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熱門新聞

熱門新聞

- Advertisement -

半導體業購併不停歇 英飛凌將砸90億歐元買Cypress

半導體產業再掀購併風,繼恩智浦(NXP)日前以17.6億美元收購Marvell藍牙/WiFi業務後,英飛凌(Infineon)近日也宣布將以90億歐元買下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藉此拓展在汽車、工業和物聯網等高速成長市場的市場潛力,進而強化並加速其盈利性成長。據英飛凌透露,雙方整合後的營運目標為:營收成長9%以上,營業利潤率19%,投資銷售比13%。 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表示,計畫收購賽普拉斯是英飛凌戰略發展具里程碑意義的一步,將會強化並提升該公司盈利成長的速度,將業務擴展至更廣泛的層面。透過此交易,英飛凌將能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組合,連接現實與數位世界,在汽車、工業和物聯網領域開拓新的成長潛力。 據悉,購併賽普拉斯之後,英飛凌將會強化推動結構性成長的核心,並將公司技術應用至更廣泛的領域。這將加速強化英飛凌近年盈利成長的基礎。賽普拉斯擁有包括微控制器、軟體和連接元件等具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可與該公司旗下功率半導體、感測器和安全解決方案互補,結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將能為電動馬達、電池供電裝置和電源供應器等高成長應用領域提供更全面先進的解決方案。 同時,英飛凌也計畫將其安全專長結合賽普拉斯的連接技術,以便更快速的進入工業、消費市場等全新物聯網應用領域;而在汽車半導體方面,則可將微控制器和NOR快閃記憶體的擴大組合,滿足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汽車電子架構上等應用。 英飛凌指出,透過賽普拉斯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在美國市場的據點,英飛凌不僅能加強為北美當地重要客戶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同時也能提升在其他重要區域的實力,該公司將在矽谷取得研發部門,並在戰略重點市場日本擴大布局和市場份額。 賽普拉斯總裁兼執行長Hassane El-Khoury認為,雙方結合將能提供更安全、無縫的連接,以及更完整的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和產品,加強客戶的產品和技術,為終端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
0

USB-IF加足馬力 USB 4標準即將底定

隨著USB與Thunderbolt介面融合的趨勢底定,USB-IF正在加快USB 4標準的制訂作業。USB-IF主席Jeff Ravencraft表示,按照目前的時程規畫,USB 4標準可望在2019年中,也就是未來兩個月內發布,對應的相容性測試規範則正在同步制定中。USB 4將納入Thunderbolt協定,並一舉把頻寬拉高到40Gbps,同時向前相容USB 3.x與Thunderbolt 3。 為了進一步拓展USB介面的應用場域,使其成為真正的通用介面,USB-IF正在加速推動USB與Thunderbolt標準的融合,預計將在6月或7月正式推出USB 4標準。USB 4將具備40Gbps的通訊頻寬,除了可滿足各種資料儲存設備的連線需求外,還進一步瞄準多螢幕互聯等顯示應用商機。 Ravencraft表示,藉由USB 4,使用者將可很輕鬆地建置出多螢幕作業環境,例如在這次採訪過程中,其所使用的簡報資料就是存放在一台平板電腦上,並利用USB介面將螢幕訊號傳送到另一台顯示設備,以便和記者進行討論跟交流。 除了新的協定標準之外,由於訊號傳輸頻寬更高,因此訊號衰減的速度將變得更快,必須用品質更好的線纜,甚至主動線纜來補償。因此,USB-IF將進一步推動更嚴格的線纜認證規範,並計畫推出進階版的主動式線纜規範。目前USB Type-C的主動式線纜可讓使用者在5公尺以內得到USB標準所要求的通訊頻寬、電力傳輸與顯示功能,但USB-IF技術長Rahman Ismail表示,未來的目標是要讓USB在50公尺外仍可提供10Gbps的傳輸頻寬。這對於USB介面進入工廠自動化等其他應用場域,是相當關鍵的。 除了傳輸性能外,由於快速充電的崛起跟普及,現在USB纜線上承載的能量越來越大,這也使得線纜的品質不僅攸關傳輸性能,還會影響到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USB-IF也呼籲,業界不要在產品設計上偷工減料,推出無法通過USB-IF驗證的線纜產品,消費者也應該認清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購買品質低劣的線纜。 但USB-IF也理解,光靠道德呼籲無法解決問題,而且許多USB-IF的成員,也深受劣質充電器、線纜所帶來的困擾。舉例來說,當使用者用劣質的充電器、線纜為平板電腦充電時,若發生火災意外,第一時間一定是找平板製造商要求賠償,而不是劣質線纜、充電器的製造廠商。因此,USB-IF在2019年初已正式推出Type-C安全驗證機制,只有在主機、充電器跟線纜三方彼此認證通過後,才會進入快速充電模式,否則只會用標準充電速度,以策安全。此外,安全認證機制也有助於防範來自USB裝置的惡意嵌入式軟體/硬體攻擊,提升資訊安全。 USB-IF預估,從2019年開始,在品牌設備製造商帶頭下,Type-C安全驗證機制將開始大量普及,即便這項機制並非強制標準,採用的品牌業者也會相當多。
0

