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熱門新聞

熱門新聞

- Advertisement -

以大自然為師 OnRobot發表小型壁虎夾爪

機械手臂終端工具領導廠商OnRobot近日宣布,其Gecko無痕壁虎夾爪系列產品將增添一款全新的輕巧型單接點(Single-pad)夾爪Gecko SP,適用於面積較小、負重較輕的新型自動化應用。Gecko SP夾爪提供三種尺寸:SP1、SP3和SP5,均以負重公斤數來命名,能吸取各式各樣平坦、光滑或帶有多孔表面的物件。使用Gecko壁虎夾持技術進行物件取放時,即便是高光澤的表面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可省略製造過程中的清潔步驟,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提高產能。與其他Gecko夾爪功能相同,Gecko SP能抓取印刷電路板、鋁網或墊片等多孔物件。 機器手臂除了使用多指型夾爪來夾持物品之外,也可以使用真空吸盤來吸取物品。但真空吸盤的應用有其局限,倘若要吸取的物體表面凹凸不平或帶有孔洞,吸盤將因為失去氣密性而喪失吸住物體的力量。對電子產業來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已經打好穿洞的各種印刷電路板。Gecko壁虎夾持技術則是使用數百萬個微型纖毛來取代真空吸盤。透過強大的凡德瓦氏力(Van der Waals Force)將物體跟夾爪吸取起來,其工作原理跟壁虎腳趾上的吸盤一樣。 圖 以凡德瓦氏力吸取物品的OnRobot Gecko SP夾爪,即便帶抓取的物體表面凹凸不平,也能正常工作。 這項受到大自然啟發的技術,因無須使用壓縮空氣或外部電源,能節省維修成本,透過OnRobot的單一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全面整合的軟體平台,Gecko SP能快速部署於機械手臂上,幾乎不須程式編寫,便可提高大多數協作型或輕型工業機械手臂的生產彈性。 OnRobot執行長Enrico Krog Iversen表示,Gecko壁虎夾持技術能實現其他夾爪無法辦到的流程自動化,此次推出輕巧具彈性的版本,能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更多選擇。Gecko SP是一款貨真價實的隨插即用夾爪,履行了我們提供全系列簡便、符合成本效益且具有彈性之終端工具的承諾;讓顧客能專注於發展應用,而不必費心研究複雜的機器人。
0

半導體先進製程超限戰 5nm成下一個金雞母

半導體先進製程已經與晶片效能畫上等號,因此,除了品牌與功能之外,對於晶片商來說,採用先進製程也是技術行銷的一大重點,晶片的成功與擴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IC製造商能否繼續提供更多的性能和功能。隨著主流CMOS製程達到其理論、實用和經濟極限,降低IC成本不可避免地與不斷成長的技術和晶圓廠製造能力相提並論。台積電已經正式量產的5奈米(nm)製程將成為下一個製程爭奪重點,並為該公司創造更多營收。 2015~2021年主要晶圓廠製程發展進度 資料來源:IC Insights(2/2020)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IC Insights最新研究指出,許多IC公司現在正在設計10nm和7nm製程的高階微處理器、應用處理器和其他高級邏輯設備。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採用先進製程具有明顯的優勢。在2019年,台積電是唯一使用7奈米製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也成為各家晶片廠商的「名牌」,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創造大量營收,7奈米製程也出現排隊狀況,一線大廠才能優先取得產能,搶先量產產品,並為廠商拿來作為產品行銷的重點技術。 也由於IC設計廠商排隊採用7奈米製程製造最新設計,推升台積電單片晶圓總收入。台積電2019年每片晶圓收入高於2014年13%,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達成此目標的晶圓廠。相較之下,GlobalFoundries、聨電UMC和中芯國際(SMIC)2019年每片晶圓收入,與2014年相較分別下降了2%、14%和19%,這三家廠商的最先進製程約在12/14奈米。 除了代工和邏輯IC製造外,三星、美光、SK Hynix和Kioxia/WD等記憶體供應商都在使用先進製程來製造其DRAM和快閃記憶體(Flash)元件。無論設備類型如何,IC產業都已經發展到只有極少數的公司可以開發前瞻製程技術並製造前瞻IC的地步。日益成長的設計和製造挑戰以及成本已經將積體電路領域門檻變的越來越高。
0

