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熱門新聞

熱門新聞

- Advertisement -

加大5G發展力道 Qorvo收購Cavendish Kinetics

布局5G市場,Qorvo日前宣布收購高性能RF MEMS天線調諧(Antenna Tuning)應用技術供應商Cavendish Kinetics。在收購之後,Cavendish Kinetics團隊將繼續推動RF MEMS技術應用於Qorvo的全部產品線,並將該技術加速應用至行動設備以及其他市場,且可大規模量產。自2015年以來,Qorvo一直是Cavendish Kinetics主要戰略投資者,而未來在2020財年第二季度營收電話會議上,Qorvo將提供有關Cavendish Kinetics收購交易的更多細節。 Qorvo行動產品總裁Eric Creviston表示,Cavendish Kinetics 的加入讓該公司能夠在天線調諧領域確保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多家智慧手機供應商皆採用Cavendish Kinetics的RF MEMS技術以降低損耗並提高線性度,未來Qorvo也會在Cavendish Kinetics已有市場基礎上繼續拓展RF MEMS應用領域,像是用於基礎設施或是國防等。 RF MEMS技術主要應用於通訊元件上,其具備小體積、低功耗/成本,以及高整合度等優勢,且應用領域愈來愈廣泛,除了個人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智慧手機、行動裝置、PDA等,也可應用於軍事領域,像是作戰指揮、戰場通訊、微型衛星通訊系統和作戰雷達等。 總結來說,RF MEMS主要用於低、中和高頻段調諧智慧手機的主集天線(Main Antenna)和分集天線(Diversity Antenna),進一步帶來更強的訊號和更高的資料速率。RF MEMS具有傑出的品質因子(Q-factor)、改進的線性度和極低的插入損耗,因此能最大幅度地提高了性能,在提升4G和5G系統性能上具備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Qorvo積極布局5G市場。  
0

深耕布局/策略精準 聯發科5G華麗轉身

5G的商業化進展帶來許多機會,而隨著各國陸續將5G商轉列為國家科技競爭力與國力的重要指標,積極推動5G產業化,聯發科身為台灣最重要的通訊晶片廠,多年前就已經投入技術研發,投資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而率先推出5G SoC,且初代產品僅鎖定6GHz以下頻段,成為現階段市場上最成熟的5G晶片解決方案之一,協助聯發科在5G時代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未來兩年的表現更備受期待。 各國力推5G產業化,中國大陸已經釋出四張5G執照,台灣也提前在12月10日進行第一波5G釋照,近日瑞信證券更新2020~2021年全球5G手機出貨預測,預估2020年5G手機出貨達1.76億支,比聯發科法說預估的1.4億支還高,2021年進一步增加到4.2億支;看好聯發科2020年5G晶片出貨量達3,000萬至7,500萬顆,因此連帶將其財測、股價目標價雙雙上修,聯發科已經成為5G指標概念股之一。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2019年初新春茶會中對媒體承諾,將改善該公司營收毛利率達40%以上,並且5G的技術力與產品力都保持在領先群,時間僅過半年左右,這些目標已具體表現在該公司近期表現。聯發科通訊系統設計研發本部總經理黃合淇表示,從晶片設計商的各自晶片研發、生態圈共同研擬共通標準與測試規範、通訊設備商的技術驗證、通訊運營商的晶片驗證到消費者參與全面商轉的五大關鍵步驟,該公司投入研發累積近新台幣1,000億元在5G晶片的開發上,其中台灣就占了七成以上的人力;5G對聯發科是跨平台的機會,因其高頻寬、低延遲的特性,應用層面較4G廣,除了手機,各類物聯網、電視、汽車等也將是5G的應用範圍。而不管是新技術研發、參與5G國際標準制訂、產品上市時間,都比過往投入更多時間、人力與資金等資源。 券商看好聯發科的獲利表現,將因5G的發展持續亮眼,另外包括既有穩定的物聯網和ASIC業務推動下,2020、2021年表現均可達雙位數成長,預估近三年EPS將拾級而上為13元、19元及22元。黃合淇指出,面對5G時代,聯發科技於第一梯隊率先提供5G SoC,協助首批5G終端及時上市,加速5G生態體系成熟,將提供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並推出3A策略,讓世界每個角落的人們都能用得著(Accessibility)、付得起(Affordability)、買得到(Availability),期待大家都能受惠於5G所帶來的機會、提升及豐富大眾的生活。 聯發科寄望5G SoC將重新擦亮該公司的招牌 面對5G的技術躍升,大部分晶片廠都急於將高頻毫米波技術整進5G晶片組,因此多半遭遇產品效能與完成度瓶頸,黃合淇認為,6GHz以下中低頻產品因為與現有4G使用頻段較接近,相關零件與產業鏈相對成熟,重點在如何提供高整合度與低功耗的5G終端產品,讓消費者在享受高速傳輸的同時仍有與4G相近的手機尺寸及待機時間等;而毫米波頻段的物理特性造成了傳輸距離較短以及訊號容易受遮蔽的先天問題,除了陣列天線整合以及終端功耗更嚴重的問題,電信業者的網路布署以及手機波束控制如何讓毫米波接收訊號更穩定,且平滑的與中低頻訊號切換,都是商用布署過程中需要持續測試與調校的地方。也就是高頻毫米波的問題需要整個環境與技術建設的改善與配合,現階段要發揮毫米波技術優勢顯然還有困難。 展望未來,黃合淇強調,聯發科二十多年來在通訊(Communication)、多媒體(Multimedia)與運算(Computing)三大技術領域累積的基礎與優勢,在5G讓各式AI的創新應用得以具體實現的技術實力上,產生極大的發揮空間。隨著技術演進與新市場興起,在行動通訊與傳統消費性電子領域外,未來幾年在全球物聯網、車用電子、客製化晶片等應用的成長商機也是聯發科持續布局的面向,還有更多應用會在5G啟動下的智慧城市中被開發出來,用來提升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0