美光積極布局AI 促進強化邊緣運算

預估全球傳輸、儲存、分析的數據量將於九年內成長十倍,至2023年時將達到103ZB。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量,如何將其轉化為資訊並從中挖掘有用的洞見將是一項難題,而人工智慧(AI)在數據分析的過程扮演要角。美光於2019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表示將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並讓運算更靠近邊緣。 美光運算與網路業務部門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Thomas T. Eby表示,美光本身就是人工智慧應用的最佳案例。透過導入人工智慧至生產廠區,美光得以增加生產良率、促進工作環境安全與提升整體效能。美光引入人工智慧打造智慧製造,所得到的成果包括達到成熟良率的時間縮短25%、提升晶圓產出10%以及不良率減少35%,效果顯著。 同時,Thomas T. Eby也提到,隨著運算越來越異質化,人工智慧在邊緣運算的重要性就更高。以前的資料中心以CPU為中心,現在則趨向異質化,有CPU、GPU、FPGA等等,在邊緣運算已經是大勢所趨。美光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讓運算更靠近記憶體,甚至在記憶體中運算,以配合現在資料中心的需求。 Thomas T. Eby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光委託Forrester訪問建構人工智慧平台的工程師和IT專家的結果顯示,開發人工智慧系統時,首要考量並非運算,而是如何打造記憶體與儲存架構以滿足龐大運算需求。報告中有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記憶體與儲存架構攸關開發人工智慧系統的成敗,儲存與記憶體吞吐量的重要性更勝於運算,且運算與記憶體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在自駕車的記憶體需求方面,Thomas T. Eby也表示,未來每輛L5級自駕車,將會配置8~12個解析度高達4K~8K的顯示螢幕,而為了支援V2X 連結,記憶體每秒需處理0.5~1 TB的數據量,在車內娛樂系統方面,記憶體頻寬需求每秒也將達150~300 GB。未來自駕車將會像飛機一樣有黑盒子,以每30秒持續錄製片段,紀錄車內外狀況,因此記憶體頻寬需求每秒也達到1 GB。此外,在車輛生命週期中,會重複寫入的數據加起來將有150 PB(Petabyte),所以對記憶體與儲存的效能與耐用性要求會特別高。
0