Google增加資本支出 可望帶動伺服器訂單回穩

2019年雲端市場的資本支出微幅下滑,連帶影響伺服器廠商的訂單數量。然而日前Google宣布2020年將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在美國包括科羅拉多、喬治亞、紐約等11州設立辦公室與資料中心,除了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同時可望帶動伺服器出貨量回升。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顯示,長期而言,市場對雲端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2013~2017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皆呈現上升趨勢,但是2019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縮水,相比2018年同期呈現明顯下降,因此推估伺服器供應商受此影響,2019年的訂單數量減少。 2019年的雲端廠商資本支出縮水,相比2018年同期呈現明顯下降。圖表來源:semi 而本月26日Google表示,2020年會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投注在美國共11州的Google資料中心與辦公室設置。雲端大廠的投資舉動,為去年緊縮的雲端服務市場注入活水,除提供地方更多就業與商業合作的機會之外,也代表伺服器供應市場將同步回穩。
0

看好SOI需求 格羅方德/環球晶圓簽署12吋晶圓供貨MOU

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宣布,已和全球前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確保12吋SOI晶圓的長期供應。 環球晶圓在8吋絕緣層上覆矽(SOI)晶圓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亦為格羅方德長期以來的8吋SOI主要晶圓供應商之一,雙方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基於雙方未來發展與穩定供應需求,環球晶圓與格羅方德擴大合作範圍至12吋SOI晶圓,並簽訂長期供應協議。 格羅方德有意利用本次簽訂的12吋晶圓供應協議,來滿足市場對RF晶圓技術持續增長的需求。這些技術經過最佳化,為目前和下一代行動裝置和5G應用,提供低功耗、高效能和易於整合的解決方案。 格羅方德行動與無線基礎設施部門資深副總Bami Bastani表示,行動裝置、無線和5G為格羅方德帶來了龐大的商機,目前市場上超過85%的智慧型手機,都採用了該公司的RF技術。格羅方德很高興能與環球晶圓合作,期盼能共同開發出額外的12吋SOI晶圓供應鏈,從而整合到格羅方德的製程中,進一步滿足格羅方德對於RF SOI技術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 格羅方德資深副總兼採購部門主管Tom Weber則指出,該公司需要更多元化的12吋SOI晶圓供應鏈,以確保格羅方德與客戶的最大利益。環球晶圓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最佳夥伴。 環球晶圓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很高興能藉市場中下一代RF應用的發展契機來擴大雙方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雙方的合作最終肯定能創造更遠大的成功。
0

人機介面技術大突破 蘋果申請AR觸控專利

近日蘋果(Apple)為搭配擴增實境(AR)使用的觸控技術申請專利,未來蘋果的AR眼鏡可望減少使用者原先對觸控面板的依賴。根據專利申請文件,蘋果已發展出透過機器學習(ML)與深度地圖鏡頭(Depth-mapping Camera),測量物體觸碰虛擬螢幕的距離,並進一步辨識輸入內容的特殊觸控技術。 蘋果擴增實境APP─ARKit 2。 針對AR的觸控輸入,蘋果透過三個鏡頭初步確認手指輸入的位置變化,建構出三維深度空間,同步搭配機器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深度地圖鏡頭,辨別手指的輸入位置、時間和輸入意圖,並能將觸控螢幕固定投影到牆壁或其他平面上。AR觸控技術除了未來AR眼鏡的應用,即將發售的新iPad Pro也將搭載類似的多鏡頭配置。 蘋果在2017年首度提出該專利的申請文件,並附上圖片與實際測試結果,顯見此一專門搭配AR使用的觸控技術並非只是理論,而會應用在未來的產品之中。蘋果執行長Tim Cook曾表示,AR技術是公司的重要業務,並已規劃好接下來發布AR眼鏡的時間表。
0

