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熱門新聞

熱門新聞

- Advertisement -

打造完善自駕車生態系 科技部攜手NVIDIA簽署合作意向書

為協助台灣打造更完善自駕車生態系,科技部近日與NVIDIA簽訂合作意向書,規劃於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與NVIDIA全新的自駕車系統開發驗證平台展開全面合作,包含自駕車虛擬模擬軟體、決策系統與自駕車體等,提升相關技術研發動能。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自駕車的出現,打破傳統汽車領域封閉整合的產業結構。這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台灣的汽車產業雖然不比歐美日等汽車大國,但台灣具有深厚的IT資通訊實力,將有助產業界跟上自駕車的浪潮,只要策略正確,就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 NVIDIA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提到,藉由NVIDIA在車用AI平台上的優勢,台灣車用IC、車載資通訊與車用電子等相關業者,都能透過運用並整合NVIDIA的軟體技術和硬體設備,為全球汽車製造商打造完整的自駕車生態系,大幅縮短自駕技術開發的時程並加速商用化。 NVIDIA研發之自駕車模擬平台DRIVE Constellation、自駕車模擬系統Drive Sim與Drive AGX,以及自駕車體BB8,從影像感知系統、人機介面整合及感知程序等模組,到整部測試車均為其重點項目。 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已於2月25日正式開幕並由國研院維運,為強化針對自動駕駛主要關鍵程序「感知」、「決策」及「控制」三方面之測試能量,國研院將與NVIDIA共同投入建立完整的測試服務平台,除滿足產學研界進行自駕車發展時之軟體開發、控制技術、硬體規格等研發需求之外,也將投入自駕車開發者生態圈、新創公司培育專案、辦理深度學習學院及工作坊,並協助監視器及感應器業者設置測試環境。 另外,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未來將在NVIDIA協助下,致力營造更便利之自駕車技術研發平台,持續提升虛擬模擬平台、資料彙整平台及場域測試服務能量。利用場域內道路情境、輔助測試設備及虛實整合研發服務平台,除可協助國內學研界及自駕車廠商完成測試評估,在「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沙盒環境下認證上路之外,亦可提升相關技術開發與落實應用,促成台灣自駕車產業快速發展。 國研院院長王永和指出,與現今自駕車主要的行駛環境相較,台灣的用路環境有行人、機車、汽車等高度混流,交通環境複雜許多。若能發展適合在複雜環境下行駛無礙的自駕車,必定是相關產業發展重點。未來與NVIDIA展開合作,逐步引進NVIDIA自駕車研發能量,以智駕測試實驗室為據點形成研發聚落,協助台灣產學研界研發自駕技術並落實於應用,相信此合作案可為產、學、研界創造三贏的局面。  
0

提高AI效能/縮短上市時程 Kyocera/Vicor合作開發先進合封電源方案

Kyocera與Vicor近日宣布將合作開發新一代合封電源解決方案,以提高效能並同時縮短新興處理器技術的上市時間。Kyocera將運用既有封裝、模組基板及主機板設計技能將電源及資料的傳輸整合在處理器封裝內;而Vicor則提供合封電源電流倍增器(PoP),實現處理器所需的高密度、大電流的傳輸需求。雙方可藉由這個合作解決更高效能處理器快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包括高速I/O、高電流需求及複雜性的相應增長等。 據悉,Vicor的合封電源技術可在處理器封裝內實現電流倍增,從而提供更高的效率、密度和頻寬。Vicor指出,在處理器封裝內整合電流倍增器,不僅可將互連損耗銳降90%,同時還可大幅減少通常大電流傳輸所需的處理器封裝引腳,轉而增加於I/O引腳的運用。 Vicor的合封電源解決方案曾在2018 NVIDIA GPU技術大會和2018中國開放資料中心峰會上展出。此一技術可實現從處理器底部進行垂直供電(Vertical Power Delivery, VPD)。垂直供電技術幾乎完全避免了供電傳輸(PDN)的損耗,同時提高了可運用I/O的數量和設計的靈活性。 至於Kyocera則具備數十年的豐富封裝、模組及主機板製造經驗,並在多種應用中採用了Vicor合封電源元件,因而累積了豐富的設計專業技術。Kyocera可透過其設計技術、模擬工具和製造經驗,為複雜的I/O布線、高速記憶體布線和大電流供電提供最佳設計。總而言之,透過這次的合作,Kyocera和Vicor將提供人工智慧(AI)及高效能處理器應用所需的全新解決方案。
0

