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IoT)的浪潮下,商辦與住宅大樓自動化蘊含可觀的商機。物聯網、大數據(Big Data)和雲端運算等科技驅動各智慧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加速建築的數位轉型,開啟各領域多元發展。數位化的建築科技革新了建築從規畫、設計、建造到行銷和營運的過程,以及使用者與建築的關係、與空間互動的方式。
另外,數位化時代發展至今,城市中許多建築物已是使用建築資訊模型(BIM)來規畫和建造及營運,傳統電網也加快升級至智慧電網,城市中不同的基礎建設的緊密通訊與互聯,會加速優化城市環境和其運作效率。至2020年,預計會有超過500億個聯網裝置互聯並產生大量數據,導致發展出更多新型態的服務。
總而言之,伴隨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建築市場也逐漸成長。根據市調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研究統計,全球智慧建築市場將大幅成長,2018~2023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29.69%,市場產值從2018年的74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337億美元。為此,半導體業者與工業電腦廠商、系統整合商紛紛推出更加「聰明」的解決方案,例如西門子與其他軟體解決方案廠商在能源管理、發電、建築技術和行動化領域的合作,經由充分利用各自技術和行業專業技能為市場創造新的業務價值,使雙方均可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為各自的客戶帶來效益。
節能減碳風潮起 智慧建築需聰明/省電
隨著商業,住宅和政府部門等建設日益增加,對於發電的需求也快速上揚;也因此,在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的帶動之下,建築不僅要變得更智慧,也須變得更加「節能」。
根據市調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指出,建築物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者之一,依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全球建築行業消耗的能源約占全球總發電量的42%;也因此,在推行智慧建築的同時,如何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也成各大樓宇控制設備商、系統整合商,甚至是半導體業者的重點目標。
Market Research Future表示,智慧建築市場商機逐漸嶄頭露角,對於提高能源效率的需求也開始高漲。節能的智慧建築十分具吸引力,特別是對工廠、商業建築、政府單位和公共基礎設施等業主而言,這類建築不僅可節省成本且維護成本低。
目前全球各國政府可說越來越支持智慧建築技術,並同時加大智慧城市發展力道;政府相繼制定政策和法律,鼓勵業主或是公共機關打造智慧建築,一方面不僅提高營運效率,同時也能有效減少能源損耗。
以台灣智慧建築標章為例,智慧建築標章評估內容在民國92年訂定之「智慧建築標章評估手冊2003年版」,以資訊通訊、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備節能、綜合布線、系統整合及設施管理七項指標作為評估內容。
隨後,「智慧建築標章解說與評估手冊2011年版」,將原始之七項評估指標擴充為八項,增設「貼心便利」指標及將原「設備節能」更名為「節能管理」指標,並參考綠建築之作法,將智慧建築標章分為五等級,分別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之後再於105年訂定「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16年版」,主要將分級方式由指標數改為總分制、調整指標項目、簡化評估內容、鼓勵智慧創新、明確說明各評估項目應檢附之圖說文件與鼓勵項目之計分標準等(表1)。
軟硬兼施滿足節能/安全核心設計要求
台達電子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江文興(圖1)表示,智慧建築其實已談論多年,在這幾年之間也有許多試點案例,但並非全面普及。然而,隨著物聯網技術(聯網、感測技術等)逐漸成熟,為智慧樓宇帶來更多的轉變和發展機會,市場也因而逐漸成長。

江文興指出,不同的建築物意味著須搭配不同的物聯網技術和智慧化功能,例如醫院、商辦或高級住宅都各有其智慧化需求。然而,在這麼多因素之中,最主要的核心便是能源與安全,使建築物能提供高效能的營運,進而實現更佳的工作、生活環境與舒適度。因此,設備商和系統整合商也是以這兩大方向發展樓宇控制,台達也備有相關軟硬體解決方案。