17.6億美元收購Marvell藍牙/WiFi業務 NXP布局IoT更添優勢

為擴張工業、物聯網(IoT),汽車和通訊基礎設施市場版圖,恩智浦(NXP)宣布以17.6億美元收購Marvell無線通訊業務,包含Wi-Fi、藍牙(Bluetooth)等技術組合和資產。透過此一收購,NXP將更能向終端市場客戶提供完整、可擴展的處理器無線連接解決方案,創造新的收入機會。 NXP首席執行長Richard Clemer表示,透過此次收購,可將Marvell的連接技術與該公司嵌入式處理器相結合,為雙方的客戶提供廣泛的產品組合,其中包括客製化的安全性和全套無線連接解決方案,像是Wi-Fi、藍牙、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BLE)、ZigBee、NFC等。有了Marvell適當且互補的連接技術,將使NXP未來能為更智慧的世界提供安全的無線連接方案。 近二十年來,Marvell的無線連接業務團隊持續提供創新、安全和可靠Wi-Fi和藍牙組合解決方案,而收購Marvell無線連接業務部門將使NXP具備提供全方位無線解決方案的能力,包括Wi-Fi 4/5/6、藍牙/BLE組合,以及邊緣運算平台,像是i.MX、Layerscape、Kinetis、LPC和新推出的i.MX RT跨界處理器,滿足工業、物聯網、汽車和通訊基礎設施市場需求,並簡化產品的上市時間。 NXP預計此次收購將會在終端市場創造新的收入機會,Marvell的Wi-Fi、藍牙業務部門在2019年營收約為3億美金,而NXP預計收購後,2020年此一業務將會增加一倍的收益。
0

轉移智慧手機使用體驗 高通冀當PC市場變革者

為改善PC連網、運算效能和電池續航力,讓消費者在使用PC時感受如智慧手一般的體驗,高通(Qualcomm)繼2018年底推出新一代5G PC商用平台「Snapdragon 8cx 」之後,近期更於2019台北國際電腦展(2019 Computex)上與聯想攜手宣布啟動「無限計畫(Project Limitless)」,為常時啟動、常時連網PC生態體系帶來創新,目前雙方已合作打造首款基於Snapdragon 8cx平台的5G PC;同時,高通也希望透過Project Limitless、Snapdragon 8cx等方案,成為PC市場的變革者。 高通技術公司行動事業部門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Alex Katouzian表示,高通未來在PC市場希望扮演的角色是「顛覆、改寫遊戲規則」。舉例來說,過往傳統PC的若風扇設計不佳,消費者在進行多工處理時,PC容易過熱,如此一來便容易影響使用體驗。因此,高通計畫將智慧手機的優勢,如常時啟動、常時連網、高續航力、快速充電、散熱佳等轉移至PC。 為此,高通推出採用7奈米製程的Snapdragon 8cx 5G平台,該產品包含了整合Category 22 LTE的Snapdragon X55 5G數據機晶片,可實現高達2.5Gbps的下載速度,滿足現今不斷成長的連接和性能需求,並維持高續航力和高效運算。 另外,高通也與聯想攜手推動Project Limitless,透過雙方的技術合作為常時啟動、常時連網PC生態體系帶來創新,而聯想已基於Project Limitless和Snapdragon 8cx 5G運算平台打造出首款常時連網5G PC。而除了與聯想的合作之外,另外還有至少8家業者(包含台廠)也與高通合作,預計在2019年底推出基於Snapdragon 8cx的產品(約有6~7款)。 Katouzian指出,過去十年來PC的重要性的確不斷下降,主要原因在於行動端的運算、應用等已從陸續從PC轉移至手機,像是網路購物、玩遊戲、看影片等,PC慢慢成為純「工作性質」;消費者對於PC的需求、滿意度持續下降。而散熱設計不佳、不易移動、續航力不高、無法常時啟動等皆為消費者對PC不甚滿意的因素,所以,為了要重振PC市場,首要任務便是將智慧手機的使用體驗轉移至PC,提高消費者對PC的滿意度。
0