德儀發表長期供應鏈選項 呼籲客戶轉移採購業務

晶片大廠德州儀器(TI)在2019年10月宣布調整其通路布局,其全球實體通路夥伴將僅保留艾睿(Arrow),日本則仍有TED與Macnica兩家通路商。在實體通路大減的同時,TI一方面強化自家網站的銷售功能,另一方面則仍與貿澤(Mouser)及DigiKey合作,透過網路銷售其電子零件產品。近日,TI業務團隊發表新的長期供應鏈選項,希望既有客戶立刻將既有業務和新業務轉往艾睿等授權通路夥伴,顯示該公司與其他傳統通路商的合作將正式結束。 據TI發表的電子郵件,為確保TI產品在業務移轉過程的供貨持續性,若客戶目前仍透過安富利(Avnet)、Compel、Eastronics、MT、Telsys、世平或文曄購買TI產品,建議客戶和其供應鏈夥伴立即開始將既有業務及新業務移轉至TI的長期供應鏈選項:     •     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 TI在各地區 (日本除外) 的授權代理商。     •     TI.com.     •     DigiKey 或 Mouser: TI的授權網路銷售通路。     •     TED 或 Macnica: TI在日本的授權代理商。 如果客戶目前仍透過TI即將終止業務關係的代理商購買,請立即將相關業務移轉至艾睿電子,及時的業務移轉可確保移轉過程的順暢和供貨持續性,特別是在終止業務關係的過程中,涉及代理商所持有的TI產品庫存將逐漸減少,交貨周期也將延長。客戶和其供應鏈夥伴的首要步驟是聯絡艾睿電子當地分公司,或瀏覽arrow.com上的TI頁面,直接開始進行業務移轉。如果有任何與艾睿電子聯繫上的問題,請參考他們各地辦公室的聯絡方式或填寫線上表單。  除了將業務轉往艾睿之外,TI也建議客戶透過TI.com購買產品。TI.com可為客戶提供立即可用的庫存數量,滿足客戶從原型設計到量化生產的所有需求。TI.com亦推出全新功能,為客戶提供更便利的購物模式,包括客製數量捲盤,和即將上線的Quick Add...
0

WD/Kioxia發表BiCS5 3D NAND全面進入百層世代

自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2019年第二季發表其第六代V-NAND,將堆疊層數首度拉高到132層後,SK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與英特爾(Intel),均已陸續發表堆疊層數超過100層的3D NAND Flash。近日威騰(WD)與鎧俠(Kioxia)亦發表其BiCS5 NAND Flash,將堆疊層數提升到112層,正式宣告3D NAND Flash的堆疊競賽進入百層世代。 威騰與鎧俠近日宣布,兩家公司已成功開發出第五代3D NAND技術BiCS5。BiCS5採用三層單元(TLC)與四層單元(QLC)兩種架構,堆疊層數則提高到112層,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大儲存容量,效能與穩定性亦比現有的BiCS4更優異,可滿足因連網汽車、行動裝置與人工智慧而急速增長的資料量需求。 威騰與鎧俠目前已開始生產512Gb的BiCS5 TLC,並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就能開始商業化量產,供應採用新技術的消費性產品。未來,BiCS5 TLC與BiCS5 QLC將提供包括1.33Tb等多樣的儲存容量選擇。 因應BiCS5 NAND Flash顆粒進入量產,下半年威騰與鎧俠的SSD產品線應會有明顯更新。 威騰記憶體技術與製造部門資深副總裁Steve Paak博士表示,隨著下一個十年的到來,如何增加3D NAND容量以滿足龐大且快速增長的資料量需求是重要關鍵。該公司利用更先進的多層儲存通孔(Multi-tier Memory Hole)技術來增加橫向儲存密度,同時透過增加儲存層讓3D NAND技術的容量與效能顯著提升,以滿足客戶對穩定性與低成本的期望。 採用多種新技術與創新製程的BiCS5,是威騰與鎧俠目前密度最高、最先進的3D NAND技術。第二代多層儲存通孔技術、經過最佳化的工程設計流程,及其他先進的3D NAND儲存單元技術大幅提升了晶圓的橫向儲存單元陣列密度。BiCS5採用112層垂直堆疊,使每片晶圓的儲存容量比96層的BiCS4高出40%。新架構設計也為BiCS5挹注更高效能,使其I/O效能較BiCS4提高50%。 BiCS5是由威騰與鎧俠共同開發,將於日本三重縣四日市及岩手縣北上市的合資晶圓廠製造。
0