多物理模擬需求日增 Ansys購併/策略結盟動作頻頻

隨著產品設計時間不斷被壓縮、製造原型(Prototype)的成本日益高漲,甚至是為了建置產品的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模擬軟體所扮演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關鍵,這也使得模擬工具的供應商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產品組合,才能滿足各種產業的產品開發需求。安矽思(Ansys)近年不斷透過購併與策略結盟,讓自己的產品組合涵蓋範圍快速擴張,就是為了滿足各產業客戶對模擬工具的需求。 ANSYS MFEBU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Steve Pytel(圖)表示,對產品設計者而言,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使用模擬工具,可以帶來加快開發速度、降低原型製作成本等優勢。而在智慧製造、工業4.0等概念興起後,模擬工具也開始被用在建置數位雙胞胎等工作上,成為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工具之一。這意味著模擬工具不只被運用在產品開發階段,在整個產品從布署到報廢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ANSYS MFEBU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Steve Pytel認為,模擬工具在各產業的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不過,若單就Pytel主管的產品領域--機構、流體與電子來說,模擬工具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加快設計速度跟降低原型建造成本。事實上,除了產品生命週期很短的消費性電子之外,很多原本設計週期很長的產業,例如汽車產業,現在產品開發的時程也被明顯壓縮。 以汽車為例,Ansys與福斯(Volkswagen)集團,在9個月內就攜手設計出一款全新的電動賽車,並在Pikes Peak等三個國際知名賽道上連續打破電動賽車與燃油引擎賽車所保持的速度紀錄。通常,以賽車來說,平均每一到兩年才會有一次改款;如果是量產車款,開發週期則大概是三到五年。但在最近幾年,隨著電動車跟自駕車的技術不斷突破,現在一款新車的產品設計時間已經被壓縮到兩到三年之間。 而為了讓設計者有更多工具可用,進一步加快產品設計速度,Ansys在購併與策略結盟上動作頻頻。從2019年至今,已完成Helic跟Granta的購併案。Helic是一家提供電磁串音(Crosstalk)模擬與分析工具的業者,其技術對於發展5G毫米波通訊技術非常關鍵;Granta則是一家材料資料庫公司,提供與各種材料特性有關的資訊給設計者。 除了購併外,Ansys還有其他壯大生態圈的策略,例如近日該公司與Motor Design簽署合作協議,未來Ansys將成為Motor Design旗下Motor-CAD工具的經銷商。Motor-CAD是一款十分普及且簡單易用的馬達設計工具,可以用來計算馬達的電磁場、溫度與性能,再結合Ansys現有的低頻電磁場模擬、機構模擬、系統模擬,可以提供馬達開發者更完整的工具鏈。 Pytel總結說,Ansys是一家持續投資未來,追求更完整平台的公司。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方法可以十分靈活,不管是內部研發、外部購併或策略結盟,都是可能選項。
0