好還要更好 Arm持續提升CPU效能滿足5G需求

5G高速、低延遲、大頻寬的特性,使無線傳輸的頻寬持續加大,資料量也跟著與日俱增,且邊緣的運算需求也不斷提高。因此Arm積極布局5G相關領域,透過提供更快速的CPU處理,提升使用者體驗。 Arm市場行銷副總裁Ian Smythe表示,對於運算密集的機器學習(ML)、擴增實境(AR)與其它在裝置上全新與新興的使用案例,5G都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它會帶來更快的速度、超高的流量(介於5~20 Gbps)、全新的觀賞體驗、8K解析的影片串流,以及360度影像。 Ian也提到,5G就緒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支援各種新興案例和服務類型所需的龐大運算量。5G的推出可能會帶來許多系統設計挑戰,這些挑戰將集中在三個方面,尺寸、功耗和效能。如果產品不符合標準,5G的機會將是多餘的。 然而5G的速度提升對於設備的功率和散熱將是一大挑戰,且設備和電池越來越薄,因此設計也更加困難。此外,5G更高的傳輸量將挑戰整個系統運算的極限。因為5G有無限的潛力,但仍然有許多未知的挑戰。但Ian表示,客戶對運算量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而Arm的目標就是提供更快的CPU處理效能,讓客戶可以有良好的使用體驗。 為此,Arm推出了Cortex-A77,Cortex-A77在提供效能與效率提升的同時,全新CPU也延續當初Cortex-A76所實現的各種功能。把時光回溯到2018年,Cortex-A76超過2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是當時的關鍵功能,而Cortex-A77也將持續此一趨勢。這意謂著與Cortex-A76一樣能提供多日的電源續航力,且效能更提升。 Ian透露,Arm也計劃於2020年推出一個效能更好的產品。由於人們對運算量與傳輸速度的要求不斷上升,Arm承諾將不斷提升CPU運算效能,迎接無論是5G或是其他未來的挑戰。
0

聯發科5G SoC後發先至 首批終端產品2020年Q1問世

聯發科技於Computex 2019期間,正式宣布推出5G系統單晶片,採用7奈米製程並向下相容2G/3G/4G的多模數據機晶片,整合該公司的5G數據機Helio M70,應用處理器更導入安謀(Arm)最新的Cortex-A77 CPU、Mali-G77 GPU和聯發科最先進的獨立AI處理單元APU,預計2019年Q3年晶片送樣,2020年Q1 5G手機正式問世。 聯發科該款尚未命名的多模5G移動平臺適用於5G獨立與非獨立(SA/NSA)組網架構Sub-6GHz頻段,支援從2G到4G各代連接技術,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該解決方案整合了5G數據機Helio M70,採用節能型封裝,該設計優於外掛5G數據機晶片的解決方案,也是全球第一款5G SoC,能夠以更低功耗達成更高的傳輸速率,為終端手機廠商打造全面的超高速5G解決方案。 陳冠州強調,聯發科5G行動平台將於2019年第三季向主要客戶送樣,首批搭載該移動平台的5G終端產品最快將在2020年第一季問市,可以推測明年的世界通訊大會(MWC)應該就是系列產品大秀的舞台。聯發科技5G晶片的完整技術規格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其用於Sub-6GHz頻段的整合式5G晶片功能和技術包括:5G數據機Helio M70,擁有4.7Gbps的下載速度和2.5Gbps的上傳速度,發表會現場實測數據可超過4.2Gbps,智慧節能功能和全面的電源管理,支援多模連接以及動態功耗分配,為使用者提供無縫連接體驗。 同時也整合全新AI架構,搭載獨立AI處理單元APU,支援包括消除成像模糊的影像處理技術,即使拍攝物體快速移動,使用者仍能拍攝出精彩照片。整合Arm甫發表的Cortex-A77 CPU與Mali-G77 GPU,也是業界第一款宣布導入此設計的高階處理器,超車最大競爭對手Qualcomm的意圖明顯。另外,採用7奈米製程5G晶片,支援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二分量載波(CC),與NSA與SA 5G組網架構;多媒體與影像性能部分,支援60fps的4K影片編碼/解碼,以及超高解析度相機(80MP)。 聯發科技5G行動平台整合的Helio M70數據機支援LTE和5G雙連接(EN-DC),具有動態功耗分配功能,採用動態頻寬切換技術,能為特定應用分配所需的5G頻寬,提升數據機能源效率50%,延長終端設備的續航時間。同時在RF技術中與射頻供應商思佳訊(Skyworks)、Qorvo和村田製作所(Murata)延續4G LTE解決方案的合作關係,手機客戶可自行決定欲採用的Sub-6GHz射頻/天線模組。然而聯發科也表示,未來支援5G毫米波頻段時,該公司也會導入自有的AiP(Antenna in Package)解決方案,讓5G毫米波基頻/數據機晶片與射頻天線能有更完整的整合與效能表現。
0

