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起承轉合教學法(二)─孩子不會失焦的數學討論

孩子投入之後?

經過「第一次的設局」讓孩子投入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將孩子的想法打開。打開想法,為的是要豐富孩子的知識,以便他們能在「第二次的設局」中自然而然的領悟新知,達成學習目標。

過去,有些老師認為,小孩子可以直接地按照老師的指示來建構想法;但起承轉合教學法(EECC)特別不一樣─我們希望孩子透過溝通、討論,豐富彼此的經驗;思考什麼對,什麼不對,藉此進一步將孩子的底子打好。

起承轉合(EECC)的第二步─引導討論、豐富知識

為了讓學生能在第三階段自然而然的領悟新知,第二階段的馬步就要扎穩。在第二階段中,孩子們必須經歷一系列的錯誤嘗試,並與同儕間互相討論,以豐富知識。那麼,老師要怎麼引導討論呢?讓我們接續上篇的對稱線。

 

在孩子體驗過對稱線的三個知識點後(對稱線、對稱點、對稱軸與對稱線垂直),我會給孩子們一個20分鐘的拍照任務:

 

1.找校園中的線對稱圖形,而且人物要在正中間,拍出線對稱圖形

2.個人照一張、團體照一張

3.評分標準:線對稱、創意

 

「下一堂課,各組要來報告說,你們這張圖是怎麼設計的?哪裡有線對稱?」說完後,老師就可以讓孩子們到校園中拍照。在這樣的活動中,有些孩子會專注在對稱的精準度上,有些則會在各種pose上展現創意;「左邊一點」、「右邊一點」、「OK!就比一個愛心」等的討論,會自然地在各組之間展開。也就達成了這個階段的目的─讓孩子直觀的、多元的進行交流,為第三階段進行鋪墊。

起承轉合(EECC)的第三步─領悟新知

起承轉合的第三步是從上台報告開始嗎?其實不是。從孩子們回到教室,開始在「這張手沒有對稱」、「但我們可以說腳有!」的對話中討論要交哪兩張照片時,起承轉合的第三步就已經開始。這也是第三階段的重點─透過一連串的辯證,讓孩子領悟新知。

 

等孩子們挑完照片後,老師就可以讓各組輪流上台報告了!這裡我們必須引導孩子們用線對稱的數學特性解釋他們的照片。例如學生可能會說:「從上面下來有一條中心線,照片裡的左手跟右手是對稱的,他們連起來的對稱軸跟中心線會形成十字。」但老師們絕不能滿足與此,我們應該進一步「設局」引導孩子們思考第二次的設局,我們通常會用一些比較手法來引導學生領悟新知,例如哪個比較快?哪個比較簡約?哪個比較精準?

 

所以,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雞蛋裡挑骨頭,找出「不線對稱」的地方。我們可以選出一張拍得不錯得照片說:「這張其實拍得不錯,但是呢,你們睜大眼睛看一看;老師覺得有一個地方,沒有對的很準,你們有看到了嗎?」透過這樣的詢問,我們已經成功地透過比較手法「設局」刺激孩子思考,並讓孩子領悟了對稱圖要如何精準。

 

師生問答與討論進行到此,我們已經成功豐富了孩子對於對稱線的知識,同時也引導孩子,透過做中學領悟了新知。但教學尚未結束。新知要如何轉變為厚實的學習基礎?孩子又該如何邁向高階思維(Higher-Order Thinking)呢?請見:淺談起承轉合教學法(三)─孩子不會無聊的數學練習

陳維民

陳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