進軍工業物聯網市場 Dialog收購Creative Chips

看好工業物聯網(IIoT)商機,戴樂格半導體(Dialog)近日宣布收購IIoT晶片供應商Creative Chips GmbH,透過此一收購,戴樂格獲得多家具備近20年信賴關係的頂級工業客戶,不僅能立即搶進IIoT供應鏈,成為IIoT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將擴大戴樂格現有無線低功耗連接、可配置混合訊號和電源管理IC的全球業務範疇,建立重要的戰略基礎。 戴樂格半導體CEO Jalal Bagherli表示,收購Creative Chips而言對Dialog至關重要,不但協助該公司在工業物聯網市場迅速站穩腳步,同時也與Dialog目前混合訊號業務高度互補。Creative Chips的加入及其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團隊,將透過工業領域布局以及汽車產業方案的強化,進一步擴大該公司的產品收入、客戶群和終端市場範圍。 據悉,Creative Chips是一家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其IC業務持續成長,該公司 2019年的預計營收約2,000萬美元,且預計未來幾年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 Creative Chips為工業和建築自動化系統製造商提供廣泛的工業乙太網和其他混合訊號產品組合;而其所擁有技術經過最佳化,可快速將大量IIoT感測器與工業網路相連接;同時該公司以悠久的客製化IC業務為基礎,開發了一系列高度互補的標準IO-Link IC產品,在工業4.0革命中提供更廣泛的連接性。 此次收購對戴樂格而言具有高度戰略意義,使其立即成為IIoT市場的可靠供應商,並及早掌握IIoT市場的巨大成長潛力。此外,Creative Chips也為戴樂格提供了豐富的核心IC產品組合以及廣泛的相關類比、數位和RF技術庫,其所具備的豐富專業技能與戴樂格既有的全球工程、行銷以及業務團隊將結合,將能在全球有效加速IC業務增長。 簡而言之,兩家公司都具備完善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商業模式,且聚焦於混合訊號產品和技術;而憑藉戴樂格原有的全球規模、營運、產品開發及IC技術資源優勢,兩家公司合併後將強勢且迅速掌握IIoT市場商機。 Creative Chips為IIoT方案供應商。  
0