手勢/心跳皆可偵測 140GHz MIMO雷達超有感

比利時奈米電子和數位科技研究與創新中心imec,發布以28奈米CMOS技術打造的140GHz MIMO雷達單晶片,能在兼顧小尺寸、低成本、低功耗前提下,實現更高解析度與靈敏度,可望進一步擴展毫米波雷達在手勢辨識、生命體徵監測與細微運動偵測等領域的應用版圖。 隨著5G與自駕車發展日益升溫,毫米波技術的應用潛力逐漸受到產業界重視,相關研發活動與投資也不斷增加,除了聚焦在5G高頻通訊與汽車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雷達應用外,利用毫米波雷達實現更多元的感測應用,亦是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針對非汽車ADAS的雷達感測應用,目前市場上以60GHz毫米波雷達方案為主,而imec此次所發表的140GHz毫米波雷達單晶片,則是另一突破性的技術進展。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說明,imec長久以來在CMOS技術的開發與多天線整合設計上擁有相當厚實的能力與經驗,因此能在一個外觀尺寸只有幾平方公分的完整MIMO雷達系統下,實現1.5公分的精準解析度。而更好的距離解析度性能,可開啟更多新的應用機會,這是該公司140GHz雷達系統單晶片重要的差異化特色之一。 Dewilde進一步談到,使用140GHz頻段的另一個明顯好處是,電磁波波長更小,僅2.1毫米,換言之,天線也就可以做得很小,因而imec僅透過28奈米Bulk CMOS製程技術,即可將天線直接整合至單晶片中,毋須使用昂貴的天線模組或外部天線,達到更高整合度與小尺寸設計,且未來也可輕易藉由大量量產來達到降低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高頻毫米波波長小的特性,也可偵測到更小的位移變異,如細微的臉部表情變化與皮膚運動,能顯著提升位移靈敏度,有助於生命體徵偵測等應用,因此該雷達是實現車內生命體徵監測系統極佳的方案,可促成非接觸式駕駛狀況追蹤,例如偵測駕駛有沒有打瞌睡、壓力狀況是否異常,或者預防因急性健康危害如心臟疾病或癲癇發作。另一個可能應用,是利用動作和生命體徵偵測來監測小孩狀況,例如當兒童不小心被留在車內時發出警報,即使當下是嬰兒蓋著毯子睡覺,該雷達感測器也可發揮作用。 除了140GHz高頻毫米波頻段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外,imec也在該款雷達晶片中,加入MIMO多天線配置與機器學習能力,從而打造直覺簡單的人機互動介面。imec荷蘭雷達專案研發經理Barend van Liempd指出,藉由加入機器學習能力,imec已證明雷達基於都卜勒(Doppler)訊息來偵測和分類細微動作的可行性,這將開啟新的應用機會,如實現直覺的手勢辨識人機互動。以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應用來說,新的雷達方案就可支援與虛擬物件的直覺式互動,手勢辨識還可以實現直覺的裝置控制,與現今語音控制或智慧觸控螢幕的人機介面相輔相成。 據了解,imec所研發的140GHz雷達晶片方案主要適用於室內的應用,操作範圍可達10公尺,且尺寸極為小巧,單一晶片大小僅1.5x4.5mm,可在幾乎各種裝置中被無形地整合,諸如筆電、智慧手機或螢幕邊框。 為了增加數據的豐富性和空間資訊,imec已著手開發下一代採用4x4的MIMO雷達系統,以及新的雷達晶片。Dewilde指出,目前的140GHz雷達系統原型,採用的是2x2 MIMO設計,所以只能做一個方向的角度偵測,下一個系統,會使用新版晶片,預計研發4x4 MIMO,有更多天線,以達到3D偵測。 imec研發團隊負責人Andy Dewilde利用imec 140GHz雷達系統原型,展示手勢辨識應用。  
0