5nm/6nm製程相繼釋出 三星/台積雙雄競爭更趨白熱化

台積電、三星(Samsung)再掀先進製程競爭戰火,三星近期宣布其5奈米(nm)FinFET製程技術已開發完成,並可為客戶提供樣品,且由於加入了極紫外線(EUV)技術,進一步提升晶片功耗與性能;而繼三星宣布5nm技術完成開發後,台積電也旋即發布其6nm製程消息,並預計於2020年第一季進入試產。兩大晶圓代工強權相繼釋出先進製程進度,較勁意味可說十分濃厚。 據悉,與7nm相比,三星的5nm FinFET製程技術將晶片邏輯區域效率提高了25%,功耗降低20%,性能提高10%;同時三星還將自己在7奈米製程的所有智慧財產權使用至5奈米製程中,以減少客戶從7奈米轉換至5奈米的成本,並可以預先驗證設計生態系統,縮短5奈米產品開發流程和時間。 三星晶圓代工業務執行副總裁Charlie Ba表示,成功完成5nm製程技術開發,證明了三星在基於EUV節點的能力,而為因應市場對先進製程不斷成長的需求,未來將會致力加速基於EUV技術的晶片量產,滿足5G、人工智慧(AI)、汽車、高性能運算(HPC)等新興應用。 目前三星晶圓製造業務與「三星高級代工生態系統(SAFE)」合作夥伴密切合作,為三星5奈米製程提供強大的設計基礎架構,包括製程設計套件(PDK、設計方法(DM)、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和IP都已從2018年第4季開始提供。 三星指出,目前已開始向客戶提供5奈米多專案晶圓(Multi-Project Wafer, MPW)的服務,同時在6奈米製程上已經成功流片,7奈米製程則即將進入量產階段,未來還預計擴大位於首爾華城的EUV生產線(預定2019年下半年完成),加速EUV晶片生產。 另一方面,在三星宣布其5nm製程完成後,台積電也公開回擊,宣布推出6奈米(N6)製程技術,大幅強化目前的7奈米(N7)技術,協助客戶在效能與成本之間取得高度競爭力的優勢,同時藉由N7技術設計的直接移轉而達到加速產品上市的目標。 台積公司業務開發副總經理張曉強指出,N6技術將會延續台積電目前的市場競爭優勢,提供客戶更高的效能與成本效益,並使客戶能夠藉由完備的設計生態系統,迅速的從此項新技術之中獲取更高的產品價值。 藉由目前試產中的7奈米強效版(N7+)使用EUV微影技術所獲得的新能力,台積電N6技術的邏輯密度較N7技術增加18%;同時,N6技術的設計法則與通過考驗的N7技術完全相容,使得7奈米完備的設計生態系統能夠被再使用。換言之,N6提供客戶一個具備快速設計週期且只須使用非常有限的工程資源的無縫升級路徑,支援客戶採用此項嶄新的技術來達成產品的效益。 台積電指出,N6技術預計於2020年第一季進入試產,提供客戶更多具成本效益的優勢,並且延續7奈米家族在功耗及效能上的優勢,支援多樣化的產品應用,包括高階到中階行動產品、消費性應用、AI、網通、5G基礎架構、繪圖處理器以及高效能運算。
0

Intel退出5G智慧手機基頻晶片業務 專注發展基礎設施

英特爾(Intel)宣布打算退出5G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業務,並完成了對 PC、物聯網和其他以數據為中心設備使用的4G和5G基頻晶片的評估工作之後,英特爾將繼續專注投資發展5G網路基礎設施業務。 英特爾表示將繼續履行對現有4G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產品線的客戶承諾,但不準備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推出5G基頻晶片,包括最初計劃在2020年推出的產品。 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指出,英特爾對5G的發展以及網路的雲化感到非常興奮,但在智慧型手機基頻晶片業務中,顯然沒有明確的盈利機會和符合期望的回報。5G業務仍是整個英特爾的發展重點,團隊已經開發了有價值的無線產品和智慧財產權組合。而英特爾正在評估各種選擇,來實現所創造的價值,包括各種資料中心平台和5G設備所內含的機會。
0