首先在硬體控制器方面,該公司推出L‑DALI控制器。該產品為多功能裝置,結合燈光控制、遮陽簾控制與BACnet 和DALI(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系統的閘道器功能。搭配AST功能(警報、排程、趨勢紀錄)與E-mail通知,讓L‑DALI控制器成為DALI燈光系統的完美解決方案並且平順的整合到BACnet網路。
另外,L‑DALI控制器功能可以使用BACnet/IP或BACnet MS/TP(L‑DALI ME204)連接BACnet網路。也具備透過全域連線執行資料交換、AST(警報、排程、趨勢紀錄)、e-mail通知與完整的L‑WEB整合功能。此外,L‑DALI控制器具備2個Ethernet 連接埠,並內建Ethernet Switch功能。
江文興說明,晶片業者間的競爭,多是比拼誰的晶片運算速度快、能提供更好的效能,而樓宇控制產品也逐漸朝向此一趨勢發展;控制器不僅要更小、更精緻,且還要多功能。同時,還須具有開放式架構(例如開放的通訊協定),才可更彈性的進行核心設備改造,避免新舊設備無法相容。而有了開放式架構,意味著具有更大的擴充能力和修正彈性,如此一來可降低風險、節省更多成本,這也是樓宇控制產品、設備紛紛朝開放式架構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然,除了高效能的硬體產品之外,軟體管理系統也是不可或缺。台達指出,未來勢將是資訊主宰一切生意,如何有效的使用、分析資訊,將是呈現競爭差異化的最大要素;因此,該公司也提供台達能源在線(Delta Energy Online)為全球化能源管理系統。
據悉,此一系統為設施管理者和業主提供單建物或多建物之能耗數據,以全球/地區/建物等不同層面呈現,並將複雜龐大的原始數據轉換為有價值的分析資訊,自動計算能源績效指標(Energy Performance Index, EnPI),協助企業辨別重大能耗、找出最佳節能潛力點,搭配量測與驗證(Measurement & Verification)等進階功能,進一步實踐企業在全球各地的節能策略。
此外,該系統具備靈活的系統架構,可兼容於第三方設備和系統,並支援各式感測器及電表,滿足使用者對於不同場域的架設需求,提升主要能耗設備的營運效率,並兼顧使用者的舒適度。藉由分散式安裝的資料收集服務、網頁伺服器和資料庫,使用者可採用網頁化使用介面,隨手連線,即可達到集中式能源管理,不受時間地點所限,實現有效管理與節能的目標。
數位化X能源管理勢在必行 西門子Desigo CC搶市
西門子樓宇科技事業部解決方案與維護事業協理洪泰隆(圖2)則指出,數位化浪潮大幅改變了建築科技領域,讓建築與不同的系統領域結合,並能智慧互連和進行溝通,建築可傳輸能源消耗和维修等訊息的數據。為此,該公司致力於發展數位化的建築科技,將這些數據蒐集和進行分析,轉化為有價值的資訊,協助建築管理者更精準的作出決策;而這些奠基於物聯網的建築科技和解決方案,就會成為建築的中樞系統,賦予建築智慧。

像是該公司旗下的Desigo CC樓宇管理平台,其採開放式整合系統架構,可同時連線至多個系統,並由多位操作人員使用,關注各自的重點領域,可確保自動化、UL 認證火警安全及大量通報應用程式達到最佳效能,毋須妥協取捨。
此外,該產品還具備高效且彈性的架構,不僅西門子系統,只要具有開放式協定,如Onvif、BACnet、Modbus、OPC、DALI、M-Bus、SNMP等第三方系統設備就能與Desigo CC整合;同時,彈性的使用者介面,能針對每種情況支援適當環境。
另外,西門子還具備Navigator雲端能源管理平台。該產品是以雲端為運作基礎的能源和永續管理平台,透過物聯網連結各項設施,監測、蒐集建築所產生的巨量資料,並加以智慧化地分析與預估,將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資訊,並透過雲端以大數據分析,與全球其他建築比較耗能狀態,找出可改善能耗進一步優化之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
洪泰隆進一步指出,當然,除了能源管理技術之外,2019年智慧建築市場仍有其他須持續關注。首先是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此技數目前應用於建築的規畫、設計、建造。透過借助虛擬數據模型,全面規畫整座樓宇,然後進行模擬,並根據需要加以修正。從電腦上虛擬構造以及在現實世界中建造,這就是建築中的「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這種方式有利於優化能效,節約成本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是是大數據。業者須善用數位科技,使用感測器收集建築物產生的數據傳送至雲端,針對這些建築產生出來的數據進一步分析,識別用戶行為,轉化為有價值的資訊,進而協助決策者採取正確行動和修正措施,提升大樓表現、強化企業競爭力。第三點為現在正熱門的人工智慧(AI)。物聯網、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等數位化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配備創新人工智慧的建築將提升效能和使用者體驗。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因應智慧建築能源管理需求,施耐德則是備有樓宇能源管理數位平台 EcoStruxure Power,其採用開放式整合設計,具備即時作業、分析功能和更高的網際網路安全層級,有助於電力使用者透過智慧型裝置和數位化流程充分掌握嶄新商機,以利提升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永續性和聯網能力,有效因應不同產業的客戶需求。
