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錙銖必較的訂閱綁定人生

錙銖必較的訂閱綁定人生

- Advertisement -
文 | 萬岳憲
資策會MIC產業躍升事業群總監

《華爾街日報》(WSJ)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媒體,網路版在1997年就採用收費訂閱制,從年費50美元開始,逐年調漲至500美元,歷經22年,還是有讀者願意付費,讀者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15萬美元。WSJ的報導內容以投資理財、國際金融市場的深入分析見長,付費讀者能閱讀到資深記者對特定金融領域的深度報導,高品質的選題與調查報導精神,推動數位用戶突破170萬人,訂戶是紙本讀者的二倍。

發行量僅次於WSJ的《洛杉磯時報》,在2003年也推出訂閱制,但是只經營兩年就退場,部份學者認為,除了報導內容的專業精確度輸給WSJ,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人們不願意重複訂閱同質性高的內容服務」與「對品牌內容的信任度」。所以,WSJ數位訂戶持續增加的原因,是來自於訂閱用戶的閱讀滿意度,逐漸累積為對專業資深採訪團隊的信任度,同時也強化了訂閱用戶的黏著度。

《華爾街日報》與《蘋果新聞網》的訂閱制服務,兩者所面對的讀者群與提供的內容服務完全不同。《華爾街日報》讀者對金融投顧市場資訊的剛性需求較高,要提供精確分析報導的門檻也較高,因此相對容易將讀者的期望值,轉化為對產品服務的黏著度;《蘋果新聞網》則提供深度或獨家的社會新聞報導,這類新聞報導的採訪門檻與需求度都偏低,很容易受到競爭者的影響,減低訂閱戶的黏著度。所以,探討「訂閱制」到底可不可行,是畫錯重點,而是透過訂閱制提供的服務內容,是不是符合讀者的剛性需求,才是需要探討的議題,至於「訂閱制」,它只是一種收費方式。

訂閱制收費方式,並不是新的概念,廣義來看,我們每天訂閱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被綁定,必須要付費的訂閱制服務,取消訂閱就會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便利,所以這些都是屬於,幾乎沒有討論空間的剛性訂閱需求;但是因為個人價值觀或生活習慣而訂閱的「琴棋書畫詩酒花」服務,就是許多業者要搶進的訂閱市場。

不妨來檢視一下自己訂閱了多少東西,假設以「必須訂、可不訂、重要、不重要」四個指標,組合成2×2分析矩陣,你就會發現自己擁有多少的訂閱服務,甚至還可以觀察到,不同世代的訂閱內容差異。

例如,水電費是生活必需的支出,勞健保費、國民年金,是國家規定的支出,這些就是屬於「重要必須訂」的綁定支付;而房屋貸款、購車貸款、醫療保險、保全清潔等支付,則是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需求而產生的「重要可不訂」的綁定支付;至於家用電話、行動電話、悠遊卡,則屬於「不重要必須訂」的綁定支付,因為這些訂閱方案,仍然可以被其他的替代方案取代;而「不重要可不訂」的綁定支付,來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與習慣的差異,是屬於可以放棄或取代的綁定支付。

在這個分析矩陣裡,我把有線電視列為「重要可不訂」,這是X世代的想法,因為這個世代從類比進入數位,會整合自己想要的線性或串流影視內容;但是對嬰兒潮世代來說,反而是傳統付費有線電視的忠實基本用戶,或許就要放在「重要必須訂」的位置。

目前許多網路內容服務,大多數屬於「不重要可不訂」的指標,這裡是消費者在有限的可支配所得裡,會優先考慮放棄的訂閱項目;換個角度思考,消費者願意分配多少錢在這些項目裡?有多少業者在這些項目裡競爭?

多數探討如何經營訂閱制的書籍,絕大部份是聚焦在會員經營,強調圈粉、堆粉的養客留客術,或是從消費者行為的觀點切入,運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數位足跡,探索退訂原因,擬訂防止退訂策略,提供再續訂誘因等議題。這些當然都是發展訂閱制,需要關注的重點,但是卻很少提及後端系統管理機制,該如何因應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建制更有彈性的管理系統。

探討訂閱制可不可行是畫錯重點,應該思考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是不是符合用戶的剛性需求

我認為未來的訂閱制經營重點,除了致力於經營會員之外,還是要再聚焦回歸至「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的道路,提供客製化、分眾化的剛性需求內容,擇一專業領域做好做滿。消費者在需要內容的時候,才來訂閱服務,不需要的時候就退訂;服務業者要提供可以隨時隨地訂閱或退訂的系統介面,讓消費者自己決定訂閱時間。綁定信用卡的消費方式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友善的訂閱機制,消費者想看多久,就訂多久,就付多久的錢。

以後消費者只需要「更快速的訂閱與退訂服務」,不要再研究他們為什麼會退訂了,因為消費者會不斷的利用訂閱與退訂的方式,為自己組合訂閱每月或每週想看的內容,或安排週末午後的數小時訂閱內容,他們會把每個月有限的預算,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消費者需要「更短周期的訂閱機制」,更有時間彈性的服務機制,碎片化的訂閱週期,搭配更小額的支付費用,相對提高消費者的訂閱意願;消費者需要「更複雜的訂閱方案」,不用再擔心複雜的訂閱方案,會讓消費者無法理解選購,反而是要提供更彈性化、更客製化的訂閱方案,讓消費者去精打細算,找到最省荷包的組合訂閱方案。

最後,消費者想要一個「會照顧舊客戶的訂閱平台」,要珍惜持續訂閱與退訂的消費者,給舊客戶的優惠福利,要優於新客戶,因為長期的獲利,是來自舊客戶對訂閱平台,時時刻刻的錙銖必較。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