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
首頁 市場話題 工業4.0技術應用擴散 邊緣運算促成萬物智慧化

工業4.0技術應用擴散 邊緣運算促成萬物智慧化

- Advertisement -

馬達就是感測器 MCU廠競推邊緣運算

因此,與馬達有關的異常徵兆監測或預防性維護技術,很有機會跨界應用到這類家電或交通工具上。這也是許多嵌入式處理器、微控制器(MCU)大廠正在摩拳擦掌,準備搶食的商機。對於精熟馬達技術的工業設備廠商來說,這也是個異業結盟,創造更多商業合作的契機。

其實,對許多內建馬達的電子系統來說,馬達本身就是一個已經內建好多種感測功能的零部件。絕大多數馬達系統都會搭配微控制器(MCU),如果是小功率馬達,有些MCU還能直接驅動馬達,不必靠外掛的功率模組來執行驅動器功能。

而為了提高馬達的工作效率,為馬達驅控應用而設計的MCU,普遍均內建多通道類比/數位轉換器(ADC)等類比功能,來接收馬達或外掛驅動單元回傳的訊號,包含電流量、電流相位、馬達轉速等。如果是精密運動控制用的馬達,還會搭配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以偵測轉子位置。圖1是一個典型的馬達驅動MCU功能方塊圖,可以看到除了負責運算控制的CPU核心之外,還有大量類比/混合訊號周邊,主要用途除了產生驅動訊號,同時也負責接收來自馬達或驅動單元的回饋資訊。

圖1 典型的馬達驅控MCU本來就有大量類比周邊,在智慧製造浪潮興起後,增添了更多接收外部感測器訊號的介面。

換言之,早在智慧製造浪潮興起之前,馬達除了肩負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任務外,本身就已經是個功能相當全面的感測系統,因為要有效率地驅動馬達運轉,驅控單元必須隨時掌握跟馬達有關的各種參數。而在智慧製造的觀念開始風行後,馬達製造商開始在馬達本體外安裝了更多感測器,例如振動、溫度、濕度等,以便更全面地監控馬達應用系統的運作狀態。

事實上,因為馬達的任務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因此在整個應用系統裡面,馬達後端還有各式各樣的負載裝置,例如水泵、風泵或各種傳動設備。如果應用製造商要追求異常徵兆偵測、預防性維護等系統層級的功能,只看馬達的健康狀態是不夠的。這使得馬達驅控MCU的供應商必須提供更多I/O、更強的運算效能給應用開發者。

另一方面,機器學習(ML)的導入,也使得MCU運算核心的效能、記憶體容量跟供應商的軟體開發環境遇到新的挑戰。即便只是把在雲端訓練好,並經過裁減跟最佳化的模型放進MCU裡面,也會占用不小的記憶體容量。另一方面,這些訓練好的模型,在執行推論的過程中,也會占用可觀的運算資源。

這會使MCU供應商必須在晶片中內建運算效能更高的運算核心,並盡可能在客戶可以接受的成本範圍內,把記憶體容量加大,或是乾脆採用Chiplet的設計理念,把記憶體放在另一個Die,再用先進封裝技術把MCU跟記憶體封裝成單一元件。

事實上,為了儲存程式碼,很多MCU內建的記憶體都是快閃記憶體(Flash)而非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但Flash的讀寫速度太慢,而且製程的成本較高,如果要把MCU跟Flash整合成單晶片,不僅成本結構較高,也會拖累CPU的運算速度。恩智浦(NXP)的i.MX RT系列之所以能把Cortex-M7核心的運算效能拉高到接近Cortex-A系列的水準,關鍵之一就在於i.MX RT系列裡面僅有一款是內含Flash的,其他都是純SRAM。也因為如此,恩智浦可能在這款產品上運用了先進封裝手法,把Flash從主晶片切割出去,再用封裝整合。

除了CPU、記憶體等硬體元素外,對MCU供應商而言,如何把ML的工具融合到現有的MCU開發環境裡面,也是一大挑戰。ML的模型訓練必然在雲端資料中心進行,但訓練完成的模型還需要最佳化,才能放進MCU有限的記憶體空間中,而ML推論的結果,又要用來觸發或中斷現有的控制演算法,如果MCU供應商沒有把ML的軟體開發工具融合到MCU開發工具裡,應用開發者的研發過程會非常吃力。

目前恩智浦、瑞薩(Renesas)、意法半導體(ST)等MCU大廠,都已經至少有可供展示的ML開發工具,並預期在未來一年內將這些開發工具進一步與現有的MCU軟體開發工具整合。