三星再發全新12層3D-TSV封裝技術鞏固市場優勢

3D封裝技術再現新突破。三星(Samsung)近日宣布,該公司已經開發出業界首個12層三維矽穿孔(3D-TSV)封裝技術。3D-TSV技術(尤其是12層)被認為是現今大規模量產高性能晶片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因為需要極高的精度才能通過擁有60,000多個TSV孔、以3D封裝垂直互聯的12個DRAM晶片。 三星電子測試與系統封裝執行副總裁Hong-Joo Baek表示,隨著各種新時代的應用不斷興起,像是人工智慧(AI)、高性能運算(HPC)等,能提升記憶體性能的封裝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複雜。同時,隨著摩爾定律的擴展逐漸達到極限,預計3D-TSV技術的效用在未來將更加重要與關鍵,而該公司希望在此一領域一直維持在領先地位。 據悉,12層3D-TSV封裝技術的厚度與當前8層第二代高頻寬顯示記憶體(HBM2)相同,這在元件設計上是一大進步,因對客戶而言意味著可行更高容量、更高性能的設計,而毋須大幅改變系統架構設計。此外,透過3D封裝技術,將可使晶片間的資料傳輸時間更明顯的縮短,在明顯提高資料傳輸速度的也降低功率損耗。 總而言之,依靠新研發的12層3D-TSV 技術,三星將可為資料密集、高速傳輸等應用提供效能更高的DRAM;而且,透過將堆疊層數從8個增加至12個,三星將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生產24GB高頻寬記憶體(容量為目前是市場上8GB高頻記憶體的3倍)。另一方面,三星也希望憑藉12層3D-TSV技術,滿足快速成長的大容量HBM市場需求,並同時希望該公司在高階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競爭優勢。 三星研發12層3D-TSV封裝技術,再強化晶片效能。  
0

強化先進製程技術 新材料運用蓄勢待發

物聯網、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通訊等應用對晶片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為此,除了半導體技術、架構須持續演進外,材料也是推動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其中一項關鍵。為此,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如英特格(Entegris) ,便致力投入先進材料測試、發展,並提供半導體生態系統一貫的解決方案,協助晶圓代工、封裝等業者因應各種挑戰。 英特格資深首席科學家鄭君飛表示,要強化晶片效能,不外乎就是從三大面向著手,分別是製程、架構和材料。製程方面就是不斷朝微縮化發展,像是從16、14奈米一直邁進到7奈米、5奈米等;而架構則是從Planar到FinFET,再轉向GAA發展。然而,當製程、架構開始遇到瓶頸(如技術、成本)而難以有效增強晶片性能時,便可從材料著手。 鄭君飛說明,簡而言之,為了迎接這些挑戰,不同時期有不同策略。在個人電腦時代仰賴微縮技術,因為裝置也越來越小;到了行動裝置時代則導入新的材料增加效能,以延續摩爾定律。到了今天這個時代,不只需要微縮技術,更仰賴3D技術以及新的架構。過程中,材料技術不斷演進,且應用的材料本質也開始改變。為此,英特格也不斷嘗試新材料於半導體製程的研發。 英特格資深首席科學家鄭君飛表示,英特格的使命是運用科學為基礎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在先進製程上應對各種挑戰。 像是在閘極全環(GAA)結構導入鍺(Ge)。英特格指出,在GAA結構中,可能需要用到多個堆疊的奈米線,才能在特定的體積下提供足夠的開啟電流以獲得高速效能。而鍺的電洞遷移率高於矽,因此可以提升P型金氧化半導體(PMOS)電晶體速度,有利在5奈米下的製程實現減少耗電、提升性能的目標。 除了嘗試在GAA架構導入鍺外,英特格也嘗試了將導線材料從銅轉成鈷的測試。當電晶體體積縮小,傳統的銅(Cu)導線將會到達微縮下限,特別是當製程走到10奈米以下時,銅線電阻會迅速增加;而若果改用可適用較薄阻障層的鈷(Co)金屬,則可規避掉這個問題。當鈷金屬導體體積變大,接觸電阻就會跟著變小。 鄭君飛表示,在先進半導體製程導入新材料,目前仍是在測試階段,雖說已可確認這些新材料有助於先進半導體製程發展,但仍有許多挑戰待克服,像是可靠性、如何量產、價格等。英特格未來會持續投入相關研究,運用科學為基礎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在先進製程上應對各種挑戰。 鄭君飛也說,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中,需要新的金屬材料去提高阻抗與可靠度,當金屬材料改變時,下游製程,像是如何清洗都須要一併改變,因此,半導體製程中導入新的材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此,該公司也會提供半導體生態系統一貫的解決方案,像是汙染控制、晶圓運送/儲存、化學品安全等。
0