布局邊緣運算市場 AMD推新SoC擴展嵌入式產品陣容

隨著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5G商用化的來臨以及人工智慧的應用愈加多元,數據傳輸速度的需求也更高。對此,AMD宣布擴大Ryzen嵌入式產品陣容,推出全新AMD Ryzen R1000嵌入式處理器。 AMD嵌入式解決方案事業群產品管理與業務發展總監Stephen Turnbull表示,現在人們對數據傳輸的依賴越來越高,舉例來說,在臉書上每小時就有400小時的影片上傳量,加上5G的商用、生物辨識應用等等,需要在邊緣近行更多運算、更智慧化。AMD Ryzen R1000嵌入式處理器能支援各種類型的多媒體環境,包括博弈機台、數位顯示器、邊緣運算的企業級安全功能、聯網與精簡型電腦裝置,同時提供軟硬體的相容性。 另外,Turnbull也提到,目前安全性的問題備受重視,AMD Ryzen R1000嵌入式處理器擁有企業等級的安全性,其中包括安全信任根(Secure Root of Trust)以及安全運行技術(Secure Run Technology),藉由這些功能,在連至邊緣運算網路或運型數位螢幕時,可以打造各種安全解決方案。 AMD Ryzen R1000嵌入式處理器擴展了Ryzen嵌入式產品陣容,以開發各種高效能低功耗解決方案。目前研華(Advantech)、東擎科技(ASRock Industrial Computer Corp.)、廣積(IBASE)、Netnorome、鼎通盛(Quixant)等廠商已著手開發搭載AMD Ryzen R1000嵌入式處理器的產品。 此外,由於嵌入式產業要求更沉浸式、更具吸引力的視覺體驗,支援高解析度螢幕以處理繁重運算圖像資料的處理器需求也跟著提高。新推出的嵌入式處理器能支援3台更新率達60FPS的4K螢幕,且提供H.265編碼/解碼(10b)與VP9解碼功能,讓OEM與ODM廠商打造優良的視覺環境。
0

Wave Computing再推TritonAI 64平台 布局邊緣AI應用市場

Wave Computing積極布局人工智慧(AI)和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繼之前日前宣布即將開放MIPS架構(ISA),供全球半導體企業、開發人員及大學開發新一代的系統單晶片(SoC)外,該公司於近期宣布推出全新TritonAI 64平台,讓使用者可透過單一平台就能用因應各種AI應用案例;同時,該平台提供高效的邊緣推理和訓練效能,以支持當今的AI演算法,同時為使用者提供未來所需的靈活性,確保其對AI演算法的投資。 Wave Computing首席執行長Derek Meyer表示,AI邊緣應用案例正迅速的成長,因而加劇系統單晶片(SoC)設計人員的挑戰。然而,傳統的IP產品並非專為AI設計,為此,該公司推出全新的AI平台TritonAI 64,實現AI邊緣應用的所需的推理和訓練,以支援現今和未來的AI應用;同時,TritonAI 64的推出是繼2018年收購MIPS的另一個里程碑,因其增強了該公司從數據中心到邊緣裝置的AI產品線。 根據技術分析公司Tractica研究指出,到了2025年,人工智慧產品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170億美元;而AI邊緣應用的潛在市場範圍(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則超過1億美元,成長的因素來自於對於更高效能的推理運算、訓練及AI工作負載日益增加。 而Wave Computing所發布的TritonAI 64,將讓使用者可透過單一平台因應各種AI使用案例。此一平台的特性包括具備MIPS 64位元SIMD引擎,此一引擎可與Wave獨有資料流程圖(Dataflow)和以張量為基礎(Tensor-based)的可配置技術(Configurable Technology)相結合,以及MIPS整合開發環境(IDE)和基於Linux的TensorFlow編程環境。
0

拓展RISC-V市場/滿足邊緣運算 SiFive再推64-bit核心

現在具有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物聯網(IoT)和即時(Real-time)工作負載的連接設備已經越來越多,邊緣嵌入式智慧運算的需求也因此大幅提升。為滿足此需求,SiFive推出新款商用64位嵌入式核心「S2 Core IP」。新產品推出後也進一步增加SiFive旗下嵌入式核心IP產品組合,其中包括E(32位元)和S(64位元)中的核心IP系列。 SiFive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Yunsup Lee表示,為了滿足對完整的64位元嵌入式運算的市場需求,SiFive必須加快其相關產品的開發。SiFive利用獨特的方法快速創新和建構64位元的完全異構和連貫的即時核心功能。SiFive的S2核心IP系列經過矽驗證,可帶來更高的效率、性能和安全性,在邊緣應用實現更多創新。 邊緣SoC會面臨即時延遲(Real-time Latency)、確定性能力和嚴格的功率限制等要求。S2可以使SoC能具有不間斷的低功耗CPU效能,且可以僅在需要時才開啟與高效能CPU的結合,例如在聲控的智慧型設備中。另外,S2系列可以只配置13,500個閘極(RV32E格式)。同時S2僅有S5核心的一半大小,並能透過分離安全域和非安全域來增強安全性。藉由這些靈活的做法,來滿足現代邊緣負載和應用所要求的效能、功率,以及面積和即時需求方面的限制。 Microchip公司的子公司Microsemi產品架構與規劃負責人Ted Speers表示,SiFive將其64位元S核心的標誌性效率、可配置性和經過矽驗證的核心IP專業技術帶到了64位元的嵌入式架構中,將能為下一代嵌入式運算提供創新。
0