加快導入PC/路由器/閘道器 Intel添加Wi-Fi 6普及力道

為加快Wi-Fi 6普及率及搶占市場先機,英特爾(Initel)將Wi-Fi 6加速導入最新的PC、路由器和閘道器,以實現延遲性且支援同時多用戶傳輸,讓消費者能有更上一層樓的沉浸式體驗。 英特爾指出,預估於2020年前,北美地區每人平均將擁有13台或更多的連網裝置,因此,快速、可靠和反應迅速的連網能力相當重要,而搭載Wi-Fi 6的PC、家用路由器和閘道器能滿足此一需求,即便同時連接多台裝置也游刃有餘。而為加快Wi-Fi 6普及率,該公司備有Intel Home Wi-Fi晶片組WAV600系列。該產品具備Gig+功能,為首款用於雙頻四串流(2+2)路由器和閘道器的Wi-Fi 6方案,可以讓消費者以經濟實惠的價格體驗Wi-Fi 6所帶來的優勢。 據悉,Wi-Fi 6(Gig+)路由器和閘道器採用英特爾Wi-Fi 6技術,專為160MHz通道頻寬所設計,可在高效能的PC提供真正的Gigabit速度,包括目前搭載整合式802.11ac Gigabit Wi-Fi的PC和搭載英特爾Wi-Fi 6(Gig +)的新款PC。 英特爾指出,並非所有Wi-Fi 6都擁有相同技術。專為PC以及家用路由器和閘道器所設計的Intel Wi-Fi 6 (Gig+)具有Gig+功能,使用160 MHz通道頻寬來達到真正的Gigabit速度,其速度比主流Wi-Fi 6解決方案快上兩倍,而比標準802.11 AC解決方案快了近三倍,提供使用者更佳的使用經驗。 搭載英特爾Wi-Fi 6(Gig +)技術的路由器和閘道器產品將於2019年下半年陸續問世,像是AVM的雙頻2x2串流DOCSIS...
0

擴展顯示生態系統 Arm推Mali-D77讓VR更真實

為普及虛擬實境(VR),Arm宣布推出全新Mali-D77顯示處理器IP,減少系統頻寬與功耗,為未來VR帶來更沉浸式的體驗與更流暢的效能,並消除暈眩感,為消費者帶來使用更友善、價格更親民的VR裝置。 Arm 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表示,Mali-D77將改變在整個SoC上對VR作業負載的思考。它帶來顯示解析度與幀率的顯著升級,並且能在行動VR頭戴式顯示器的功耗限制下達成。這將為更輕量、更小型、更舒適的VR裝置鋪路,並不受任何接線束縛,也會帶動消費級VR裝置的廣泛採用。 隨著消費者對於VR的興趣持續成長,對技術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雖然桌上型電腦得以提供強大的效能,卻仍限於有線的體驗。使用者期望能擁有更沉浸的體驗、更順暢的效能表現、不受接線牽絆且更輕量的裝置。然而想要開發出符合消費者渴望的效能水準、又不受接線牽絆的體驗,仍是一大挑戰,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顯示技術。從視覺效果到延遲,都會為VR裝置定下基調,且延遲如果太明顯,就會導致暈眩。 Arm利用全新VR功能減少虛擬性、增加真實性,Mali-D77增加的全新VR加速功能,是讓它從市面上眾多顯示處理器脫穎而出的原因。舉例來說,把特定的運算從GPU移至DPU上,可以帶來更高品質的視覺效果,同時消除暈眩,釋放更多的 GPU 負載和相關的系統頻寬。Mali-D77其他關鍵強化功能還包括了鏡頭失真校正(Lens Distortion Correction, LDC)、色差校正(Chromatic Aberration Correction, CAC、非同步時間扭曲(Asynchronous Timewarp, ATW)等等。 Mali-D77同時也適合應用在其他的裝置、顯示器與使用案例上。例如,Mali-D77可以與現有的開發者生態系統整合至共同的SoC平台,從驅動一個VR頭戴顯示器,切換驅動另一個可顯示4K HDR場景的LCD/OLED螢幕,供行動裝置或家庭環境使用。因此,同樣的SoC可以用來解決不同的應用,而未來也可望協助讓VR裝置的價位更加親民。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