OT人效率擺第一 資安危機應對心態要調整

不管是那一種機台設備,即便是單價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新台幣的半導體製程設備,裡面用的軟體往往都還是非常老舊。這是因為機台設備所搭載的軟體,都是以穩定、高效率執行為最高原則,但面對日新月異的駭客攻擊手法,以及層出不窮的惡意軟體威脅,這種穩定、效率至上的OT思維,正面臨嚴重考驗。 對各種工業機台的使用者跟設備製造商而言,如果機台搭載的軟體經常更新,軟體工程團隊未必有足夠時間將其調整到最佳狀態。另一方面,機台作業系統(OS)的更新,更是個浩大工程,不僅OS本身的穩定性需要重新驗證,在OS上執行的各種舊軟體,還有可能出現相容性問題,需要一個個仔細檢視。 這使得目前製造業所使用的機台設備,不管是採用Linux或微軟(Microsoft)的Windows OS,往往都是很多年前的舊版本。以半導體設備為例,據台積電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各大晶圓廠裡所使用的設備,大多仍使用Windows XP,即便是新採購進來的機台,搭載的也還是Windows XP。眾所周知,微軟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停止更新Windows XP,即便是接續Windows XP的Windows 7,也將在2020年1月停止支援。換不掉的Windows XP,使得半導體設備暴露在極高的資安風險中。 事實上,半導體產業只是整個工業設備的縮影,其他設備所使用的軟體也都有類似問題。如CNC工具機、機器手臂的控制器,到石化、鋼鐵業的連續製程系統,裡面所使用的軟體普遍都很老舊。 面對這個問題,微軟現場網路安全技術長Diana Kelley表示,設備產業跟製造業者都必須在心態上徹底調整。對於IT領域的資訊安全人員來說,永遠假設系統已經被攻破,是很基本的心態。換言之,IT領域的資安人,最優先思考的,其實是應變劇本跟損害管控,然後才開始倒推回去,找出系統可能存在的弱點,並予以補強。 針對OT設備的資安風險問題,微軟現場網路安全技術長Diana Kelley認為,建立快速回應能力往往是最被忽視的環節。 但OT領域的資訊人員普遍還沒有這種觀念,因為OT有自己的獨立網路跟層層防火牆保護,所以OT的資訊人員危機意識其實還不太夠。Kelley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就曾發現有客戶的OT伺服器裡面被安裝了電玩遊戲軟體。這顯示OT的資訊人員,對於資安的風險意識還是非常薄弱的。 就微軟的角度來看,在解決老舊軟體、作業系統的安全問題之前,OT領域的資訊人員應該要先加強危機意識,之後再來探討該如何用新技術來修補問題。有很多新的資安技術可以應用在OT設備上,例如導入白名單機制,嚴格限制機台上可以安裝的應用軟體種類,並且對應用軟體的執行狀況進行嚴密監管,確保應用軟體無法執行它不該進行的操作。 此外,如果狀況許可,導入雲端其實也有助於提高OT設備的安全性。這個說法看似跟資安常識背道而馳,但事實上雲端業者對資安技術的掌握度跟風險意識,往往比很多製造業者來得高,反應速度也更快。以微軟的Azure雲端服務來說,當某個用戶的應用系統感染到病毒或惡意軟體,只要一被偵測到,馬上就會被隔離,因此災情很難進一步擴大到其他使用者身上。 總結來說,不管是IT還是OT,面對資安風險的因應之道,都是保護、偵測與反應這三個環節。但反應的重要性常常被輕忽,因為一般提到資安,都是在談保護跟偵測,然而,在資安事件發生時,能否迅速反應,將決定其受害的輕重程度。
0