鎖定5G商機 Qorvo購併Active-Semi強化競爭優勢

為實現高功率射頻(RF)應用,並提升市場競爭優勢,Qorvo近日宣布將收購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Active-Semi International。Active-Semi日後將歸屬於Qorvo基礎設施與國防產品(IDP)部門,並運用其技術資源持續研發高功率解決方案,以因應日益成長的5G、工業、數據中心、汽車和智慧家庭等應用。 Qorvo總裁兼首席執行長Bob Bruggeworth表示,透過收購Active-Semi,不僅能增加IDP產品種類和數量,也能將Qorvo的業務範圍拓展到目前正在成長的電源管理市場。將Active-Semi創新的類比/混合信訊號解決方案與Qorvo的全球營運規模、銷售管道、客戶關係等優勢相結合,將能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 如何提高電源使用效率是目前IDP市場(包括5G基地台、汽車、物聯網等)的發展重點,而Active-Semi的可程式設計混合訊號功率解決方案,將能提供更高的效率,並使設計更簡易、靈活,進而降低物料成本和縮短上市時間。 Active-Semi首席執行長Larry Blackledge則指出,該公司的可程式設計模擬功率解決方案與Qorvo旗下產品、技術組合相結合之後,將可開創大量的市場機會,不僅能為公司增加營收,日後也能進一步開發更高整合度的系統解決方案,以進軍5G基礎設施等高成長的新興市場。 Qorvo預計在收購後第一年實現根據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所計算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和每股盈餘(EPS),未來將會在2019 財年第四季度營收情況電話會議(預定於2019年5月7日召開)上提供關於本次Active-Semi收購交易的更多詳情。
0

整合QLC NAND 英特爾推廣Optane技術添利多

為拓展Optane技術,英特爾(Intel)宣布推出採用固態儲存的Intel Optane記憶體H10,該產品將Intel Optane技術和Intel Quad Level Cell(QLC)3D NAND技術的儲存容量整合在單一的M.2模組當中。 英特爾指出,將Intel Optane技術與Intel QLC 3D NAND技術結合在一個M.2模組當中,可將Intel Optane記憶體的應用擴展到輕薄的筆記型電腦,以及某些空間受限的桌上型電腦,例如整合式多功能(All-in-one)PC和迷你PC。 英特爾非揮發性記憶體解決方案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Rob Crooke表示,H10整合了Intel Optane技術和Intel QLC NAND技術,提供了高於TLC 3D NAND SSD的效能,減少使用者對於第二顆資料儲存設備的需求。 與大多數NAND SSD相比,搭載Intel Optane記憶體的SSD速度更快;而採用Intel Optane記憶體的Intel平台能夠根據日常運算活動做調整,以優化用戶最常處理的工作和應用程式的效能。同時,憑藉高達1TB的總儲存容量,新推出的Optane記憶體H10,將能夠因應使用者目前及未來的應用程式與檔案需求。 英特爾說明,採用Intel Optane記憶體H10和固態儲存的第8代Intel Core...
0

77GHz雷達需求增 英飛凌宣布擴建研究中心

自動駕駛推升毫米波雷達需求持續攀升,因應此市場需求,英飛凌(Infineon)宣布擴建其位於奧地利林茨(Linz)的研發中心。該中心目前主要業務為發展77GHz汽車雷達,以及高頻元件應用(如行動電話、導航);現今有180名員工於該中心任職,而預計2020年研發中心擴建完成後,將可容納400名員工,換言之將會新增220個工作機會。 英飛凌集團汽車部總裁Peter Schiefer表示,該公司正在塑造未來的行動通訊,而位於林茨的研發中心將持續研發未來市場所需的解決方案,像是智慧手機、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平板電腦,以及導航設備等,都是未來推動英飛凌持續成長的強大動能,而這些產品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多是在林茨的研發中心(和其他地方)所開發出來。 英飛凌首席執行長Sabine Herlitschka也指出,該公司位於林茨的研發中心持續致力於未來的高頻技術研發及專業知識擴展,而當地的教育、研究機構也提供了強大的專業知識,可共同實現更多、更卓越的創新研發。 據悉,目前英飛凌已售出超過一億顆的77GHz汽車雷達晶片,並於2009年推出採用矽鍺(Silicon-germanium)技術的77GHz雷達晶片,而這些雷達多用於距離預警和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進而提升駕駛安全。 英飛凌表示,基於售出一億顆77GHz的汽車雷達,該公司目前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而未來英飛凌會進一步發展汽車雷達技術,驅使雷達感測器成為每一台新車的標準配備,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