MCU全力支援ML推論萬物智慧化有譜

對絕大多數嵌入式應用來說,採用額外的應用處理器來支援ML推論,其實是不切實際的。除了成本因素之外,一般針對3C產品設計的應用處理器,產品生命週期通常只有兩到三年,但絕大多數嵌入式應用,即便是歸類為消費性電子的白色家電,其產品生命週期至少也有五年起跳。換言之,成本相對低廉,而且供貨期夠長的MCU,才是比較適合嵌入式系統使用的解決方案。

在各家MCU廠商都將支援ML推論放進自家產品發展路線圖的情況下,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嵌入式產品未來都有可能支援複雜程度不一的ML推論。而對於工業設備製造商來說,這其實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發展機會。

除了工業領域之外,其他垂直產業其實很少在探討異常徵兆監測、預防性維護,甚至更先進的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但這不表示其他垂直產業沒有這種需求,只是相關業者可能還沒想到,或市場上還沒有性價比夠高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其他產業時做出這些功能。

據了解,台灣的電動機車大廠睿能(Gogoro),已正在跟某家一線MCU大廠洽談,希望未來能利用更先進的MCU,對電動機車的動力總成(Powertrain)進行健康狀態監控。不過,對MCU業者來說,動力總成已經是個太大的系統,而且涉及到很多機械領域的專門知識,不是電子業者熟悉的領域;同樣的,對電動機車業者來說,要投資發展相關的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可靠的健康狀態監控、預防性維護系統,不只是資源投入的問題,也得走過一條漫長的學習曲線。

因此,原本在工業領域深耕的台灣機電廠商,其實跟電動機車業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因為不少機電設備廠已經走過這段學習旅程,甚至已經將相關技術推向市場。

除了電動機車外,網路零售大廠亞馬遜(Amazon)一直致力於推廣其語音助理服務Alexa,希望讓Alexa能成為智慧家庭裡面的數位管家。但比較不為人知的是,亞馬遜也致力於發展自己的FreeRTOS,可做為各種智慧家電的作業系統。從最上層的雲端與各種服務,到最底層的作業系統,亞馬遜都已經一手包辦,接下來亞馬遜需要什麼?答案當然是作為載具的各種家電硬體。

亞馬遜未必會自己跳下來做家電,但如果有家電廠商採用亞馬遜的整套軟體跟雲端服務方案,卻只是讓家電「聽得懂人話」,那也太沒有差異化了。採用亞馬遜整套方案的嵌入式設備,若僅支援語音助理功能,卻沒有善用亞馬遜提供的整套機器學習工具,實現更複雜的邊緣運算功能,讓家電能夠自我監控其運作狀態,恐怕將很難具有競爭力。有業界人士表示,亞馬遜可能會仿效Google的作法,推出具備自我監控能力的家電產品。若果真如此,則目前市場上眾多家電業者,必然得跟上這波風潮,在洗碗機、洗衣機、冰箱、空調裡面實作類似功能。屆時,萬物智慧化的願景將成為現實。

不過,亞馬遜要推出這類示範性產品,會遇到的問題是MCU供應商跟電動車廠的總合–亞馬遜對機械、機電的領域知識不足,投入研究的時間也不長。因此,亞馬遜就算不跟家電品牌業者合作,也得跟熟悉相關機電設計的業者結盟。這對台灣的機電業者來說,更是一個合作的大好機會。

智慧才是數位家庭的最大賣點

還記得十多年前,英特爾(Intel)曾經力推數位家庭概念,想藉此把x86處理器推廣到各種嵌入式應用領域,但最後因為缺乏豐富的應用跟服務,難以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跟價值,而未能克竟其功。但十多年後,隨著嵌入式處理器、MCU的效能不斷突破,加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不只聽得懂人話,還懂得自我管理的各種嵌入式設備,將有機會把數位家庭的價值展現出來。

如果只是單純透過聯網,把資訊提供給使用者,卻沒有各種智慧化、個性化的服務搭配,數位家庭不只很難說服消費者買單,對設備製造商來說,也無法創造出新的獲利模式,只是徒增硬體成本。邊緣運算會是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因為邊緣運算將把機器設備一直欠缺的「智慧」添加到各式各樣的產品上。工業領域的業者,特別是機電相關廠商,在此一領域有先行優勢,若能好好把握,未來發展空間將充滿想像。

相關文章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

- Advertisement -

熱門文章

- Advertisement -

編輯推薦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