Vicor展開策略轉型 擴產計畫陸續推動

以電源模組起家的美商懷格(Vicor),由於擁有相當獨特的拓撲設計跟製程技術,但也由於其模組單價較高,因此應用市場過去較局限在航太、國防與資料中心、超級電腦及電動車等市場。過去這些市場都是典型的少量多樣市場,但隨著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跟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持續發酵,資料中心跟電動車都已經不再是利基市場,故近期Vicor決定推動策略轉型,更聚焦在資料中心、電動車及大型固態照明系統等應用,同時決定展開為期數年的擴產計畫。 Vicor亞太區業務副總裁黃若煒表示,電源應用市場在最近幾年出現很明顯的變化,隨著資料中心、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不斷成長,加上汽車電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僅Vicor的客戶組成出現變化,客戶對電源模組的要求也跟著轉變。 Vicor亞太區業務副總裁黃若煒表示,電力電子的應用市場正在朝對Vicor有利的局面改變,公司的經營策略會更加聚焦。 以往,電源設計者對成本最為敏感,其次才是轉換效率跟電源系統的整體尺寸,但隨著應用需求的變化,現在的客戶對成本越來越不看重,尺寸跟轉換效率的重要性則明顯提高。也因為功率密度跟轉換效率越來越重要,很多以往採用離散元件來設計電源的客戶,現在都開始轉向模組方案。特別是在為各種處理器供電的應用中,為了把損耗降到最低,電源模組最好直接放在處理器旁邊,甚至封裝在同一片基板上,這樣傳輸路徑最短,損耗最小,而且外部被動元件也可以跟著縮小。 然而,這對電源模組來說,是很大的技術考驗。首先,外觀尺寸要非常小;其次,電源模組本身的電磁干擾(EMI)要非常低,否則會對處理器產生干擾。而這也是Vicor之所以能在專為AI運算設計的高階GPU加速卡上擁有獨占地位的原因。舉例來說,NVIDIA專為資料中心設計的GPU加速卡,板上的主要電源就是Vicor獨家供應。 也因為高效率跟低EMI,目前Vicor還有許多跟其他客戶合作開發中的次世代電源設計,例如直接把電源模組放在處理器基板的背面,甚至跟處理器用異質封裝整合在同一個封裝體內。 然而,也因為這類應用的市場規模很大,加上Vicor是獨家供應商,因此不可諱言的是,客戶對Vicor的保證供貨能力要求,對現在的Vicor來說,是有點吃力的。因此,公司決定在資源投入上更聚焦在幾個特定領域,並且展開擴產。現有廠房的第二期擴建計畫已經在進行中,並已經額外買下其他周邊土地,以因應第三期擴建計畫。此外,Vicor也在評估新的廠房地點,以便分散生產,降低風險。
0

加速邊緣運算 恩智浦全新GHz微控制器亮相

恩智浦(NXP)宣布推出全新跨界MCU「i.MX RT1170」,其具備更高的性能、可靠度和高整合度,且工作頻率高達1GHz,且保持低功耗;而為了兼顧功率、性能和成本效益,新推出的i.MX RT1170採用先進的28nm FD-SOI技術。恩智浦期待透過此一跨界MCU加快推動工業、物聯網、汽車等邊緣運算發展。 恩智浦微控制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Geoff Lees表示,該公司在許久之前便已開始醞釀運用最新處理器架構和設計理念打造高性能MCU的計畫,而隨著新推出的i.MX RT1170工作頻率突破GHz,更加快打開了邊緣運算的大門。 恩智浦汽車和物聯網產品線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Dipti Vachani則指出,隨著聯網設備不斷增加,邁向數以「億」計的數量,對智慧聯網設備的需求也跟著攀升。新發布的跨界MCU可有效提升設備性能、實現低延遲,並降低了物料清單(BOM)成本,讓各種嵌入式設備和物聯網應用得以進一步的突破。 據悉,i.MX RT1170的特色包含雙核心架構,其中Arm Cortex-M7核心運行頻率高達1GHz,Cortex-M4核心運行頻率高達400MHz。雙核心系統將高性能內核與獨立的工作電源區域結合在一起,使開發人員可以同時運行應用程式,或者依據應用需求關閉核心以降低功耗。例如,高效能的Cortex-M4核心可專門針對時間要求嚴格的應用,像是電機控制;而Cortex-M7核心可進行更複雜的運用。至於雙核心可並行運作邊緣運算相關應用程式,像是機器學習、語音處理、人臉辨識等。 同時,針對邊緣運算應用,工作頻率高達GHz的Cortex-M7核心也顯著強化了ML的性能、語音/視覺/手勢識別的邊緣推論,還有自然語言理解、數據分析和數位訊號處理(DSP)等功能。和目前市場上其餘高效能MCU相比,運用i.MX RT1170進行人臉識別推論的速度最高可提升5倍;另外GHz核心在執行語音識別方面也有顯著的效果,像是音頻處理、回聲消除、噪音抑制、波束成形等,以提高語音認知能力。 NXP發布全新跨界MCU,加速推動邊緣運算。  
0

