Galaxy Note 7的事故為例,兩家電池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確實都有瑕疵,才會導致手機起火爆炸;但電池設計的餘裕太小,也有一定責任。 至於更大型鋰電池的應用事故,例如波音787型客機所使用的大型鋰電池爆炸起火事件,根據事後調查的結果,除了電池本身的原始設計有瑕疵外,整個系統的損害控管機制也有設計不當之處,才會導致災害擴大。後來波音787型客機所使用的鋰電池系統經過重新設計,把最糟情況下的因應對策納入後,就未曾出再出過意外。 王凱魯認為,大型鋰電池應用都應該採用這種設計思維,如此一來,鋰電池即便出了最嚴重問題,其事故發展狀況也是經過設計安排的,也就是所謂的失效模式設計。 展望未來,隨著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不斷成長,以鋰電池為基礎的商用、電網級儲能系統,安裝量將跟著水漲船高。因此,這類儲能設備在設計時有沒有針對失效狀況最好妥善安排,將會對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UL近期發表了UL9540A第三版測試方法,就是針對這個議題而來。該測試方法的重點在於評估儲能電池在熱失控狀態下的燃燒情況,讓系統設計者跟消防體系得以據此做出應對的設計規畫。
0

燈泡充電願景成真 Wi-Charge紅外線無線充電獻計

隨著無線充電技術演進,其在行動裝置市場的滲透率也不斷提升。除了目前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外,磁共振、射頻(RF)以及光能量等無線充電技術,因能支援更遠的充電距離,應用潛力可期,也吸引廠商投入開發。日前,以色列新創公司Wi-Charge即在美洲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Americas, MWCA)展示其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發展成果,並宣布將該技術導入照明系統中,實現用燈具充電的願景。 Wi-Charge在MWCA表示,將與瑞士照明公司Monolicht合作,將紅外線發射器導入Monolicht的照明面板中,作為紅外線無線充電的供電解決方案;另外,在接收端方面,該公司也與智慧中控系統公司ZKTeco USA一同在MWCA展示出最新的智慧門鎖解決方案。將紅外線無線充電的接收器內嵌在智慧門鎖中,取代過往透過電池的供電方式,提升應用靈活性與便利性。不過,由於目前紅外線充電技術的供電功率有限,也導致智慧門鎖的功能擴充受到限制。 Wi-Charge自2012年成立以來,致力開發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運作方式是將發射器連接至標準電源,而發射器會利用聚焦紅外線光束傳輸能量給附近的接收器,並透過接收器內的微型太陽能電池(Photovoltaic Cell)將紅外線轉換成電力,來為裝置供電。使用者可將接收器直接內嵌在裝置中,或者透過裝置既有的充電埠外接接收器。目前該技術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認證,預計在2019年推出首款產品。 據悉,Wi-Charge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可同時為距離發射器10公尺內最多3個裝置供電,傳輸功率最高可達3瓦。此外,該產品具備擴充性,使用者可組合多個發射器來提升覆蓋範圍。不過,接收器須在發射器的可視範圍內,一但傳輸路徑遭遮蔽傳輸就會中斷,待路徑暢通後,充電系統會自動恢復供電。 Wi-Charge市場總監Yuval Boger表示,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可省去頻繁更換電池的麻煩,不只是智慧門鎖,監視器、感測器等智慧家庭裝置也都將受惠於此項技術。而該公司也正在與多家廠商討論合作事宜,希望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更多應用中。Boger相信,無線充電技術的滲透率將會不斷提升,幾年後不支援長距離無線充電的裝置,可能就如不支援Wi-Fi技術的筆記型電腦一樣少之又少。
0

加快大數據創新設計 是德發表新一代Infiniium UXR系列示波器

大數據時代到來,使用者對更快、更大量資料的需求持續攀升,驅使數位傳輸速度也隨之提升;為加速實現高速數位、光學研究、寬頻無線等領域的創新設計,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新一代Keysight Infiniium UXR系列示波器,並將該系列產品由原來的80GHz~110GHz頻寬,擴展到13GHz~110 GHz全系列。 是德科技大中華區數位和光測試業務與市場經理杜吉偉表示,大數據時代到來,現今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每天都有大量的圖片和影像在傳輸;傳輸介面的規格也不斷演進,像是USB 3.1、Thunderbolt 3、PCIe 4.0等新標準都陸續出爐,持續提升數據的傳輸和吞吐量。此一趨勢也對量測儀器產生新的要求,量測儀器的誤差值需更小,也就是儀器的本底雜訊和固有抖動要再進一步降低,如此一來才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容納訊號幅度相位和頻率的變化,以利設計人員開發產品。 據悉,新推出的Keysight Infiniium UXR系列產品具備10位元垂直解析度和更高的訊號完整性,以實現更佳的有效位元數(ENOB),進而帶來更快的相符性測試;而13至33 GHz機型提供每通道128 GSa/s的取樣率,而40至110GHz機型提供每通道256 GSa/s的取樣率,可精確重建高速訊號。 此外,新產品具備多達4個全頻寬通道、通道間的固有抖動小於35 fs(rms),以提供準確的時序和時脈偏差量測;還可選配的完整工廠級自我校驗模組,可確保持續的量測準確度,同時減少讓設備停止運轉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列示波器採用是德科技第二代磷化銦(InP)製程的晶片組,可實現更寬的頻寬和更低的雜訊底線。杜吉偉指出,一般矽鍺(SiGe)技術當頻率越高時,電壓會越小,訊噪比也為因而較差;而磷化銦的工作電壓超過5V,在高頻的表現較佳,因此採用磷化銦製程可實現更寬的頻寬和更低的本底雜訊。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