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在現在這年代可說是如空氣般重要的存在。畢竟吃喝玩樂、食衣住行,大多數與電脫不了關係。
而台灣從清代第一盞路燈在台北點亮開始,電力就為這座島帶來了更充沛的能量。位在台博館南門園區二樓,由台博館與台電合作展出的《島.電生活特展》,透過60餘件展品及160餘件珍貴的影像,呈現電力發展在台灣土地上各時代的樣貌。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座島上電力史的演進,以及電力與文化的交織。
《島.電生活特展》
有電的風景
走入展區,若先左彎,便能穿越回日治時期,一覽畫家筆下「有電的風景」。從日本時代畫家陳澄波、小澤秋成的畫作,看見了當時人們記錄下的文明風景,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於「現代 化」的追求與想像。對那時代的畫家來說,這些龐然大物的電力設施、工廠煙瓦,並非礙眼的污染,更多的反而是種對未來的希望。
能夠透過這些人的畫作,一窺當年的樣貌。如小澤秋成《台北風景》,會讓人充滿想像,幻想著自己也在那三線大道上的林蔭與電線桿下,眺望仿西式華麗建築的感受,那樣的台北,與現今的模樣大為不同,宛如兩個世界。
來電後的台灣
從龜山發電廠開始,到後來的日月潭,台灣的發電能量越來越大,整體建設也越來越複雜。
於展示櫥窗內那些復古家電,或許有些處在我們未經歷的年代,但依稀能感受到他為人們帶來的便利與變化。
隨著時代變化,加上人為碳排催化的氣候變遷,我們開始逐漸走向更永續的能源前進。在展中有個專區,陳列台灣現在的發電設施與能源轉變,衷心希望逐步淘汰傳統的燃煤發電,與具有疑慮的核能發電後,我們能透過太陽能、風力,甚至地熱、海洋能,打造自主且永續的能源來源。
在能源逐漸轉型的同時,我們也要一併省思,日常的這些用電,究竟付出了多少。從電費到碳排,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按鈕互動,觀察這些身邊的日常事物,究竟耗了多少電,而反過來讓自己夠更加節能。
繁星點點與小心觸電
在展覽的後段,談到了電燈的演變,還有用電造成的危險。除了能看到那些古時候的、典雅的電燈與相關設備外,也讓我們察覺電力的黑暗面。例如在日本時代,為了隔絕原住民與漢人,而架設起的電網,不知引起了多少悲劇。
此外,那些過往報章對於防範用電危險的文宣,如今看來是饒富趣味,成了觀展中令人特別難忘的點。
島電風景
在離開展場下樓前,還有個台電百年電錶與抄表員的訪問,從這些小事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更大的故事。而那散發著光芒,在電網間如夢似幻,由兩位藝術家跨國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引領我們站在當下,感受未來,反思過往。「究竟,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何?」
電是種自然的產物,但人造的電卻反過來影響了自然。它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讓文明持續地前進,卻也在路途上,逐漸地使我們丟失了許許多多。而這場展覽,或許能讓我們重新察覺,也或許能讓我們更加珍惜這樣亮著光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