讓物聯網安全向下紮根 Microchip推Trust Platform方案

安全是物聯網產品設計重要環節,有鑑於全球各地的連網裝置數量和類型持續攀升,但安全方案供應商通常只支援大量訂單的設定與配置,使得預算較少、規模較小,或較缺乏安全專業知識的企業只能使用防護能力較低的安全解決方案。為此,Microchip宣布推出首個預先配置解決方案「Trust Platform」,為低、中、高數量裝置部署提供安全金鑰儲存,促使各種規模的公司都能輕易落實安全認證。 Microchip安全產品事業部副總裁Nuri Dagdeviren表示,Trust Platform為硬體式安全方案,共分為三層式產品,分別為Trust&GO、TrustFLEX以及TrustCUSTOM。 首先第一層Trust&GO提供Zero Touch預先配置安全元件,裝置憑證會預先編寫、載入並鎖定在ATECC608A安全元件中,用於自動化雲端或LoRaWANTM身分驗證的用戶引導。同時,相應的憑證和公開金鑰以「Manifest(清單)」檔的形式發送,該manifest檔可透過Microchip的線上商店與經銷合作夥伴來下載。該方案除節省開發時間外,也能大幅簡化部署後勤配置,使大眾市場客戶可以輕易地保護和管理終端裝置,而不會衍生出需要第三方廠商配置服務或憑證管理中心的間接成本。 第二層TrustFLEX提供使用客戶所選擇憑證授權中心的彈性,同時仍然可以從預先配置的使用案例中獲益。這些使用案例包括基準安全措施,例如傳輸層安全(TLS)強化的身分驗證,其可用於使用任何憑證鍊、LoRaWAN身分驗證、安全啟動、OTA無線更新、IP保護、使用者資料保護與金鑰輪換來連接到任何IP網路。這減少了在不需要客製化零件料號的情況下進行裝置客製化所需的時間與複雜性;而對於希望完全客製化自身設計的客戶而言,第三層TrustCUSTOM則提供了客戶特定組態功能與客製化憑證配置機制。 Dagdeviren指出,為了讓所有規模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都能夠更輕易的實現安全設計,Trust Platform的最大特點便是不只是支援「大規模訂單」(一般是數十萬顆以上才出貨),而是可以滿足小量訂購需求。像是Trust&GO最小訂購量只需10個就能出貨,而TrustFLEX最小訂購量為2,000個;另外TrustCUSTOM最小訂購量則為4,000個。 Microchip安全產品事業部副總裁Nuri Dagdeviren表示,Trust Platform方案,目的在於讓所有規模公司的硬體式安全在執行上更簡易。 Dagdeviren說明,物聯網安全設計不容忽視,在軟體式安全解決方案頻繁被攻擊的情況之下,突顯出硬體式安全方案的必要性。然而,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若要購買硬體式安全方案,加上連上雲端進行部署,需要再額外花費不少成本;且一般安全方案供應商的訂購量都要數十萬顆以上才會出貨,使得中小企業在安全設計上遭到不少挑戰。為此,該公司才會推出Trust Platform方案,其目的在於讓所有規模公司的硬體式安全在執行上更簡易並符合成本效益,並消除了傳統上裝置設定與配置方面的障礙。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