LUCID Motors與LG Chem合作 推動電動車量產

LUCID Motors宣布與LG Chem長期合作,由LG Chem提供新款電動車LUCID Air所需的電池,並預計在2020下半年量產LUCID Air。針對LUCID Air的生產,LUCID Motors將會依照不同型號LUCID Air的測試數據,配備適合的EV電池,並透過電池技術優化LG Chem電池。 配合電動車LUCID Air在2020年的量產規劃,LUCID Motors看準電池的穩定供應有助於LUCID Motors確認未來幾年LUCID Air的產量,決定與LG Chem立定2020~2023年的合作計畫,同時附帶其他的電動車協議。LUCID Motors的執行長暨技術長Peter Rawlinson表示:「與LG Chem的合作契約提供LUCID Air良好的生產途徑,確保足夠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與電池供應。」 對LUCID Motors而言,LG Chem能夠提供LUCID Air高效率的電能,而LUCID Motors將會依據數據測試來為不同型號的LUCID...
0

麻省理工發表新款ID晶片 連動加密程式更安全

為了防範供應鏈中出現盜版商品,製造商、百貨公司及海關等單位使用無線驗證方法,如RFID等技術,試圖解決商品盜版等問題。然而傳統的解決方案有其限制,包含因標籤體積大,無法使用在小型商品,抑或標籤本身耗電量太高等問題。對此,MIT日前釋出一款尺寸僅1.6平方毫米大小的ID晶片,除降低成本、還增加了新的應用場景,並提升訊號可傳遞的距離。 MIT開發新型ID晶片。(圖片來源:MIT News)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8年的評估,他們預測2020年的仿冒品價值將達到2兆美元,但是現在普遍採用的RFID驗證受限於大小,無法應用在汽車零件、矽晶片等產品上,同時RFID耗電量大、 也沒有加密程式可保障資料安全。 針對ID晶片的優化,MIT的研究團隊起先捨棄RFID的外包裝以降低成本,為產品的小尺寸設計定調。接著團隊將通訊頻率設定在100 GHz到10 THz之間,透過建立天線陣列來增長可傳訊的距離。而MIT的晶片針對傳輸過程也進行一連串優化。該晶片上與RFID一樣有天線陣列,透過背向散射(backscatter)的過程,接收讀取器並傳輸資訊給標籤,並將標籤處理過的資料回傳到接收器。傳輸之外,MIT的晶片會將訊號分拆(split)、混合(mix),最後送出加密後的資料。 新研發的ID晶片在天線下方有讓光線通過的洞,當光照到下方的光電二極體後,光電二極體會產生1V左右的電壓,驅動晶片的處理器來運作加密程式ECC(elliptic-curve-cryptography)。ECC整合私鑰與公鑰,私鑰只有使用者知道、公鑰則有多人持有。在研究人員的系統中,ID標籤須要公私鑰皆有的狀況下才能被讀取,確保沒有私鑰的駭客無法讀取資訊,藉由雙重的識別加強資安保障。
0

看好功率應用需求 台積電/意法合推氮化鎵製程

日前台積電宣布與意法半導體(ST)合作,共同推動氮化鎵(Gallium Nitride, GaN)製程技術發展。氮化鎵在汽車、工業、電信以及特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上,具有比傳統矽基半導體更優異的節能效益,同時元件切換速度比矽基元件快10倍,也能讓系統使用的元件更精簡,進而縮小終端產品的外觀尺寸。透過此合作,意法半導體將採用台積電領先的氮化鎵製程技術,來生產其創新與策略性的氮化鎵產品。 台積電宣布與意法半導體合作。 氮化鎵是一種寬能隙半導體材料,相較於傳統的矽基半導體,氮化鎵擁有高度效能優勢,包括在高功率的同時達到更大的節能效益,大幅降低寄生功耗。除了功耗方面的提升,相較矽基元件,氮化鎵元件的切換速度加快10倍,並且能在更高溫的環境下運作,具備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主要使用在100伏與650伏特電壓之間的產品,包含工業、汽車、電信及部分消費性電子產品。 為了加速氮化鎵技術的落地應用,台積電借助意法半導體的產品設計與汽車產業經驗,並貢獻氮化鎵的製造技術,協助意法半導體提供中功率與高功率應用所需的解決方案,包括油電混合車的轉換器與充電器的產品設計。若氮化鎵功率電子成功進入工業即汽車供率轉換使用,是必成為汽車電氣化發展的一大進程。
0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