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Ivy Style?
Ivy Style是高尚、優質貴族學院派穿搭的代表,受過高級教育、審美觀傳統、低調卻又追求精良品德,是常春藤紳士的獨特特徵。

Ivy style 源自 1954 年美國的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是當時美國東北這幾間貴族學校所流行的穿著打扮。因為這些學生出社會後表現優異,讓這樣的穿衣風格也被延續到職場,進而被視為一種上流社會的象徵。在美式復古領域中,Ivy Style是一個在美國、日本關注度很高,在國內曝光率卻很低的分類。

是的,大家都知道Ivy Style是樂福鞋、卡其褲、牛津襯衫和花毛呢外套的組合,甚至經常和辦公室中的商務休閒(Business Casual)混為一談,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這些在今天看來非常百搭的單品,在社會風氣更保守的年代,同樣是年輕人表達反叛態度的工具。

石津祥介的「Take Ivy」,是日本60年代Ivy熱的重要影響

當提到Ivy Style的時候,大家幾乎都會想到幾年前出了英文版,被譽為「學院派時尚聖經」的「Take Ivy」一書,然而作者石津祥介於該年代在美國紀錄的這些珍貴影像,卻是Ivy Style的最後一瞥。

Ivy Style開始盛行於後來被稱為長青藤聯盟的八所大學(布朗、哥倫比亞、康乃爾、達特茅斯、哈佛、賓州、普林斯頓和耶魯)時,其實是二戰前的1930年代直到1967年反文化運動興起為止,當日本人在1960年代開始瘋狂追捧研究時,最純正的Ivy Style在學院中已經接近尾聲,但已在日本萌芽且茁壯。

1931年的普林斯頓大學學生,可以看出Ivy元素已經相當完備。

在大學生穿T恤、球褲加拖鞋上課的今日可能很難想像,但1930年代的長青藤學生曾被包括《Esquire》、《Vanity Fair》在內的時尚刊物評為「全美國最會穿衣的一群人」,這樣的評比甚至延伸到個別的學校之間,例如普林斯頓就被評為「有型率100%」,而沒那麼講究的耶魯「型男數量只有普林斯頓的1/3」。

1963年在耶魯大學準備註冊的新生,已經準備好全套Ivy Style裝備