施耐德電機樓宇及IT事業部執行副總Philippe Delorme表示,EcoStruxure Power 是為了因應電力產業模式轉型而開發的產品,有鑑於能源領域正走向分散式、無碳化、數位化和用電量攀升的過程,該公司利用了物聯網、行動裝置、感測、雲端、分析和網際安全方面的先進技術,推出一套適用於電力管理業者的聯網工具組,以協助該公司的客戶即時回應無數物聯網來源裝置的資料,進而提升作業和能源效率,順利實現營運轉型,與未來無縫接軌。
施耐德電機東亞區能源管理系統行銷經理陳如芃則認為,智慧建築發展逐漸加快,一方面除了因應節能的需求之外,另一個重點在於業主有著降低營運成本的考量,而影響營運成本最明顯的要素,便是能源消耗。
以旅館業者為例,若是能引進能源管理系統,使旅館在空調、照明等控制上變得更智慧、更有效率,在降低電費的同時也代表著營運成本跟著下降。與此同時,智慧建築還是「招攬業績」的一大利器;對於旅館業者而言,客戶滿意度十分重要,打造更多智慧化的應用,提升顧客住房品質和舒適度,也意味著業績將有所提升。因此,旅館業者十分積極布局智慧建築。
當然,不僅是旅館業,其他產業如醫院,也十分積極,不僅是因為要降低營運成本,甚至還希望藉此提升員工工作環境,降低離職率。建築愈智慧化(例如燈光、空調可自動控制),自動洗衣、無人送餐車等,可讓醫護人員減少做雜事的時間,能更專心在專業領域上,人員流動也可因此減少。
然而,如同上述所說,不同行業需要不同的智慧建築解決方案,同樣是智慧空調控制系統,應用於商業大樓中可能只須設計簡單的溫度調整,但在醫院中還須考量風向,避免病菌傳播。也因此,智慧建築方案供應商目前的重點在於,依據不同行業需求,提供適宜的產品和服務。
滿足能源管理需求 從雲到端服務不可少
泓格行銷業務處暨計畫處副總經理鄭樹發則透露(圖3),節能是各行各業都相當在意的議題,不僅是商業大樓、醫院,就連工業領域也是如此。然而,要進行節能,首要任務便是取得有效的用電資訊;說的白話一點,便是要知道電力怎麼消耗、消耗到哪些地方,以及為何消耗。若沒有這些詳細的用電資訊,也無法實現精確的能源管理目標。

因應此一需求,泓格開發新一代電表集中器「PMC/PMD」,其可對被監控設備進行用電資訊的收集、統計、儲存、顯示與管理;並可透過 RS-485或Ethernet連接智慧電表,即時讀取電表所量測的用電設備電力使用資訊,並進行記錄;而 PMC/PMD也可將儲存於microSD卡的歷史電力資料記錄檔案定時透過FTP回傳至管理中心,以進行電力資料的匯整與分析。
當然,如上述提到,開放式架構已成智慧樓宇產品設計趨勢,因此,該產品亦支援多種網路通訊協議,可透過Modbus TCP/RTU、SNMP與MQTT等通訊規範,與SCADA/MIS/廠務管理(MES)/網管/IoT系統進行整合連線,傳送即時電力資訊並與後端管理平台互動。簡而言之,PMC/PMD除具備完整且彈性的電錶模組整合能力,提供應用案場端即時電力需量管理及資料記錄功能外,更提供多樣化的通訊協議以無縫接軌後端管理平台,滿足電力監控管理需求。
鄭樹發進一步說明,然而,要滿足各領域建築的能源管理需求,只單純的提供硬體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整套「由端到雲」的整合性解決方案,也就是從硬體產品的選型、建置、使用、整合,一直到後端的資料收集、分析等,針對不同行業需求,提供不同的客製化服務。簡單來說,對於泓格而言,不能再只是做為硬體設備供應商,而是要轉型為服務提供者,如此一來才能要拓展更多市場,滿足各領域業主的需求。
所以,因為智慧建築能源管理,泓格旗下的電力監控解決方案(PMMS),除了有前端的智慧電表、PMC/PMD電表集中器外,還具備後端管理用的資料匯整軟體,支援FTP通訊協定。當PMC/PMD將電力資訊儲存後,可透過FTP定時回傳電力資訊檔案(CSV格式)至後端的伺服器(如泓格的PMC/PMC Data Server),將其轉換為MS Access/MS SQL/MySQL等資料庫格式,方便管理人員進行電錶電力資訊的分析、查詢與統計,提高整體設備的用電品質。
綜上所述,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帶動智慧建築發展,而同時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之下,如何提升能源管理效率遂成為智慧建築重要的設計要素,各大智慧建築方案供應商也為此相繼推出相關節能解決方案,以更有效的運用能源,減少資源消耗並兼顧環保綠能,並搶攻智慧建築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